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老師,真正能讓我們受益終生的,卻沒有幾個。
大二開學第一周,第一節心理學課,教室里稀稀拉拉的坐著十來個人,我從后門進入,抬頭看見講臺上站著一位老師,西裝革履,精神飽滿,中等身材卻很結實,頭發弄得很亮,掛一個挎包。
這種長相的人雖然談不上帥,不過還算比較有氣質。但由于我一向對日本大和民族沒有好感,所以對于這種有點日本味道的長相也喜歡不起來。
上課鈴響了,他開始了他的自我介紹,在黑板上寫下“王世意”三個字,筆畫雖然飄逸卻不成體,書法不敢恭維,我一向對字寫得不好的老師沒好感。
介紹繼續進行,他說自己是一個成功的老師,一個誠實的人,一個不可多得的朋友。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是我對金錢的看法;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我對權勢的看法;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是我對朋友的看法;相信上帝,但別忘了鎖門,因為上帝很忙,不會面面俱到,這是我對生活的看法……”
他說話的語速很快,聲音洪亮,富有激情。六句介紹里,有三句都是李白的詩。說實話,能在數學專業的課堂上聽到詩詞,的確難得。
對他的好感稍有轉變,心中暗道,這老師有點意思。
02
之后的每節課,王世意依舊西裝革履,頭發油亮,因為他上課從不點名,教室里總是只有稀稀拉拉的學生。不過這毫不影響他講課的投入,激情依舊在,且始終像第一堂課飽滿。
他說他的課,即使只有一個學生,也會認真地上。
他上課喜歡講笑話,每每講笑話都會引起一陣哄堂大笑,而他卻從不作聲,即使實在忍不住也只是嘴角一抿。
他上課的方式很獨特,幽默的表述,評書式講解,肢體動作豐富甚至有時可以說是夸張,時不時帶上幾句方言,或是唱上幾句。
他結合自己觀看黎明演唱會的親身經歷,講述流行音樂的魅力以及所能帶來的共鳴,并玩笑似的說,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聽他課的人,能像黎明的粉絲那樣熱情。
他是一個具有批判意識的評論家,他告訴學生現實很殘酷,做老師沒前途,但是作為一種人生的追求,做一個好老師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光榮,做一個好的老師不能歧視任何一個學生,哪怕他將來會犯罪也不能放棄。
03
王世意講話的時候,頓挫抑揚,輕重緩急,把握得很到位。尤其講到忘情處,會把眼睛瞇成縫,久久地不顧學生地陶醉在其中。
仿佛已經游蕩在知識的海洋,俯仰于教育史的天地,與蘇格拉底、智者派,與洛克、盧梭,與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教育家們進行傾心的交談。
他上課喜歡旁征博引,因為對古詩詞名篇較為熟悉,每每他念出我熟知的句子,心中深感欣喜,得意之時還跟他念了起來,我不知道在數學專業的課堂上“誰解其中味”。
我想,所謂神交就是指的這種情形。
他對教學的態度十分嚴謹,每堂課都做了充分的準備。一次我坐在第一排,看見他的講桌上擺著厚厚的講稿,稿紙全是楷體打印,很新,但又有一些用墨水筆揮就的橫杠和著重符號,應該是才畫上沒多久。
他告誡我們:“即使有經驗的老教師也要認真備課,一個老師的一節課實際上是用終身去備的。”
有人說,教師的工作是一種憑良心而做的“活路兒”,然而,如果你不去親眼目睹,這世間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或看到一個教授的這種“良心”呢?
所謂默默無言,辛勤耕耘,大抵如此吧。
04
另一個讓我難以忘懷的老師,是在我的小學。
他叫張馳,一個十足金的混子。
張馳來接我們的課的時候,20歲不到,他高中畢業后考了師專,因為持械打群架被學校勸退,被仇家追殺無處躲藏。他的父親早逝,由爺爺帶大,爺爺是學校的老教師,實在教不動了,便把他安排到學校代課。
因為教師短缺,學校通常一個老師包干一個班級的課,他教我們所有科目的課程。
他的教學方法就是打。作業不交,打;上課吵鬧,打;書本損壞,打;把女生逗哭,打。
有一次我的數學考了99分,做錯了一個很簡單的比較大小的題,發試卷時候,他一把抓住我的衣領,試圖舉起來,嚇得我差點小便失禁。
他打人從不管你父親是誰,也不管你成績好壞,能用打解決的事情,從不和你逼逼。他只有一個原則,不打女生。他不但不打女生,還護女生的短。
05
班上有個留級多年的女生叫馬春燕,是女生里唯一有胸的人。
高年級的學生下課經過教室,吹著口哨說“馬春燕,睡覺去”,張馳沖出教室,一拳打在墻上,把嘴損的男生嚇哭了。
馬春燕每天都要走四個小時的山路來上學,早上還得割滿一背簍的草才能出發,她披星戴月獨自一人走在山梁子上,冬天只穿一雙破破爛爛的帆布鞋,連襪子都沒有。
張馳買了一雙棉鞋送給她,還有一支可以充電的電筒,高年級的同學都說他們有一腿。
14歲那年,馬春燕四年級,父親逼迫她嫁人,農村人嫁女兒,仿佛就是賣女兒,她跑到學校里躲。
夫家集結一群人來學校找人,張馳擋在了馬春燕的前面。
“小毛孩,快讓開,沒你的事,錢都交了,我們一定要把她帶走?!币荒槾肢E的漢子道。
“沒有我的同意,看誰能把她帶走?!闭f罷,張馳拿出一根鋼棍,那是他平時防身的武器,對方二三十人,他都沒有放在眼里。
遺憾的是,故事寫到這里沒有峰回路轉,也沒法大快人心,生活只會出其不意,丟出一個差強人意的結局。
械斗的結果是,張馳被打折了右手,好在對方無意取他性命,打累了就都散了。
06
張馳打著石膏去上課,板書不方便,四年級的那個冬天,都是我給他把要做的題目抄寫在黑板上,那時候,我們剛學到“只要……就……”、“如果……那么……”這樣的句子成分。
農村的孩子,冬天免不了生凍瘡,手指常常潰爛流膿。張馳給我一雙皮手套,那是連他都極少戴的,手套并不合手,卻讓我對那個冬天印象深刻,因為我沒有生凍瘡。
張馳的畫畫得好,我們是整個學校唯一開設美術課的班級,他畫的素描惟妙惟肖,每一樣物件都能分毫不差的寫下來。
一節課上,張馳給我畫了一張素描畫像,我把它掛在床邊。我很喜歡的一個女孩叫“高聞鶯”,我把她的名字寫在紙上燒成灰,涂在畫像心臟的位置,那是第一次喜歡一個人的記憶。
張馳的歌唱得好,以前只聽過放牛的小伙唱“哥哥哥哥好狠心,把妹抱進刺林林,石頭石頭硌腰桿,太陽太陽晃眼睛”。張馳教我們認簡譜,打拍子,唱《童年》《信天游》《光陰的故事》。
張馳的字寫得好,左手提油漆,右手拿刷子,寫在墻上的宣傳標語又工整又漂亮。前不久回到學校舊址,他寫在墻上的字已經剝落了漆,筆劃卻還能依稀辨認。
張馳離開人世的時候是28歲,肝硬化腹水,他從翩翩少年變得面色晦暗,消瘦浮腫。在家家戶戶都在慶祝春節的時候,悄悄離開人世。
他沒有結過婚,沒有后人,大概已經很少有人記得他了吧。除了我,不知道還有誰給他燒過紙錢。
當懷念變成悼念,我甚至懷疑我與他的相遇只是一場幻覺。
后來,我遇到的人都不如你,我的人生難再有讓我佩服的老師。
07
教育是什么?
老虎幼崽在生下來后,會跟隨老虎媽媽一段時間,學習辨別安全危險環境,學習捕食技能。對于動物來說,教育的功能是提高生存幾率。
生存第一,教育先是要交給人們生存技能,然后,再去創造精神的世界。附帶的,習得音樂繪畫文學等藝術鑒賞能力,可以提高生存質量,可以活得更好。
在痛苦與無聊之間像擺鐘一樣來回擺動,我們無法在不確定之中置身其外,也無法擺脫功利本身。如果你恰好有那么一點點判斷力,你應該選擇探尋,如何不作為工具而生活,如何詩意地棲居在這個操蛋的現實世界。
教育,便是這樣的探尋過程。
在領導把你罵得狗血淋頭的時候,在姑婆詢問你工資婚期的時候,在公交地鐵陌生人吃韭菜餡包子的時候,在感覺自己快要平衡不了欲望與能力的時候——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去選擇、去競爭、去改變。
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外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或許也是當那些“然并卵”的學科知識都被遺忘后,還留在學生心中的,關于一個老師的所有記憶。
08
如今,我也成了一名教育工作者。
年少時,變成某個人是我的夢想。后來我才發現,我變不成任何人,我終于變成了一個我不喜歡的自己。
我回到我高中就讀的學校教書,對于工作,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我的老師都在那兒,我怕有人戳他們的脊梁骨,我只能做學校的佼佼者。
物理老師每時每刻都在解題,研究成果發表在各種刊物上;化學老師還在當班主任,幾十年如一日為學生奉獻著;數學老師手把手手教我如果當好一名數學老師,我和他之間有一種父子的微妙感覺,“不做則已,做必認真”,“只有不怕死的人,才有資格活著”,他說的每一句,都是我在做的每一件事。
我的班主任,大家都叫他家哥,我不敢喊,他在文學上的造詣和書法上的成就,學校暫時還沒有人能夠超越,他亦是學校第一個出書立著的人。作為他的學生,我也出書了,卻只是一些無味的雞湯,淺薄的故事。
他心性極高,很少能把人看在眼里,有經天緯地的才能,卻無處施展抱負。他晚年并不幸福,離婚后,房子歸妻子,和一群單身的年輕教師擠在一間大教室。
有人喊他喝酒,他不去,那人說,不去我就把路由器拔了。
無數失眠的夜,我看著他在在被窩里玩手機,我仿佛看到未來的自己,孤零零一個人,偌大的學校沒有朋友,每個人都睡了,只有自己還亮著手機屏幕,在被窩里獨自醒著。
這一切都談不上幸運,或者不幸運。也許我們都只是隨著命運的河流浮沉,有時是逆行嗆水的深情少年,有時是順流遠去的花發老者。
09
現在,我終于變成了你,一樣有很多不愿意去忙的公事私事,一樣有很多不愿意去見的新友舊友。
現在,我總是有被經意不經意填滿的周末,有違心的約稿和沒空寫的真心話,我的時間,很難找到它心甘情愿的去處。
教師群里,老教師們都在回想當年過教師節的溫馨,86元的工資,校長發了50元的慰問,至今回憶起來還是滿滿的感動。也不知從何時起,教師節變成了不聞不問節,自生自滅節。
對于那一套極盡溢美之詞的洗腦,我是免疫了的,談奉獻,講付出,巴不得你就在講臺上倒下,然后立起一座豐碑。三個班的課,一周6節晚自習,25元一節,這些時間我能寫3篇約稿,怎么算都不劃算。
像我這樣冷漠絕情的人,偏偏要成為一個老師,一邊在勸說自己沒必要對學生投入太深的感情,一邊又一點點淪陷。
新的學期,小二班被打散,我真的很難過,翻舊照片的時候,一邊回想經歷的點滴,一邊獨自黯然流淚。
學生給我發消息:其實到了最后,所有的人還是好喜歡你,好喜歡那段過去的時間。
夜里收到幾百字的消息,我又哭了一次。每個人都有一長串故事,當他們還年輕時;每個人都有一長串沉默,當他們漸漸長大。
得到的都是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10
曾奇峰說,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著,勝之不武。
也就是說,深情的人容易受傷害容易被辜負,所以更多的人選擇薄情,慢慢的,飽含深情的人越來越少。你不應該深情地活,你應該與這個薄情的世界同流合污,這樣就雖敗猶榮了。
即便如此,我還是選擇了深情。我曾在一場大雪中走失,又從一場大雪中醒來,我是那風雪中經年未化得冰冷,注定了一半衰老,一半天真。
對于某些人某些事,從撞上的那天起,就知道多半是忘不掉了??傆幸惶?,我的桃李會花香四溢,迎風盛開。
也許他們會輕易就忘了我,我不難過,至少我趕上了他們的過往,只因我不是他們等待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