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和一個九零后姑娘聊了8個小時
她和我講了一個關于圈子的故事。
她的高中同學里有三個很要好的女同學,當時在班里學習并不出眾,愛美愛玩。高考時其中有個女生考的也不怎樣,只考了個護士專業。彷佛她的平凡人生就此開始。可是,逆襲開始了。
她偶爾在朋友圈發現那個女生在英語過級。起初并不以為然,可是卻發現她越過越高,再無級可過時,她開始刷分。大學生刷分的心態還可理解,而作為一個學護理專業的人這樣和自己較勁應該不多吧。
更令人乍舌的還在后面。
過了幾年這個女生在朋友圈曬了阿聯酋航空公司的錄取通知書。
去了世界最好的航空公司之后她仍舊很拼,爭取機會服務于更多的國際航線,只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然而,她不僅僅是看看世界發發美圖。她為去的每一個地方都做了詳細的攻略。她把世界一塊一塊用自己的方式消化了。她喜歡這種方式樂享其中。
據說她的微博粉絲有五千多人,而她的微博經常被有十幾萬粉絲的大咖們轉發。
她的另外兩個朋友。在榜樣的激勵下,一個去了美國讀書,一個去了德國。
講故事的這個姑娘這個小姑娘是學國際貿易的,在上海做過兩個女強人的助理,為了他們的知遇之恩兩度從外企辭職,女強人雖然教了她一些東西長了很多見識,但承諾并沒有完全兌現,薪資也不高,而她為了回報他們一直在很努力的工作。為了讓自己生活有保障,她用自己的專業與經驗做了一些兼職,每月收入在萬元以上,而她希望為對方創造足夠的價值后再安心離開。
這個姑娘在互聯網商業模式、活動策劃、微信設計、銷售、供應商資源上都非常有經驗,也有資源。給我提了很多有建設性的建議,并愿意在微信運營、活動策劃、招募伙伴與外賣事業上無償幫助我。她本來是和我講保險的,但有七個小時她在和我討論我們的餐廳。
她說九零后的許多大學生都非常有思想有理想,他們愿意為一件有意思的事去吃苦去打拼去創造價值而不會太計較得失。他們需要被認同被尊重,喜歡有挑戰的工作,希望在工作中能學到更多東西只要他覺得愿意,無償付出也心甘情愿。
雖然她平時工作很忙,她還在努力學習,包括無償地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也有學習成長。她周末去復旦大學上課。她說如果想和更優秀的圈子里的人結識,自己的知識與見識必須要與之匹配。
能撐起什么樣的人生緯度,其實,都是自己說了算的。真正自己決定的事才會無怨無悔,活出自己本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