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月13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十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根據方案要求,到2020年,我國全國范圍將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
車用乙醇汽油,簡單的理解就是,在汽油中添加10%的生物燃料乙醇,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酒精。添加燃料乙醇的汽油,可有效減少汽車尾氣中的碳排放、PM2.5等細顆粒物排放以及其他有毒物質的污染,從而改善空氣質量。
中石化集團科技部原主任、教授級高工 喬映賓:因為酒精里邊含氧,它能夠燃燒得很完全,所以碳氫也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我認為它是環境友好可再生能源。
2020年全國汽車“喝酒精”
我國早在2001年,就開始在部分省市試點推廣車用乙醇汽油,目前已經有11個省份使用了乙醇汽油,占到全國汽油消費總量的五分之一。方案的出臺,標志我國開始在全國全面推廣。到2020年,車用乙醇汽油基本實現全國全覆蓋。
今日頭條新聞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十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到2020年,全國范圍內將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基本實現全覆蓋。
值得關注的是,生產乙醇汽油將會以玉米、木薯等農產品為原料。
根據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給出的目標,到2020年我國生物燃料乙醇的年利用量將達到1000萬噸。而按照《實施方案》操作,到2020年,乙醇汽油的使用就將基本覆蓋全國。
近年來,出于對能源安全、溫室氣體排放等多方面的考慮,世界各國紛紛加大了國內生物液體燃料的生產。國際經驗也表明,發展生物燃料乙醇可以為大宗農產品建立長期、穩定、可控的加工轉化渠道,提高國家對糧食市場的調控能力。國家糧食局倉儲與科技司副司長譚本剛也表示,推廣生物燃料乙醇對我國糧食行業是一項重大利好消息。
國家糧食局倉儲與科技司副司長譚本剛:發展燃料乙醇的前提是確保我國口糧供應安全和飼料用糧供應安全,是保障糧食安全、促進糧食供求平衡的調節器。在當前,我國糧食供給充裕,玉米階段性過剩的大背景下,試圖發展以玉米等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將有利于加速玉米去庫存,推動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000萬噸乙醇=3000萬噸玉米
全面推廣生物燃料乙醇能解玉米去庫存難題
生產一噸乙醇燃料,需要消耗3噸玉米。目前我國燃料乙醇的年產量在200萬噸左右,其中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能占60%-70%,玉米燃料乙醇的產量約為120-140萬噸,所以說,當下我國每年生產乙醇燃料所消耗的玉米量僅有360-420萬噸。
按照規劃,如果到2020年我國生物燃料乙醇的年利用量將達到1000萬噸,將消耗超過3000萬噸的玉米。卓創資訊農產品分析師劉棟表示,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將成為處置超期玉米的有效途徑。
劉棟:據卓創統計2017/2018年,我國玉米產量在2.18億噸左右,每年的消費量在2.2億噸左右,國儲玉米庫存在1.9億噸左右,其中有2015年產1.25億噸,2014年產0.6億噸,如果按照存放三年以上算,到2018年將有6000萬噸左右的玉米即將超期存放。
用糧食做燃料乙醇,農戶可以實現分級售糧!
內蒙古省扎蘭屯市達斡爾鄉忠奇合作社理事長王忠奇告訴記者,從8年前,他就開始把合作社里一些高水分不易儲存的等外玉米買給附近的燃料乙醇加工廠,這些糧食糧庫不收,送去燃料廠也能增加一些收入。
王忠奇:次糧一般賣給酒精廠這樣的加工企業,價格方面也還可以,相比較其他渠道來說,大概每公斤多個兩分錢。
由于我國玉米庫存高企,國家開始加大玉米深加工行業的政策支撐力度,有利于提升玉米的消費。《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中也提出,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基礎,避免出現“與人爭糧”、“與糧爭地”問題,著力處理超期超標糧食,增強糧食市場調控能力和提升質量安全水平。卓創資訊農產品分析師劉棟分析認為,短期玉米市場不會產生大波動。
劉棟:2016年酒精玉米的消費量1080萬噸,按照要求,到2020年將增加玉米消費2000萬噸左右,但是玉米消費的增加是一個緩慢過程,短期來看,對玉米市場的影響不大。
此外,國家糧食局倉儲與科技司副司長譚本剛也表示,從長期看,如果在糧食供求偏緊情況下,還可以轉向使用木薯等非糧原料來生產,形成良好的保障糧食安全的調控手段。
譚本剛:這是一件一舉多得的事情。在保護環境的同時,還將有利于通過產業發展帶動農民持續增收,有利于夯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
來源:中國鄉村之聲
轉載:中國種業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