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朵青蓮
今天的效率還是蠻高的,讀完了這本《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育》,也做了讀書筆記,這本書很溫馨,很溫暖,記錄了一個作者魚爸陪伴兒子的點點滴滴,魚爸是童書編輯,閱讀推廣人,家庭教育研究者,八五后爸爸,養育男孩公眾號創始人。
魚爸說,育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父母成長的過程,每個人都能成為父母,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這一職位,我們總是能發現孩子的諸多問題,卻很少認識到這些問題大部分源自于父母。
家庭教育不是要教育孩子,而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
魚爸倡導陪伴是成長,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與孩子交流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陪伴他們,理解他們的行為,關注他們的需求,給他們立規矩,為他們提供支持,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孩子充滿力量,父母也如重獲新生。
下面將本書一些金句分享給你:
好的父母會從教會孩子尊重生命開始,比如一草一木,一花一鳥。當你常常告誡他愛護花草,他便能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脆弱。都從心底生出戀愛之情,也能更好的與這個世界相處。這樣的孩子,內心豐盈,將來更能境界開闊。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單純的知識堆積。每一位父母都應當擁有這種搖動和喚醒的力量。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能夠照出父母的諸多不足。
俞敏洪說:“教養是什么教養就是當你走到一群人中間,你的行為恰當得體,讓人感到禮貌和愉悅。”
終極處罰手段——一個人去外邊門口站著反思,需要的話我可以陪你,因為我沒有教育好你。
打罵孩子,那樣只會顯得父母更沒有教養父母,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然后溫和的告訴他該怎么做。
我們期待孩子擁有美好的品格,比如善良,包容,理解,自信,獨立,有耐心,這些都需要建立在一個被愛著,被尊重者的個體之上。
愛和尊重不僅僅讓孩子感受到溫暖,更加讓他們變得強大。
好好愛自己的孩子,其實就是愛我們自己,因為眼前這個小小的孩子,不就是曾經的我們嗎?
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說:“和小孩兒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靈魂。”
教育孩子其實就是跟過去的自己對話,那個曾經軟弱,被忽視,默默流淚的孩子,在給你傾訴吶喊。那個曾經快樂,內心溫暖的孩子,也在最無助的時候給你力量。
總有很多父母說搞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說是沒搞懂孩子。在孩子發生問題時,一定要多想想孩子行為的背后,多問問為什么。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問題就會很快化解,父母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熟悉自己孩子的那個人。就好像養花一樣,你不懂花的品性需求,生長的規律,那么怎么才能養好花呢?
有一句話說的好:“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安全感是生命的底色,它深深影響著每一個人的存在狀態,一個人只有在擁有基本的安全感后,才能放松下來,更多的體驗輕松愉悅,自在,歡樂等美好情緒。否則就會在掙扎中恐懼中,耗費巨大的能量去尋求安全感,很難有精力和心情去真正的享受生命。
長篇小說《無聲告白》里有一句話讓人深省:“我們終此一生,都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應該是守望和陪伴,而非控制,人的喜怒哀樂,愛與憎,都應該發自本心,而非是只是為了另外一個人的期待,這樣的人生,才是屬于自己的。
如果孩子在哭泣,請不要一味的說:“不要哭了,不要哭了,”而是站在孩子身邊,讀懂它的內心。你要知道,你面對的是一個成長者,變化者,有自己獨立靈魂的生命。
我喜歡看孩子的眼睛,因為那里會透露出許多的秘密。
教育孩子是一場自我的修行,重要的不是怎么管孩子,而是怎么觀自己,不斷反觀自己的內心和行為,就是對孩子最好的管教。
孩子被忽視的情緒,是成長路上的地雷。
我是一朵青蓮,我是三個孩子的媽媽,日記星球合伙人,家庭教育指導師,國際漢語教育高級教師,愛學習,愛成長,愛閱讀,愛記錄,愛陪娃,愛文字!堅持用溫暖的心寫下最真誠的文字。
原創不易,請你留下足跡!人生海海,期待與你相遇!你相信,寫著寫著,你就變了,寫著寫著,花就開了!
這是我在簡書創作的第555篇文章。
齊帆齊微課第1601篇主題作業 1641字 共累計24656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