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翻開李善友教授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圖特別多,250頁的書,有一半的圖,自己估計了一下,按照平時閱讀的速度,也就大概一個半小時就讀完了,但是閱讀這本書足足花了2個多小時!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想起羅振宇說的一句話:“how are you?,how old are you?”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這句話在我看來,可以理解為馬太福音里說的,“他有的,就再給他,讓他多余;他沒有的,就連同他所有的,一并奪走。”也就是說,我們這些無勢力、無背景的新一代人在互聯網時代就沒有機會了嗎?
答案可以在這本書里面找到,開局第一章,李善友教授就從兩個維度跟我們講述這樣的一個商業邏輯:大公司靠的是主流的市場,成熟的技術,成熟的產品,從而達到持續的發展。小公司靠的是新興的市場,新產品,新技術,破壞性的創新,從而獲得獲得一小部分的市場。從這個邏輯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紅海靠的是體量的大小,而藍海靠的是創新,一種破壞性的創新!在一個創新點上面去破壞,撕開一個口來,進而才能去顛覆。
而怎么去撕出一個口來呢?馬太效應固然有它的可怕之處,但是你要記住這樣的一個觀點:任何一個價值網都存在一個失效的邊界。就像幾年前的蘋果把諾基亞一口吃掉,就因為諾基亞認為蘋果只是能夠上網的功能機,但是蘋果卻把自己的定位放在能夠上網游戲娛樂的手機。雖然前面幾年諾基亞功能機的出貨量能夠達到31000萬臺,蘋果手機只有3300,差不多十倍的距離。? ? ? ? ? ? ? ? ? 但是摩爾定律讓蘋果手機在幾年的時間變得快捷,高速。在2011年,蘋果4s推出后,一舉顛覆諾基亞。2011年也是智能手機開始高速發展的年份。
破壞式創新是大公司最怕的,也是最有顛覆性的。周鴻祎的360安全衛士推出免費清理防護,破壞了金山衛士收費的道路,在短短三個月吸引客戶8000萬;獵豹移動在殺毒領域推出免費殺毒,又在數月間吸引了一大批用戶,第一年營業額達到15億,凈盈利達到0.6億。這是在當時紅海的互聯網殺毒領域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業績了。
與其更好,不去不同。如果你在某一個已經遇到或者即將遇到天花板領域不能做到更好,你可以選擇的另一條路就是差異化競爭。在微信之前,中國移動已經是全球500強企業,但是為什么微信能夠在即時通信上面能夠取得一遍天地呢?微信做到了差異化,移動短信收費,微信不收費。移動一通話收錢,微信可以發一段段的語音,還可以語音聊天,后面微信一推出視頻這一個功能更是攻陷了上一代功能機用戶的青老年父母的陣地。現在你看看,中國還有多少個父母不會用微信?今天一幫人搶搶紅包(網上三毛兩分比路上一塊更有意思),明天跟兒子女兒視頻一下(要知道人性親情是每一個人最后的防線),后天在朋友圈分享一下廣場舞,老同學小時候合影的舊照片。微信和移動的差異性,讓新老一代人都能夠去接受它。
信息不對稱導致是博弈的次數勝負。你在火車站買東西很多時候會買到貴的東西,會受騙,因為單次博弈會不需要信任,也是拼信息的時候。多次博弈后,信任需要建立,就像你一個學期吃的外賣就那幾間,很大的可能是他家好吃,還不會給你少飯。還有就是你看看《基業長青》里面寫的企業還有多少個存在這個世上,很多時候,不存在基業長青的企業,每一個都會遇到“天花板”,遇到創新者的窘境。而在這個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信息的快速與迭代是你和別人博弈的籌碼,握緊籌碼,在下注的時候你會更加的有把握!
在別的公司窘境時出擊。現在中國發展得最好的兩個公司是小米、華為。而在智能手機剛開始競爭的時候,任正非說:“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永遠不動搖”,這句話沒有錯,但是任正非把客戶在通信業務這一塊看的太重,占比76%,而小米當時專心攻克手機這一塊,當時小米當時出貨量只有智能機的37%,盈利卻是華為的60%。華為的窘境就是看不到盈利點,只是表面的KPl做得很好,后面小米一直追上來,現在小米是即將的世界500強。
工業時代思維轉變成互聯網思維。你以為你的對手是你身邊的朋友,跟你爭著班級前三名,但是你的敵人是這個時代。在未來十年不再是農耕民族的舒適期,而是游牧民族時代,哪里水草好,就往哪里遷移。工業時代靠的是大刀長矛,互聯網需要的洋槍洋炮。工業時代靠的是書山有路勤為徑。互聯網思維是有選擇性,有區別性去想。
綜上,我們這一代人還是有機會的,區別的是你是哪一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