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想到要寫當下的生活了,可能是心情過于平靜,反倒不知道怎么下筆。往日寫作都是在心情起伏的時段進行,因為我總覺得那一刻的感悟最真實,那些想法藏在我的內心深處,剛剛進入還不曾逃出,當下記錄下來才能夠真正完整,也更能夠治愈自己。事后再翻開來讀,不免會有些感慨,會心疼自己,或是被自己感動到,但心情卻不再復雜,像是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在門外看戲,劇中人的悲與喜似乎與自己無關。
我現在的生活沒有什么可寫的,不夠戲劇化,不夠跌宕起伏,可我卻愿意花很大的篇幅去闡述它。有人說,痛苦會延長,而快樂總是短暫的,所以我想要緊緊的抓住這些日子,好好享受,當日后回憶時,原來我也曾有過這種淡淡的快樂,不為任何人,只是因為自己。
放縱的尋樂會讓人沉溺不踏實,痛苦會讓人悲傷不已,而只有那種淡淡的不悲不喜的情緒才讓我感到真實,讓我依然相信,生命正在緩慢的進行。所以,隨著年歲增長,我越發滿足于那種淡淡的快樂,容易得到,失去也不過于傷心。
淡淡的快樂從何而來?于我,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知足常樂,不去對生活奢求太多,甘于現狀,對生活中的事物細小甚微,從它們之中去獲得滿足,快樂也容易得到;另一種是對生活做減法,平日里出于處世的需要,我往往要與許多的人和事建立聯系,認識很多人,參加很多活動,有時候社交的范圍寬泛到令我無法想象,可夜深了,回到住處,我仍是我自己。這種泛濫式的社交是沒有必要的,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只會讓人困惑恐懼,學會拒絕,丟棄一些東西,心靈才有更多的空間去承載更重要的東西,我需要的只是活的簡單點。
剛進入大學那會兒,我對任何事物都是好奇的,也學著別人的那套,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去認識很多的人,每天忙得不知道南北,可后來才發現,除了收獲自己一身的疲憊,我什么都沒有得到,或者說得到的從不是我想要的。
這樣的快餐式的大學生活,我過了兩年,每天忙活在與各路人的交往中,為著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有時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但卻一直在笑,我確信那時的自己是開心的,卻不真實,現在想起來,像個傻子似的,連笑容也是。
在大二結束之前,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了,那樣的生活不是我追求的,而那些人看似重要卻不重要,我們只在餐桌上歡笑,而那些悲傷的時刻他們不會出現,我也不曾讓他們出現。
杯水之交,誰又認真過呢。
現在的我,大三了,離前面說到的那些日子早已遠去,有時候看著好友列表里的幾百號人會想笑,我之前究竟為何要添加那么多毫不相干的人了,興許是想創造故事,又或者只是好玩,但答案已經不重要了。
過去只屬于過去,活在當下才能讓人快樂。現在的我,幾乎沒有社交活動,與以前的很多朋友也斷了聯系,我也從未主動聯系過,因為我知道,長大的代價是失去,有些東西,有些人是不管怎么努力都會失去的,而有些人與事,是自己想要拋棄,主動的,不帶有任何抱怨和不舍。
我很滿意自己現在的生活,每天上課下課,吃飯鍛煉,閱讀健身,準備考試,生活簡單而富足,孤獨或不想一個人呆的時候就找一個好朋友聊聊,認識很久的那種,彼此吐露心聲,有空的時候約約逛街,看電影,旅游……
我平日里聯系的朋友,其實只有C,大學以后,我們的關系變得很親密,一起去過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就連暑假,我倆也呆在一個城市。我們都是獨立的人,卻依賴彼此,我已經習慣遇到什么事都與她分享,她亦會如此,跟她呆在一起,我的內心平靜而快樂,她是那種讓人靜的女孩,她的友情讓我很踏實。
悲傷是觸手可得的東西,快樂不常來到,所以我倍感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