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寶媽群里,關于婆婆的話題一起居高不下。各種吐槽、各種不滿,總結下來,其實就是一句話:與婆婆友好相處怎么就那么難呢?
很難與婆婆友好相處,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1.你不是她生的,她沒有義務對你好。
有些婆婆會顧面子,兒子媳婦吵架的時候,會哄媳婦,說兒子的不是。但大部分的婆婆根本不管什么面子不面子,不分青紅皂白直接跟媳婦扛上了,兒子是她生的,她隨時隨地準備保護他。
記得月子里婆婆把我照顧得特別好,吃的喝的做好端到床頭,看我沒蓋好被子,就趕緊過來先把我睡衣理順了再把被子蓋好,順手還在我后背壓一下,這樣后面就不會進冷空氣了。我感動得無以復加,覺得婆婆這么疼自己,以后一定要像親生女兒一樣疼她。可是她接下來的一句話瞬間讓我石化:你這么不注意身體,以后落下毛病了還得我兒子操心!
就是這么不可思議!接受吧,即使婆婆疼你,那也是為了人家兒子!這是人性。
為這事,我糾結了好久。但后來終于想通了,不管婆婆的悉心照顧是出于疼我也好,為了她兒子也罷,總之月子里確實沒讓自己受罪,從這一點上來說她就是一個善良的婆婆,就值得我好好孝敬。
2.強烈的失落感。
婆婆辛辛苦苦養育兒子幾十年,突然有一天,這個孩子再也不聽她的話了,吃飯睡覺也看不到他,掙的錢全交給另一個陌生的女人,任何一個母親都會有失落感。戀子情結每個女人都有,特別是婚姻不幸福的或者單親家庭的母親,這種情結更重些,她的失落感更強些。
特別是兒子娶到一個強勢的媳婦,她會特別不放心。在她眼里,兒子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擔心兒子會受欺負,因此會想在氣勢上壓媳婦一頭。本質上這與老母雞護小雞,老牛護犢是一樣的,只是一種愛的本能。
想避免這種情況,可以開誠布公地找婆婆談談,你是愛你老公的,不然也不會嫁給他;另外,在婆婆面前盡量對老公溫柔一些,不要頤指氣使,這樣多少也滿足一下婆婆的虛榮心,讓她覺得在你們家是她兒子當家的。回家后關起門來,至于罰他跪搓衣板、鍵盤還是方便面,悉聽尊便。
不光婆婆這樣,媽媽也是如此。以前我們都不懂這些,后來被炮轟了幾次以后就學乖了:在婆婆面前,我總做小鳥令人狀,什么事情都請示老公,好像離了他天都能塌下來;在我媽面前,老公像個受氣的小媳婦兒,被我呼來喝去的,還總是樂得屁顛兒屁顛兒,一副唯老婆大人馬首是瞻的模樣。演戲久了,竟然還上癮了,就漸漸成為一種默契,還常常拿這些事互相揶揄,一切的不開心頓時煙消云散。
3.你們共同愛著的那個男人協調不好彼此的關系。
要想處理好家庭矛盾,首先,那個頂梁柱就一定要早早為雙方劃好界線。無論老媽還是媳婦,都要在各自的權力范圍內,堅守底線,不能越界。無底線無原則的相處方式不可能長久,不能做到相親相愛,至少要井水不犯河水。兒子/老公的態度往往決定了婆婆/媳婦對待彼此的態度,這一點不能含糊。
其次,那個男人隨時做好當夾心餅干的準備。無論是老媽的吐槽,還是媳婦噴的口水,所有消極的情緒統統都要接過來,用乾坤大挪移化為烏有。沒辦法,誰讓她們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兩個女人?
在這一點上,俺那口子做得還遠遠不夠。這與他從小受到的教育有關,典型一個媽寶男。
他對他媽是永遠無原則無底線,我卻一句不滿的話都不能說,所以我們之間還是戰爭不斷。我可以忍受婆婆的嘮叨,卻無法忍受他的態度。
都說好女人是一所學校,我不想把他改造成我想要的樣子,但我能影響他,讓他明白媳婦兒和老媽一樣愛他,一樣不容易。
從另一個角度說,在對自己兒子的教養上,這也是很好的反面教材。他們母子相處的模式讓我明白,母親不可以把自己認為對的東西強加給孩子,讓他們無條件地服從和接受,這樣只能培養出懦弱、無主見、沒有創造力的孩子。
這當然不是我要的,我希望我的兒子將來負責任,有擔當,疼媳婦兒。既胸懷天下,又俠骨柔情,成為一個有血有肉有主見有作為的人,而不是我的吊線木偶。
記得以前看過一句話,一個女人最大的美德,就是包容一個愛嘮叨的婆婆。愛,需要包容,包括他的一切,其中也包括他的原生家庭。
與婆婆友好相處確實很難,但就當是愛屋及烏吧!沒有那個讓你心煩的婆婆,又怎會有這個讓你怦然心動的男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