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那些年
你不喜歡上課
卻喜歡上學
離開之后才明白
你愛的
是那再也回不去
卻一起歡鬧的時光!
END
北京沒有秋天,最近應了這句話。連綿不斷、時大時小的雨,加重了這個短暫秋天的陰冷。
1
天難得晴朗,一下樓就凍得打了個寒顫。
幾天沒下樓,垃圾積攢了不少。都裝在之前收到的快遞箱子里,一并捧下樓。
走到垃圾桶前,看見兩個老阿姨在忙活。小區老年人比較多,年齡很大的常常順便會收些紙殼、廢品。
雖然是捧著紙箱,但是里面還有不少垃圾。想著直接給老人家,頗為尷尬。就想把垃圾先倒掉。
未等我上前,一個阿姨笑瞇瞇地接過了紙箱子“給我們吧,你忙你的去吧!”
我連聲道謝,阿姨“不用謝,快去忙你的把!”
箱子交給她們,走在上班路上,突然感覺充滿了干勁。
2
難得的好天,想著之后更冷,騎車機會就更少了。我走得飛快,尋覓著共享單車。
碰見兩個女孩,也是匆匆而過。卻聽見兩個姑娘的嘀咕聲“那女孩好像包開了!”
然后就聽見更大聲“那個女孩,你包開了!”轉過頭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包開了。看著自己的包,又看看她們,說了聲“謝謝”。兩個姑娘笑笑,就走了。
剛好碰見一輛小車,我停下來掃碼解鎖。
騎上小車路過她倆的時候還在想,虧得兩個姑娘,不然自己不定什么時候發現包開了呢!
一路疾馳,臨近公司。像往常一樣,減速騎上了路牙子,繼續前行,等著到地方下車,關鎖。
馬上就到了,發現前面有兩個姑娘,一人走了一邊,把路占滿了。尋思反正快到了,我就騎得超慢,跟在后面。
兩個姑娘說著話,扭頭發現我緩慢地跟在后面,其中一個歉意地笑了笑,給我讓出了路,走到同伴的一側,倆人繼續前行。
我在她們讓出的路上騎著車子,莫名覺得這樣一個早晨很美好。幾個陌生的人,對我報以主動的善意,主動關懷,主動提醒,主動讓路。
真是一個開了掛的早晨。
3
十分欽佩朋友圈里的幾位老師。每次自己的作品在其他地方發表的時候,發在朋友圈里,總會寫上一段話,表示感謝。感謝約稿的編輯,感謝發表的平臺。
即使不是我們的平臺約稿,每次看到,也是覺得心里暖暖的。他們尊重同行的勞動成果,感激別人對自己的認可。一聲“謝謝”,讓后續產生更多愉快的合作。
這是尊重與感謝帶來的最直觀的好處,大家都高興。
朋友圈里有個姑娘,膚白貌美大長腿。這么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她喜歡拍照,自己的照片總是照的極美,也經常曬娃,娃娃長得也特別可愛。無論是她或者娃娃,照片里總是滿滿的幸福。
這兩天看發朋友圈說房子快裝修完了,點開照片,有一張是這樣的。
真心為這個圖點贊!
這樣一個尊重他人,主動貼出告知,善意提醒業主的姑娘,當然長得美!
突然覺得相由心生,這是有依據的。
4
約莫一個月前,我趕在早高峰坐地鐵。
早高峰的4號線,好不夸張地說,沒搬家之前,有無數次我是靠著別人巨大的推力,涌進去的。
有一次特好玩,表妹來我這玩。幾天之后要走,臨行買了南站的票。所以跟我一起擠上了早高峰的4號線,方便之后下去坐火車。我們一起涌進4號線,隨著車廂里的人越來越多,我倆距離越來越遠。
最后在南站,她擠下了車,而我們,再見來不及揮手,只能在微信上道別。
所以同樣是早高峰,去的地方比較遠。所以就尋尋覓覓向車廂里面擠擠。離門遠點,就可以避開瘋狂地人群。
我站在一個小伙子面前,小伙子旁邊坐著一個50歲上下的阿姨。邊掏出手機瀏覽公眾號,邊揣測加祈禱,小伙子要是早點下車我就能有座位了。
忘了到哪一站了,上來了一個老大爺。看著60多,身體還不錯的樣子。
50歲的阿姨看到來了個比自己年齡大的,趕緊讓座。老大爺連連揮手,表示不用。
嘿,竟然不用人讓座,看來這大爺身子骨不錯!我這么想著。
然后,神轉折的一幕出現了:
大爺越過阿姨,到小伙子面前,示意小伙子“讓座”。
我偷偷觀察小伙子,小伙子面無表情地站了起來,給大爺讓了座,站在旁邊,而老大爺也未曾道謝。
大爺有了座,和先前主動讓座的阿姨攀談起來。模糊聽到大爺說“我去西單找我孫子,就坐兩站!”
我心里想著,兩站的話,這個座位應該還會還給小伙子的。
兩戰不過幾分鐘,大爺起身下車,卻并未招呼給他讓座的小伙子回來坐著。自己下了車,先前小伙子的座位也被別人占了。
直到我下地鐵,小伙子還在那里站著,手把持著欄桿,搖搖晃晃。
5
老大爺那事兒困擾了我很久。
僅僅兩站,不到十分鐘的路程。要求到了別人的座位,卻并未還給人家,這樣對嗎?
N年不用知乎的我把問題拋了出來,收到了兩條回答。意思都是,已經把座位讓出來了,就沒什么可抱怨的,老年人也沒有義務歸還座位。
就算我今天在這碼字,想著這個問題,也沒有想得很透徹。
“知恩圖報”用在這里不恰當,我覺得這其實是在消遣別人的善良。
自己老,可以讓別人讓座,可以不用道謝,可以不用歸還座位?
這個社會,未必別人有那么多主動的善意,但只要是善意,總歸配得上一聲“謝謝”。
因為沒有誰對誰好是天經地義的,一點點的善意,都值得感謝。
開公眾號寫文章,最盼著能得到左上角的“原創”小標簽,有人告訴我,連續幾篇閱讀量達到一定的數值,就能收到邀請了。
看著時斷時續的閱讀量,我把一個差不多的發到了家人群里,請家人們幫忙刷個閱讀量。
發進去,家里人忙活開了,六十多歲的三姨姥爺也上陣,一點點的問怎么弄,怎么點贊。
不時有家人告訴我點贊數多少了。
在群里對家人們挨個道謝。
老姨姥發了條語音“道什么謝啊?舉手之勞,都是家里人,不用道謝。你好好寫,寫的挺好的!”
聽了特開心,有什么比家里人支持更讓人高興的呢?每一個點進去的人,不管家人或者不是家人,每一個給我留下贊的人,都值得我真誠地說聲“謝謝”。
世界跑得太快了,大家都自顧不暇。
總有些人,覺得別人應該為自己的前行讓路。
“反正你要出去玩,幫我帶點東西吧!”
“反正你也要發文,這個順手弄了吧!”
“反正你有錢,借我怎么了?”
“反正你認識那誰,幫哥們兒個忙吧!”
“反正……”
消遣別人的善良,把別人的善良看做理所應當。打著“反正”牌,卻未必知道感謝。
可是,反正我也很忙,不幫你又怎么了?
親情、友情、愛情皆是如此,請別打著“我和你很好”的旗號,消遣別人的善良與付出。稀釋這本就彌足珍貴的感情。
這個繁華又擁堵的世界,善良,是稀落的光芒。
BY 面癱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