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澀的青梅果(中篇小說連載3)

(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 ? 過了若干年后,父親成了縣一中的老師,母親成了鄉下一名小學教師。父親教“文學”,那陣“文學”于“漢語”分家。父親的文學基礎相當得好,《詩經》,《離騷》,唐詩宋詞,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等人的文章可以大段大段一口氣背下來,不錯一字。一篇《六國論》,一篇《過秦論》,不知道被父親用皰丁的牛刀剖析過多少回。“滅秦者,非六國也”,當父親讀到那些精彩華章和句子時,便一下子進入了角色,神采飛揚,搖頭晃腦,口若懸河,牙如利劍,條分縷析,唾沫四濺,最后他的結論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丟天下”“打江山難,丟江山易,千古歷代皆莫如此啊!”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句話后來竟成了他被劃為另類的一個鐵證。當了教書匠以后,父親一直延續著他那古怪的性格,年歲越長越是這樣。什么都愛鑿個四方眼。比如說,有一次他和語文教研組的同事討論起漢語的語法修辭來說:“你們說,按常理,名詞不可以修飾副詞吧,可在我們的民間口語中有時會說,你‘人不人,鬼不鬼’的,你們說,這是不是名詞修飾了副詞?”眾人暫時竟然也找不出什么反駁的理由。其實,那只是口語中的特例,被父親拿來活學活用了。再比如,古文里的“犬坐于前”,“坐”是動詞吧?“犬”是名詞吧,按現代漢語的語法,一定譯作“狗坐在前面,那就錯了”,“犬”是修飾“坐”的,還是講狼。說“狼像狗那樣坐在前面”。這樣說來是不是“名詞”修飾了“動詞”?可見什么都不能教條,都有特殊的時候。后來便又有人在“特殊”二字上給父親做了文章。說在這樣一個歌舞升平,鶯歌燕舞的幸福時代里,你想怎么“特殊”呢?

? ? 那時,父親在城里教書,母親在鄉下教書,倆人沒有一個固定的家。于是,母親所在的山村小學便成了他(她)們臨時的家。那時候,父親總是隔個把月才來母親這里一次,說怕影響不好。掐算著父親快要來的日子,母親便和往常有了異樣。母親會預先讓村里的女人用兩根細線反復“絞”臉上的汗毛,兩根細線在臉上分開了,又粘合了;粘合了,又分開了,但最終還是絞在了一起。絞啊絞,“絞”得臉上那些細毛沒有了,臉便油光明凈的。凡是母親用村里女人“絞”臉時,村里的女人便會悄悄在背后耳語,說,孩他爸要來了。有些好事的女人竟然還會在一些背角的地方窺視。母親呢,自然會換上一件她平時舍不得穿的紅毛衣,手上還搽了那種白白的潤膏。盡管母親搽得很少,但還是能聞到那股醉人的異香。再然后呢,就是把父親要換洗的衣服晾曬到教室外二十幾平米的“操場”上,準備父親來時換洗。每當母親如此操作的時候,我就知道父親快要來了。其實我心里也早盼著父親來呢!父親的黃帆布掛包里,總要裝著一個用報紙包著的小包。起先包著的是那種用紅綠紙包裹著的圓蛋兒糖,后來就換成了本地產的一種“麻花兒”糖。蔗糖加面粉做的,螺絲狀擰著。再后來呢,就換成了一種叫做“無糧點心”的東西,黑色,顯得很粗糙。主要原料取自玉米棒兒的棒芯,甜甜的,但吃得多了肚子就脹。

? ? 第二天傍晚,父親果真來了。縣城離母親教書的這個山村小學還有二十幾里山路。父親拄一根棍子,挎一個黃帆布包,走得滿頭大汗。父親的到來,無疑給這個幽靜的山村小學帶來了些許的歡快和溫馨,平添了母親內心多少日子的期盼。凡是父親來的日子,母親總會提前放學半個鐘頭。凡提前放學了,二虎就會悄悄跟我說,準是你爸要來了,你爸一來,張老師就會提前放學。

? ? 母親接過父親拄的木棍和黃帆布包,顯得慌慌的。一會兒讓父親擦把臉,一會兒讓父親喝口水,拿杯子倒端了個大碗過來。母親就像幾十年沒見過父親似的,眼睛總盯著他,看得父親怪不好意思。

? ? 我從父親的黃帆布挎包里掏出糖果。父親的黃帆布包里還有幾個顏色鮮艷的“青梅果”。自然是到了成熟的季節,那果兒的外表真的是十分得漂亮。嫩得能掐出水來的果肉里,沁出一種黃里透紅,紅里透黃的靚麗,靚麗的得如同一張在冷天里被凍紅的小姑娘的臉。母親的眼光早已異樣地落到那幾個果子上了。那是一種饑渴的,急不可耐的目光。目光里飽含著幸福和柔情。那時,母親心里一定在想,知我者還是他。父親自然也讀懂了母親的目光。父親的手在黃帆布挎包里掏呀掏,仿佛在掏幾塊沉甸甸的金塊。當母親飽含深情地從父親手里接過那幾個‘青梅果’,當母親慌慌地在盆子里洗干凈,當母親急不可耐地一口咬破果子,大口大口咀嚼時,我看到父親的臉上綻開了一朵燦爛的花。父親問母親:酸不酸?母親笑著答,不酸。父親又追問,到底酸不酸?母親更加堅定地回答:不酸。我從父親手里搶過一枚,含在嘴里,一咬,臉色大變,連連吐口道,酸!酸!母親你哄人!父親和母親看我咬牙跺腳,噴口吐水的樣子,都笑得前仰后合,樂不可支。

? ? 父親走到哪里,閑暇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報紙看。村里訂著一份報紙,隔個十天半月,郵差會往學校送一回。父親在那些蕩著塵土的報紙里翻呀找,把最上面的翻到了最下面,把最下面的翻到了最上面。母親說你不用翻了,最早的報紙是半個月前的。父親便嘆氣,說誤了節令啦,誤了節令啦!盡管如此,父親還是拿過一條凳子來,逐張逐條,逐段逐句開始閱讀,連中縫也不放過。父親坐在我們坐的條凳子上,兩只手扯著報紙的兩角,一條腿壓著另一條腿,弓腰屈背,盡管戴著近視眼鏡,但鏡片還是快要挨著報紙了。父親看報的神情很專注,不管周圍有再大的聲響都不會受到干擾。當讀到那些好文章時,父親的嘴巴會嘖嘖稱贊;凡讀到那些不著邊際胡謅亂拍的贅文時,父親嘴角一撇,顯得不屑一顧:不實際,不符合情理。就搖頭,就嘆氣。說文風壞了。母親說,文風壞不壞于你有什么相干?人家的文風壞,上了報;你的文風好,也不見有幾篇登出來。父親說,我是寧肯不登,也不寫如此不實際胡吹亂拍的文章。

? ? 父親的文筆很美。讀書時,他的作文就多次在全校各個班級傳讀。聽說后來還寫了一部長篇,不知什么原因遲遲沒有出版。?

? ? 讀報一直讀到黃昏,山里沒通電,三間大的平房里點著一盞煤油燈。父親的高度近視眼根本再也看不清報紙上的小字,便只得作罷。

? ? 接下來的第二件事,就是父親開始一以貫之地考她的女兒。父親在上一次離開這個小屋時,就給女兒布置了作業。父親的作業就是讓他的女兒反復背誦《國學》里的著名篇章和段句。《百家姓》,《千字文》,《論語》《孟子》《莊子》《道德經》……盡管她的女兒還不懂那些之乎者也所囊含的意思,有時未免就會產生一種厭戰情緒,但執拗的父親卻硬逼著女兒去念去寫去背。母親說,孩子還小,還不能理解那些話的意思。父親執著地說,過去的私塾就是這樣,等她長大了,就慢慢悟開了。這些國之精粹乃是做人之圭臬啊!

? ? 父親坐在炕沿邊,讓女兒筆挺地在他面前站著,兩手垂立,目不斜視,不得有半點邪念。那個時刻,是一個非常莊重嚴肅的時刻。“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先背一遍《千字文》。然后解釋幾句《論語》里的著名段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接下來,就是父親今天要著重講解的句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父親先把這幾個字一筆一劃寫在那塊用草木灰染黑的黑板上,然后開始教我念,接著開始了他的解說,公元前379年,齊威王即位……

? ? 女兒自然是聽不懂父親在說啥,更不懂父親給我解釋這個成語的言外之意。等我走進大學的神圣殿堂之后,當我們的主課教授咬文嚼字,津津有味地給我們講這一個歷史故事,當我們的主課教授開始旁征博引聯系實際時,我才對父親那晚對我的講解有所頓悟,我才明白父親那晚為什么要給我講這個成語故事……

? ? 似乎母親對父親的講解有所警覺,說,孩子懂什么?你看今夜天多藍,星星多明,抱著孩子看看星星吧!我就由父親抱著坐在教室門口看遠處那些黑幢幢的大山。那是我最舒心愜意的時刻。在夜幕的籠罩下,影影綽綽的群山象一幅水墨畫撲面而來。那橫躺在山脊中間的是一位栩栩如生的老人。高高的鼻梁,鼓鼓的眼睛,厚厚的雙唇,還有一顆碩大突兀的喉結。往西,匍匐著惟妙惟肖逼真活現的雙駝峰;往東,便能眺見那個犄角高挑虎虎生威的臥牛,還有昂首雄唱的金雞,雙拳抱立的獼猴。接下來,父親就會興致勃勃指著那些遠山給我編開了故事:金雞和獼猴捉迷藏,獼猴躲在大象的耳朵里不出來。金雞喔喔喔鳴叫著就去找獼猴。老牛聽見了,就朝大象耳朵點點頭,金雞就朝大象的耳朵飛去,不想卻飛到了另一只沒藏著獼猴的耳朵里。金雞怎么找還是找不著,老牛呢,就笑呀笑,就笑成了現在那個憨樣子。我急著問,后來金雞找著了獼猴沒有?“你說呢?”父親就哈哈笑了。隨著父親的笑聲,從大山深處就飛出了幾只或明或滅的小精靈,在空中盤旋著,舞動著,跳躍著,一忽兒飛到東,一忽兒飛到西,搖搖擺擺,明明滅滅,象一只只飄來蕩去的小燈籠,又象天上掉下來的幾顆小銀釘,陪襯在漆黑的夜幕里,就氤氳出一種奇特的夜色來。

? ? 這時,我和父親就會拍手唱道:

? ? ? ? ? 螢火蟲,點點紅,

? ? ? ? ? 好像盞盞小燈籠。

? ? ? ? ? 螢火蟲,亮晶晶,

? ? ? ? ? 好像天上小星星。

? ? 小銀釘聽到我們的歌聲,就有幾只曼曼妙妙飛過來,飛到我們的頭頂繞來繞去,我的小手便向空中抓去。明明看著是抓著了,實際上那小精靈早飛走了。有時候偶爾抓著一只,小銀釘便會在手里反復的撲騰,父親就會說,放了它吧,它也是一個小生命。聽了父親的話,我手一松,小銀釘就從手心飛走了,越飛越遠,由手指大漸而變作米粒大,由米粒大漸而變作針尖大,最后就悠悠蕩蕩融入到浩渺的太空中去了。

? ? 父女倆歡樂著,但母親卻在忙碌著。母親洗完衣物,開始悄悄為父親包餃子。那陣食堂剛剛解散,家家戶戶的甕底卻都朝了天。母親吃公家糧,一個月26斤,其中還有6斤面粉,算是比較高級的享受了。平日,我和母親十幾天都吃不上一頓面條,為得是能夠給父親省下一頓餃子面。但父親卻為這頓餃子跟母親常常嘔氣:大家都在挨餓,我們卻在吃餃子,成什么話?母親解釋說,這是我們母子倆牙口省下的,也不是偷來的?

? ? 父親說,不是偷來的也影響不好。

? ? 父親經常講得就是影響。影響!影響!

? ? 我自然是想吃餃子的,我當然會站在母親一邊。眼看著母親把鍋里的餃子撈出來了,我偏眼瞅母親,父親把筷子遞給我,無奈地說,吃吧!母親給我遞了一個眼色。我把筷子還給父親,說你不吃我也不吃。父親嘆了口氣,說,許多人都在餓肚子。父親又嘆了口氣,說,人以食為天,連肚子都吃不飽······母親“噗”一下吹滅燈,聽聽外面沒人,惶急急捂住父親的嘴:少胡說!這事也是你說的?

? ? 天將明,父親起床了,父親還要趕回學校上課。父親洗刷的時候,我醒了。我發現自己的被窩夜里被母親挪窩了。平時,我和母親睡一個被窩,一個大枕頭旁放著一個小枕頭。眼下,母親的大枕頭旁卻放著父親的大枕頭,我的小枕頭被挪到了炕邊邊。我嚷嚷著問母親為什么要給我挪窩?母親的臉紅了,父親的臉也紅了。父親的臉就扭向窗外,瞭那些山坡上開不敗數也數不清的野花。墻角下一株野牽牛正悄悄舉著一朵藍色的花瓣從窗外向里探。母親說,你父親昨晚身子乏得很,我給他捶搗捶搗。我說,媽,我并沒有聽見你捶搗呀?母親笑,說那是你睡著了。我半信半疑,心想母親肯定是哄我哩!

? ? 母親慌慌地穿衣服卻穿錯了一只袖子。

? ? 母親催我快起,說你到山埡口送送你父親。

? ? 從山埡口往東,有一條曲里拐彎的幽幽的盤山路。盤山路被茂密葳蕤的荊棘,低矮的藤條,綠色的瓜蔓遮掩著。路很窄,鋪著高低不齊,堎堎斑斑的紅石板,有的地方紅石板被行路者踩碎了,長年累月經雨水沖刷,便會沖出一個一個的坑來,所以行路者得小心翼翼撥開荊棘,藤條和那些纏纏繞繞的瓜蔓,繞過那些滴水坑,才能看清腳下的路。

? ? 那是唯一的一條進山路。

? ? 父親拄著一根棍子從山埡口爬上了山梁。

? ? ? ? ? ? ? ? ? ? ?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45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94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283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5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14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8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55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0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40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6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1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7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54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58評論 2 373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