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清明時節雨紛紛”的“雨”讓人想到的是追憶、是哀愁、是滋養。“吹面不寒楊柳風”的“風”令人感到的是溫暖、是柔軟、是詩意。
一
? ? ? ? 早春料峭的寒風對人們并不友好,直到此刻才真正感覺到春回大地。隨著春暉日盛,春雨滋養,春風拂過的地方,到處生機盎然。
? ? ? ? 清明節前的幾天,連續下了幾場雨。氣溫也降了許多,對著玻璃呵氣時,竟有薄霧般的水汽氤氳開來,我把“春”字寫在里面。本以為這冷雨會把人都禁錮在家里,可也不盡然。我下樓打水時,就看見一對年輕的夫妻,攜著一個穿雨衣的小女孩在小區院子里取土,將一顆幼苗栽在花盆里。
? ? ? ? 春雨過后,天氣大好。跟著長輩回村里掃墓,看到的春色與城里迥異。墻根下負暄曬暖的老人,臉上寫滿滄桑,目光無神姿態寧靜。各家門前,多有閑人聚集談天,小孩子在旁邊嬉戲追逐,還有閑逛的中華田園犬,自在之極。
? ? ? ? 沿著河邊散步,柳樹在風中搖曳生姿,柳條早已不是早春時的枯脆僵硬了。太陽照在大地上,暖氣蒸騰,春風一吹,整個人從里到外,都是暖融融的,像是要融化一般。河水不像小時候那樣清澈了,雖然水中游魚和蝌蚪還是精神百倍,活力四射,依然很煞風景。幸好人類有這樣發達的大腦和想象力,閉上眼睛,聽著河水緩緩流淌,雖然逝者如斯夫而未嘗往也,我卻可以憑借想象逆流而上,仿佛自己又是二十年前的那個站在河邊戲水的孩子,不亦快哉!
二
? ? ? ? 走上山頭,遠遠望去,生氣旺盛,吐故納新。看看眼前明媚的桃花、杏花、迎春花,會否想起逝去的親朋故友?又會否想起遙遠的過往?? ? ? ? ? 暖融融的陽光里,或三五成群,或一人獨行,手提祭品,肩扛鋤頭,踏著田間地頭蜿蜒曲折的小徑緩緩而安靜地走上親人的墳頭墓地,獻一束花(革除清明上墳燒紙的陋習真好),除一除雜草。偶爾也會聽到其它墳頭傳來的嚎啕大哭,響亮、悠遠,不明白她們為什么如此悲傷,到底是為逝去的人呢?還是在為自己的遭遇。也會不自覺想起躺在地下的那個人和他生前的事情。因為時間的魔力,那些事情不論好壞,都蒙上了一層迷霧,顯得遙遠,又模糊又清晰。
? ? ? ? 此刻,我想到悲歡,想到生死。在時間的湍流里,“死”變得很奇怪,在近處時,沉重的讓人喘不過氣來,光陰流逝后,隔得遠了又輕飄飄的。
三
? ? ? ?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我們應該多學學花草樹木,生時努力生長,不屈不撓,老死時,安忍如地,靜靜死去。
? ? ? ? 生老病死,順承天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是多少人的人生追求,我想起曾點的理想“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