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囚徒博弈

今天在和一個朋友就我跟男友在一起兩年該不該結婚的問題產生了激烈的爭論,激烈到倆個人已經快鬧掰了的程度。大致是因為我覺得他沒有想認真清楚結婚到底是為了什么,而他認為我的想法太反傳統,一定是不正確的。最后,他為了表示友好,發了一條說,只要不違反道德,任何個人觀點上的分歧都是可以接受的。我看到這句話一愣,覺得我再說下去一定會真的鬧掰了。因為我想,道德也是他沒有想清楚的事情里面的一件,他會直接認定每人都會依照傳統觀念有同樣的認定標準。

他這么想也不足為奇,因為很久之前,人們早已經開始這么想了。1810年荷蘭皇家科學院提出了這么一個有獎征文題目:“為什么哲學家們對道德的首要的基本原則的意見很不一致,但他們從那些原則出來的種種結論和種種義務上卻很一致呢?”早期人們認定的道德,基本就是“十誡”里面所規定的“不能殺人”,“不能偷盜”,諸如此類。有一派思想以康德為代表,認為道德標準是神授予他們的,是無需考證從何而來的。不過這事要是放到中國人身上,就會非常的有意思。我們沒有西方那樣一直跟政治死死綁定的一個宗教,卻也有著類似的道德標準。那么這種類似的標準是從何而來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試著回答一下另外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要遵循道德標準?在現代社會,我們遵循道德標準當然有很多好處,比如如果殺人或者偷竊,那么我們立馬會被警察叔叔抓走,沒法繼續過正常人的生活。如果不孝敬長輩,那么會被親戚鄰居指指點點,甚至還會被掛在網上被萬千網友人肉,受到社會其他人的質疑,失去他人的信任。有一種倫理學解釋認為:一個人之所以要道德地行動,是因為(從長遠來看)這樣做最符合他的利益。如果我們不討論道德困境或者戰爭這種話題,對于大多數人所能接觸到的道德爭議來說,這種解釋已經可以適應于我們需要做出是否遵守道德決定的大多數場合。

在很多場合里,不遵守道德的短期利益是大于長期利益的。比如年卡制的健身房,我們聽過許多老板拿錢跑路的新聞,當然也有更多健身房正正經經的運營。在道德選擇中,參與者會因為背叛道德標準從而輕易獲取更多利益。那么這兩種選擇的區別是什么呢。這種為了追求長期利益而決定自己如何行動的做法,有一種簡單的模型可以供我們討論,那就是囚徒博弈。

囚徒博弈基本規則這里不再贅述,我們只來看看多次博弈的結果。這里研究者們讓多方勢力進行多次的博弈,以看出哪種策略會勝出。

最開始的實驗中,一報還一報獲得了勝利。它的策略是,第一局先合作,然后每一局都復制對方上一局的策略。之后研究者為整個系統加入了噪聲,導致一定概率下,本應該是合作的,變成了背叛;本應該是背叛的,卻變成了合作。在這種情況下,一報還一報能互相促進合作,但是它們無法識別出噪音和隊友,于是輸給了永遠背叛。不過,慷慨的一報還一報在這種環境中很快取得了優勢。慷慨的一報還一報的策略是,盡管上一局對方背叛,這一局它們仍然有概率選擇合作。這使得它們相比一報還一報可以更好地識別出隊友。在慷慨的一報還一報成為主流之后一段時間,永遠合作會成為新的主流,因為永遠合作的寬恕效率比慷慨的一報還一報要高,更容易促進合作的發生。而當場上都是永遠合作時,反而永遠背叛又會占到上風。

發現沒有,這是一個循環。這就是一個“誠實淳樸的人們合作趕走了壞人,幸福的生活卻又使人放松了警惕,壞人趁虛而入再次掌權,好人們再次合力趕走壞人”的故事。

囚徒博弈的循環和現實中的循環非常類似。當我們認識新的朋友的時候,尤其認識的場合是個可以信任的場合,比如親戚,信任的朋友介紹,通過大的可信的平臺認識(比如校友或是同事)時,我們往往會傾向認為他是可信任的,會在最初的階段采取合作的態度。而當我們被背叛過一次,比如對方欠錢不還,我們就會聯合身邊人對他也采取同樣的背叛策略,以把他趕出身邊的小群體。

囚徒博弈的原初狀態很像霍布斯的社會,即“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在原始的社會里,沒有人會一定合作或背叛,大家都是出于短期利益來進行選擇。

歷史發展到今天,經過一代代人的博弈,大家在諸多事情上已經達成了囚徒博弈的一端平衡,既彼此信任。這些事情,基本上和法律的圓圈是相符的,比如不能殺人。對于這些行為,我們一經發現,立馬就會把背叛者扔出我們的圈子。所以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方,我們不需要隨時警惕,擔心自己被大街上走出來的人殺死。

另外的許多我們想定義為道德的事情,人們還存在許多不同的看法,說明其仍然處于囚徒困境循環的某個階段,還沒有完成博弈。比如我們常常看到網上說的各種“三觀不合”,便是在尋求群體對于自身合作的認可和對于背叛者的排擠。

在某些領域中,由于人數少或者素質較高,更容易平衡到一個高道德標準。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未來哪些標準會被劃入到博弈完全的道德行列呢?我不知道。說不定那個未來永遠不會到來,因為那已經不是高素質的人和低素質的人之間的戰爭,而是人類理性和與生俱來的的懶惰和貪婪的戰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