李笑來原話是:從來不問生活要什么,生活給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
按照一般的思維來看,也許會認為這話聽來有些逆來順受的意味,可是仔細想想,沒毛病啊!與其抱怨生活的各種不公,不如把現在的每一件事情做好,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從中創造契機。
《匡衡鑿壁偷光》這個典故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吧!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墻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大戶人家不怎么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大學問家。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家境貧寒,連看書的條件都沒有,可是這些都沒有成為匡衡的阻礙,為了學習他創造了各種條件,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標靠近,一步步無限接近自己的目標,知道實現自己的目標。
那么反觀現在的我們,條件不知道比別人好了多少倍,卻總是抱怨比上不足,總是想要向生活不斷索取,卻忘了生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去創造啊!畢竟,生活給了我們人生無限可能。
一束光可以照亮我們的未來,而生活給我們的遠不止一束光那么單一,它給我們的要豐富得多,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想生活索取,而是用好生活所給予的,來創造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