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是一場自我修行 | 哥本哈根減肥日記 Day 2

饑餓,是一場自我修行
這是一段孤獨的旅程

今天有朋友說,完全無法理解究竟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減肥計劃,如果目的還不是一定要瘦下來。

想了一下,覺得朋友的困惑很有道理。如果一頓節食的目的不是為了掉體重,這樣的堅持和讓自己受苦究竟有什么意義?

我想,我們對做一件事情的不同態度取決于以下4點

1)對這件事情本身價值的認知

2)對自己真實需求的認知

3)對自己執行力的認知

4)對自己的“動機-行為-產生結果”與“達到目標結果”之間差異的認知

對我來說,饑餓和跑步一樣,是一段孤獨的旅程,大部分人都不會贊同這樣的選擇。但也沒關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堅持做下去,原本也是一種力量的累積。

為什么你不愿意嘗試

不愿意堅持下去的人,或者是不愿意開始這項計劃的人,大抵都是這些方面的緣由吧。畢竟自己也是從不愿意到愿意嘗試,到愿意再次嘗試這樣過來的。不過,還是覺得,如果認清楚了自己的需求呢,多試試看不同的方式,多少都是有所得的。

1)對這件事情本身價值的認知 :你并不覺得這種方式真能讓你瘦

是的,減重(且不說減肥吧),有很多種方式。根據熱量攝入消耗的原理,當熱量消耗大于熱量攝入的時候,就會產生能量缺口,能量缺口的持續就會導致體重在一定時間內的降低。

如果你覺得節食一定會反彈,如果你覺得減掉的都是水分,如果你覺得這種方式根本無法長久只是短期自欺欺人的方式,又或者,你覺得這種方式太極端,太不健康,你一定是不會愿意這么做的。

但是那些認可節食方式并愿意短期用它做個清理腸胃自我調整飲食習慣的人來說呢,比如我,它是有一定價值的。其實也就是這么簡單,當你認可了一件事情的價值,且不說你是否一定能做成這件事,至少你會有意愿想要這樣去做,去嘗試,對嗎?

最后,當然減重有很多方式,除了減少攝入之后,還有增大消耗。加大運動量,增加消耗也是方式之一。不過,最終要保持身材,終究還是管住嘴,邁開腿兩部分結合哦。

2)對自己真實需求的認知 :你并不是真的想瘦

其實真的也沒那么想要瘦。或者說比起通過節食這種途徑瘦下來的快樂并不比每一頓都吃的開開心心的滿足更強烈。所以,對于每一個口口聲聲要節食要減肥,成天將減肥掛在嘴邊卻沒有實際行動,始終管不住自己嘴和胃口的人,大概就是這樣的狀況。

其實不想瘦并沒什么。沒人規定一定要很瘦。沒人規定只有瘦才是最好看的。

如果能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堅持或者不堅持,并不是一個很糾結的命題。

然而,如果你知道自己是想要瘦的,內心是渴望的,你心里永遠有一個想要更瘦覺得瘦些之后就更美/更帥的念頭,恩,或許你也可以試試。就算堅持完了沒瘦,也沒什么可后悔的。至少這種方式努力過了,不是嗎?沒效果以后就不用了,換一種。趕緊開始另一種方式的嘗試,也比在糾結反復中浪費時間更有價值。

3)對自己執行力的認知:你覺得根本不可能堅持下去

除開不認可節食價值的人,除開并不是真的想瘦的人,還有一部分人,選擇沒有開始呢,往往是因為覺得這個食譜比較極端,吃的太少了,而且內容那么嚴格不容隨意改動,開始之前就覺得自己堅持不下去。

恩,我覺得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在動機沒有那么強烈的情況下,不去執行也是很正確的決定。這樣可以讓自己免受很多的痛苦。這確實,是一個真的比較極端的食譜。如果是長期飲食比較清淡且吃的不多的人,或許還可以執行。但如果是對于平時意志力不太強,且沒有習慣要控制自己飲食的人來說呢,真的不需要用這樣的挑戰,因為,真的會很痛苦,而且是13天不停止的痛苦。從每天習慣清淡健康的飲食開始,持續幾個月的效果,會比強迫自己進行這樣的略極端的節食要更有價值。

另外,如果平時的食量就很大,工作強度也很大,運動量也很大,即使意志力真的很強,這樣的食譜 真的是不合適的。不是說執行力不夠,而是說這個方案的可執行程度不夠。

當然試試也是可以的。我就是在2次嘗試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能夠正正常常地每一頓吃到健康的食物是一件多么幸福且應該的事情,同時也反過來增強了自己后期的自我控控制能力。

每一頓的不能夠好好吃的時候,都能讓自己深刻地體會著:可以好好吃,能提供給身體足夠的能量,且不會讓體型發胖到需要自己后期付出心力和情緒去糾正錯誤行為的健康食物,是多么應該值得珍惜!所以,去年2次的哥本哈根之后,自己胡吃海喝的沖動就自然減少了很多,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也是哥本哈根減肥法中最意外的收獲。

4 )對自己的“動機-行為-產生結果”與“達到目標結果”之間差異的認知:真的不是做了就一定會有期待的效果

我們因為某種初衷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然后我們采取了行動,按照某種方式去做了,也產生了一定的結果。但這個結果是不是就和我們最初想要的一模一樣呢?我想應該是,未必。生活中這是常態。大部分的事情,都不像學校里學習的數學公式,按照公式去算就能得到既能的結果。總有太多的影響因素,有些是我們能克服的,有些不是。有些是我們能意識到的,有些甚至我們從頭到尾都不知道是為什么。

就好像身材吧,其實和基因是很有關系的。有些人就是易胖,有些人就是很容易瘦下來,有些人就是怎么吃都從來不胖。

比如肌肉的模樣吧,有些人隨便練練就出了形狀,有些人拼命練還是不太好看(我在困惑為啥有了馬甲線的線條腹部卻不辣么好看的時候,教練就跟我講,有些是基因,沒辦法,不用太勉強,好好練就可以了..............)。

所以,真的不是節食了,進行了哥本哈根了就一定會有效的,這是個客觀的事情。或許你會瘦很多,比如我朋友,瘦了8-10KG。(當然需要允許一定量的反彈,這也是自然現象)或許,就真的不怎么瘦,比如我,每次都不超過2KG。

所以呀,如果能認知并接受這一點,依舊愿意嘗試的人,我覺得大概真的和我一樣no zuo no die.....但我們大約都不會很胖吧~ 畢竟,我認識的每一個瘦子,都在很嚴格地控制自己的飲食以及鍛煉(極少數天生不長胖的除外...沒辦法...會投胎也是很重要的)。

最后的最后,真的不是一定要瘦。也不是一定要瘦成什么一樣。所謂哥本哈根減肥法也就是一種方式,在我們有一定需求的時候,幫助我們去接近想要達到的目標。對自己的需求,對這個方式,以及對最終可能/可以達到的結果有了更好的認知,我們才能更好地行動哦~

如果不愿意,就不愿意唄~~~

哥本哈根減肥法日記第二天

饑餓,其實很像一段自我的修行。

每一分鐘不能隨意吃的時候,都是自己在和自己較勁,每一分鐘都在學著讓自己的心情和身體都要更平靜一點。你看,我傾聽著自己身體的聲音,并告訴它,我聽到了,但是這段時間里,請你配合我,完成這段修行。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這很像冥想,也很像跑步,也很像健身,對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