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醉駕入刑,自2012年5月施行以來,起到明顯震懾效果,從源頭上減少了交通肇事的幾率。而在此之前,每年有近十萬人被車禍奪去生命,其中有百分之六十是由于醉駕引起的。
? ? ? 由此,我常常聯想到學生的教育管理,學生一旦出現群歐,霸凌等現象,學校首當其沖成為爭議焦點,但是教育并非萬能,有時候甚至蒼白無力。例如當學生身上有一些不良苗頭,頂撞老師不服從管理,抽煙喝酒,打架等行為,老師除了批評教育,約談家長,讓家長加強教育之外,似乎沒有別的好辦法,如果停課反省,有些家長可能都認為小題大做。
? ?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提到父母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曠課,夜不歸宿,攜帶管制刀具,打架斗歐等不良行為,卻沒有規定如有這種行為,其本人應受到哪些懲誡,只是依然要求父母老師加強教育,并且明確規定的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管制刀具以及出入游戲廳,歌舞廳等場所,似乎打擊力度也不到位,給未成年人構成不良社會環境。
? ? ? ? 再加上社會輿論總是一邊倒,學校及老師要先考慮自保,其結果就是:一些學生越來越沒有敬畏之心,更不知遵規守紀,小錯終成大患。
? ? ? ? 真希望學校能有一些明確的懲誡手段做為抓手,如同醉駕入刑,小懲大誡,在偷針時就給予嚴厲處罰,以避免偷金的可能。
? ? ? ? 教育與管理,缺一不可。但是管理的邊界,手段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