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及筆記時間:2016年12月15日,20:30-23:00;2.5小時;
閱讀書本:《社交紅利》;作者:徐志斌;2014年7月第1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P1-272頁;
閱讀目標:了解社交紅利是怎樣一種模式
閱讀方法:影像閱讀、快速閱讀
整書筆記及感想:
閱讀1.5小時,筆記1小時。
在我的閱讀書目中一半是有關心靈內在探索的,一半是有關獲得知識的;部分是經典,部分是新知。我想這本書對我來說是“獲得新知”的一本書。然而,即便是“新知”,看來也不新了。本書看上去像是成書于2013年,在2014年有補充,現在是2016年的年末,前后也不過3、4年,然而書中提到的部分的熱門應用已經銷聲匿跡了,甚或書中寫到的一些盈利模式也已經開始打折扣了。可想而知,時代飛速在前進,翻天覆地的改變正在上演中。基于此,就更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去了解這些新知,至少不應被“不了解這些新知”而淘汰掉,因為新知固然代表了目前的未知,也因為現在的傳播便利而更容易獲得、了解,只要你愿意去學習它們。所以,我閱讀的本書的目的是了解社交紅利的模式(書是去年買的今天才閱讀,這一類緊跟時代節奏的新知真應該及時了解)
社交紅利=信息*關系鏈*互動
1、社交紅利,即是通過社群傳播帶來收益。它產生的背后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背書”在發生著巨大作用。大部分的社交網絡都是基于信任機制而建,通過專業、細致的互動,能夠在陌生人群中逐漸累積信任、增加背書的速度。
2、信息在社交網絡中是個性化且獨立的入口,通過它們,用戶從熟悉的社交網絡中匯聚而來。樸素的情感(炫耀、愛心、利己、利他等)是引發作用差別的根本因素。愛心、俠義心、炫耀、好奇與八卦、利己和利他,勾勒出真實的用戶,反映出在社交網絡中的人們,希望自己扮演的角色或者希望過的生活。信息即服務,互動即應用本身。
企業發布信息的四種作用:求轉發、求擴散、求關注、求購買。而每條信息都是一個用戶了解、接觸自己的入口。高質量的信息,可累積起長久的長尾效應,因此,要想獲利,而非一時熱門,需要注重信息的高質量;同時,輕量化的信息更易于流動。
3、關系鏈,你的好友即整個世界。我們關注好友們發出的信息,它們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獲利的關系鏈是這樣的:企業(個人)發布信息,用戶分享,用戶的好友因好友的信任背書而評論(互動),再分享,好友的好友(強關系或弱關系)擴散再擴散,這個結果便是發布信息的源頭得到關注、分享、購買等,最后,整個社交紅利圈得以閉合。
4、互動,越互動越信任。每一個互動都會帶來非常重要的認同感,并因此建立起信任,互動是最好的經營,它幫助沉淀信任關系。
兩大經典工具模型是:
(1)大節點+自娛現象+獲利沖動----在海量的互動中帶走互動補貼。(這種模式的典型例子有2014年春節期間的“微信紅包”)
(2)帳號+渠道+互動服務----構建場景的組合。(比如像美麗說等應用)
為什么社交傳播能產生紅利?
是因為過去的權威媒體傳播(如電視、報紙)已不是一家獨秀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遍運用、隨著WIFI無線網絡的廣覆蓋、隨著微信、微博等應用的崛起、普及,每個人都可以很容易地、隨時隨地地發布信息(文字、圖片、視頻、語音等),現在的社會全然進入了自媒體時代。所以,在這個時代中社群傳播便成了主要的信息獲得途徑,用戶即是客戶,社交紅利便應運而生了。
明天再看看社交紅利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