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發達的通訊和便利的交通,人與人之間幾乎淡忘了或無法體會到那種彼此牽腸掛肚,想見不能見,連聽聽對方的聲音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唯有通過書信往來鴻雁傳書傳遞彼此的親情、愛情……在等待中甜蜜著、煎熬著、期盼著;現在無論相隔多么遙遠,情侶之間、親人之間、同學之間等幾乎都是通過電話或微信、電子郵件維系著彼此的聯系,幾乎不受時空的限制,但是便捷溝通的同時,發現能夠耐心地溫柔地對話的人漸漸變少了,交流的文字越來越少,三言兩語直奔主題,表達幾乎是簡單、直接且干澀,毫無美感,極少想去回味。現在也幾乎很少會有人再坐到書桌前安靜地提筆寫下自己內心的感受、描述一下四季的交替、身邊發生的有趣的小事……然后小心謹慎地投進郵筒,滿懷期待地靜靜地等候對方的回應,快節奏的生活和便利的交流方式,讓人們幾乎忘記“鴻雁傳書”這樣美好的人生樂事,或許是不愿意忍受那等待的煎熬,也許我比較念舊,比較不能“與時俱進”,讓我這樣不喜歡網絡溝通的人拿起手機,使用微信或QQ時都會莫名地焦躁不安,甚至不知如何用三言兩語恰如其分地表達出自己的心意、心情或情緒。 ? ? ? ? ? ? ? ? ? ? ? ? ? ? ? ?
? 木心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那時思念一個人,也沒有像現如今如此發達方便的通訊和交通條件,思念到極致,信封、信紙、郵票、水筆,想念一個人就是這么簡單,會針對不同的收信對象精心挑選不一樣的信紙和信封、郵票甚至是折疊信紙的方式,會選擇一個安靜的角落,整理好自己的思緒,細細想著近期看過的書、聽過的歌、發生的故事、最新的人生感悟、不安的情緒、不夠成熟的想法……,都會隨著筆尖地滑動,付諸于薄薄的信紙的字里行間,帶著幾分期待,小心翼翼地將尚帶體溫的信件投入到郵筒后,開始靜靜地等待著對方的回信,那種等待無疑是甜蜜且略顯煎熬。其間會無數次想象著對方看信的表情、讀信的環境,更重要的是等著對方分享自己的一切,哪怕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那時候沒有微信,沒有QQ,也不方便通電話,但是絲毫沒有影響彼此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及情感的維系,也沒有人急切地要你的電話號碼或微信號,只有如涓涓細流般的書信往來,及信末那一句“盼復”,那是值得我在冬日的某個午后,選個安靜的地方,用精心挑選的信紙、信封、郵票,白紙黑字款款深情的原因,也許隨信會捎去采來的應季的火紅的楓葉或黃燦燦的銀杏葉,與對方一同感受季節的變化;也許恰逢生日或新年,就會隨信郵來一張明信片,捎來生日的祝福或新年的問候;也許近期剛好拍了照片隨信附上寫上“惠存”“留念”之類的話語……
? ?信件發出后, 等信的過程使得平淡如水的日子有了盼頭,也使“等待”這件事變得格外美好和甜蜜,總覺得在這個世界還有個人正讀著自己的信,分享著自己的生活瑣事,并為自己忙碌地準備著什么,彼此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所藴藏的情感都在等待的那一紙溫柔里。收到信也許已經是一周或半個月之后的事情了,但是那時等信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倒也沒覺得那些等待的日子有多么煎熬,收到信就更加快樂開心了,見字如晤,等于同時收到了朋友遙遠的思念、戀人親切的問候、父輩的淳淳善誘;接下來就是讀信,一定是找個安靜的地方,不被人打擾,可以讀完一封期盼已久的遠方的來信,細細回味著,那時父親的為數不多的來信總可以聞到淡淡的煙草味;女友的來信總是淡粉色的信紙折疊成千紙鶴或其他,總會有些小驚喜,夾帶著香味;來自大西北的未曾謀面的筆友的來信會帶來草原的味道,讀信時可以從字句之間感受到對方落筆時的心情,可以從字里行間揣摩對方的心思,感覺寫信人仿佛就在身邊,娓娓道來,情緒不斷地升華,而及時回信便成了唯一的出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很多年過去了,很多當年的書信因故遺失了,但是慶幸的是有些保留至今,彌足珍貴,如今我仍舊會保留一種獲取溫暖和回歸的方式,那就是抽時間泡上一壺熱茶,打開抽屜,閱讀一下舊信件,放下所有的煩惱,回味一下當年的甜蜜“煎熬”,舊信紙的文字仿佛尚有余溫,溫暖人心,可以撫平心頭漣漪。現在乃至將來應該都不會再收到手寫的書信了,所以我才會更加懷念那個寫信、等信、收信的舊時光,對于寫信的人來說,寄出那封信到遠方就是一種期待的開始,而讀信的人收到信也是一種期待,彼此的等待是那個年代最美的一個場景,讓人流連,而最美好的則是那個靜下心來、默默等信的自己,因為有所期盼所以快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