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看《保鏢》的電影的時候,還覺得保鏢是個光鮮的職業,整天跟明星,總統一起,談個情、說個愛,順手保護個人罷了。
讀過這本《一臂之間》,才知道自己對于不了解的行業的看法是多么幼稚。作者丹·艾美特做了二十幾年的特工,以一個過來人的回憶錄方式講述美國總統保鏢,特勤局特工這個職業的故事。
丹從小立志做保鏢開始,就一直奔著這個目標在努力,經歷海軍陸戰隊的魔鬼訓練,多次跟隨總統出生入死到加入中情局培訓新人,他的人生似乎只圍繞特工這一個主題進行著。乃至退休后的愿望都是“還能全部再來一次”。對職業的選擇無悔到此地步,不要誤會特工的工作有多誘人,相反充滿了驚險,就是俗話說的:時刻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職業。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的。能堅持幾十年,我想原因無他,就是他最初回答面試官“你是來找工作的嗎?”那句問話的答案。“不,長官,我謀求的是聯邦執法機構中的一份事業。”
有多少人能在職業生涯的最初就認識到,你想要的是一份事業,而不是工作的呢?從丹的文字看出,他的回答不是什么應試寶典的噱頭,是一種內心的渴望。一直知道自己要做總統保鏢,為這份事業付出多少都是心甘情愿,這樣才能在艱苦的訓練走到最后,而且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目標。有這樣的信念,想不成功也很難吧。
讀丹的故事,除了了解特工這個特殊職業,佩服他的個人魅力的同時,還能從他個人的敘述中學到很多職場經驗。
海軍陸戰隊的訓練中,他學到:此路不通時,就另辟蹊徑;只要一息尚存就決不放棄。這不止適用于軍隊,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想想這句,也一樣會有所助益。
丹剛入夏洛特辦事處時,極其討厭調查工作,但為了能加入總統護衛隊,還必須得做而且要做好。從事任何一門職業,最開始的階段未必能凡事都如你所愿,這時就跟丹學學,當是在為自己的將來交學費,而且是必須要交的呢。只有學成畢業了,才能進入下一步。
我經常聽入職的新人說,自己做些打雜的工作,根本沒技術含量云云。往往整天抱怨的都通不過試用期。會不會做,喜不喜歡做和做事的態度哪個更重要?多問問自己吧。
丹在退居二線做訓練教官的時候,堅持以身作則,這是領導藝術的關鍵。你自己都做不到,又如何能服眾?從菜鳥到老鳥,不是學會避重就輕,松垮懈怠,而是更嚴格的要求自我。為什么你做了多年還是不上不下?問問自己有沒有把自己放在對的位置,做對的事情,讓自己作為榜樣呢?
丹做保鏢的故事緊張刺激,稍加改編就是好萊塢大片,精彩處就不贅言。保鏢畢竟不是常規職業,我們受益更多還是他對事業的解讀。
可以說向著理想走的每一步都是堅定并有力的。無論什么職業,都要有艱苦的訓練,才能達到你所追求的高度。
那么合上書,想想,你是在工作?還是在為事業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