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
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
相愛,或者死亡。
沒有了愛,我們變成了折斷翅膀的小鳥。
正如這本書的介紹一樣,這是一本重新審視自己,重讀人生的書籍,最終感動了世界。
最早購買這本書是在4年前,當時是無意中在書店發現的,當我開始翻看時,立即愛不釋手,站在書店一口氣的看完了這本書,這是從沒有過的行為。
這本書是由美國著名作家米奇 阿爾博姆編寫的,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的是作者大學教授莫里.施瓦茨 在罹患肌萎性側索硬化癥后,面對逐漸失去活動能力的身體,面對日益逼近的死亡而產生一系列對于人生的思考。在莫里患病的日子里,作者米奇作為教授唯一的學生,相約每個星期二到莫里家中上課。課程沒有書本,但討論的題目很多,有關世界、遺憾、自憐、原諒、金錢、婚姻、死亡等等,直到莫里教授去世,課程總共上了十四個星期,課程雖沒有考試,但有期終論文,而論文的名稱就是《相約星期二》,也就是這本書。
在我看來,莫里教授——一位生命即將逝去的老人,在人生余下的日子與當年的學生相約每個周二,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授人生的課程,這本就是讓人很感動的一件事。
樸實無華的語言,處處閃爍著思想的智慧;
有些吃力的聲音,處處傳達著無私的愛意;
時而調侃的話語,處處體現著心靈的坦然。
死亡的臨近,雖然奪走了他的身體,但卻沒有奪走他的智慧、他的勇氣、他的樂觀、他的愛;
相反,他的用心生活、用心去愛的精神,影響了他的學生、采訪他的人、他的朋友,包括他的讀者,當然也包括我。
莫里教授對我們的影響是悄無聲息的,也是震撼心靈的。
著作里,莫里教授有許多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話語。
比如,談論金錢。
“擁有越多越好。金錢越多越好。財富越多越好。商業行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們反復的對別人這么說——別人又反復的這么對我們這么說——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認為這是真理。大多數人都會收到他的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斷能力。”
"無論我生活在哪里,我都會遇到一些對新的東西充滿了占有欲的人,想擁有新的汽車,想擁有新的財產,想擁有新的玩具。然后沾沾自喜地向你炫耀:'猜我得到了什么?猜我得到了什么?'
"你知道我對此是怎么解釋的?這些人都渴望得到愛,但又得不到,于是就接受了這些替代品。他們樂于接受物質的東西,期望能得到類似于擁抱的感情回報,但這是行不通的。你無法用物質的東西去替代愛,善良、溫柔或朋友間的親情。
"這個社會在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這個問題上是很感困惑的,你需要的是食物,而你想要的卻是巧克力圣代。你得對自己誠實。你并不需要最新的跑車,你并不需要最大的房子。”
"實際上,它們不能使你感到滿足。你知不知道真正使你感到滿足的是什么嗎?"
是什么?
"給予他人你應該給予的東西。"
比如,談論愛的永恒。
只要我們彼此相愛,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們即使死了也不會真正地消亡。你創造的愛依然存在著。所有的記憶依然存在著。你仍然活著--活在每一個你觸摸過愛撫過的人的心中。
愛是永存的感情,即便你離開了人世,你也活在人們的心里。
死亡終結了生命,但沒有終結感情的聯系。
比如,談論死亡。
“死亡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可不幸地活著也同樣令人悲哀。”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沒人愿意相信。如果我們相信這一事實的話,我們就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意識到自己會死,并時刻做好準備。這樣做更有幫助。你活著的時候就會更珍惜生活。”
“一旦你學會了怎樣去死,你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活。”
比如,談論對衰老的恐懼。
“如果你一直不愿意變老,那你就永遠不會幸福,因為你終究是要變老的。”
“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歲的年齡階段,你就永遠是二十二歲的那般淺薄。要知道,衰老并不就是衰敗。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壞事,當你意識到這個事實后,它也有十分積極的一面,你會因此而活得更好。"
“老年人不可能不羨慕年輕人。但問題是你得接受現狀并且自得其樂。這是你三十幾歲的好時光。我也有過三十幾歲的歲月,而我現在是七十八歲。”
“你應該發現你現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實的東西。回首過去會使你產生競爭的意識,而年齡是無法競爭的。”
“我樂于接受自然賦予我的一切權力。我屬于任何一個年齡,直到現在的我。”
“我不會羨慕你的人生階段——因為我也有過這個人生階段。”
比如,談論感情。
"接受所有的感情-對女人的愛戀,對親人的悲傷,或像我所經歷的:由致命的疾病而引起的恐懼和痛苦。如果你逃避這些感情-不讓自己去感受、經歷-你就永遠超脫不了,因為你始終心存恐懼。你害怕痛苦、害怕悲傷、害怕愛必須承受的感情傷害。可是一旦投入進去,沉浸在感情的汪洋里,你就能充分地體驗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傷。只有到那時,你才能說,“好吧,我已經經歷了這份感情,現在我需要超脫它。”對孤獨也一樣,體會它的感受,讓淚水流淌下來,細細品味-但最后要能說,“好吧,這是我的孤獨一刻,我不怕感到孤獨,現在我要把它棄這一旁,因為世界上還有其它的感情讓我去體驗。”
"但超脫并不是說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你應該完完全全地投入進去。然后你才走得出來。"
比如,談論婚姻。
"愛情和婚姻還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們的關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不懂怎樣妥協,你們的關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彼此不能開誠布公地交流,你們的關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沒有共同的價值觀,你們同樣會有麻煩。你們必須有相同的價值觀。 "而這一價值觀里最重要的,米奇。" 是什么? "你們對婚姻的重要性的信念。"
比如,談論家庭。
"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義,不僅僅是愛,而且還告訴別人有人守護著你。這是我母親去世時我最想得到的--我稱它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個家在守護著你。只有。家庭能給予你這種感覺。金錢辦不到。名望辦不到,工作也辦不到。"
”如果你想體驗怎樣對另一個人承擔責任,想學會如何全身心地去愛的話,那么你就應該有孩子。“
比如,談論****我們的文化。
"不管你生活在哪兒,人類最大的弱點就是缺乏遠見。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將來。其實,我們應該看到自己的潛能,讓自己盡量去適應各種發展和變化。但如果你的周圍盡是那些利欲熏心的人,那么結局便是一小部分的人暴富起來,軍隊的任務是防止貧窮的人起來造反,搶奪他們的財富。"
"在生命的起點,當我們還是嬰幾時,我們需要別人活著,對不對?在生命的終點,當你像我現在這樣時,你也需要別人活著,是嗎?"
他壓低了聲音。"可還有個秘密:在生命的中途,我們同樣需要別人活著。"
"要有同情心,"莫里聲音微弱他說。"要有責任感。只要我們學會了這兩點,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得多。"
比如,談論原諒。
"臨死前先原諒自己,然后原諒別人。"
比如,談論完美的一天
”死亡跟生命一樣自然。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這就是我們都在尋求的:平靜地面對死亡。如果我們知道我們可以這樣去面對死亡的話,那么我們就能應付最困難的事情了。
" 什么是最困難的?
"與生活講和。"
****比如,談論道別****
我們沒有一個人能擦掉生活過的痕跡,同樣也不能重新再生活一次。然而,如果說莫里·施瓦茨教授教會了我什么的話,那便是:生活中沒有"來不及"這個詞。他直到說再見的那一天還在改變著自己。** **
……
“親愛的教練……”
親愛的隊員……“
這是莫里教授與米奇的相互稱謂,羨慕他們所擁有的真實且純粹的情感。
羨慕米奇有一個好老師。
你一生中遇到過一個好老師嗎?
他會視你為未經雕琢的玉,他會用智慧將你打造的璀璨發亮。
這樣的老師,不會讓你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
如果有,恭喜你,你很幸運。
如果沒有,你仍然很幸運,因為有《相約星期二》
打開這本書,相信我,它會讓你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