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是晚清時期的著名政客,至今他的一些觀點和學說還在被人們研究。可以說他是維新變法的代表人物,而且他的很多想法都很值得研究。
今天我們聊聊康有為的奇思妙想。我們知道晚清時期中國的人口已經高達四億人,算是超級大國。但是人多,生產力跟不上,使得當時很多人吃不上飯。當時的康有為認為中國的人口已經達到飽和,應該去其他國家殖民,來解決人滿為患的問題。
而且我們從康有為早期留下的文獻資料也能看到康有為確實有殖民移民的想法,比如在1888年康有為的《上清帝第二書》中提出了“移民墾荒”的計劃,他的原文是這樣的:至于向何處移民,此時的康有為尚無清晰的答案:“今我民窮困,游散最多,為美人傭奴,尚猶不許,且以驅逐,澳洲南洋各島效之。數百倍之民失業來歸,何以安置?”可見康有殖民的想法不是一天就形成的,而是思考多日的結果。
而且,康有為可不是只停留在觀念上,而是真的去不斷考證,看世界上哪個國家最為合適作為殖民地。
后來在康有為的考證后,他認為巴西這個國度最適合,一方面我們知道巴西的經緯度和我國比較一致,另一方面地域也很遼闊,而且巴西境內有亞馬遜河,土地那是相當的肥沃。
當時康有為就給當時的光緒帝上書,提出自己殖民巴西的計劃,而且當時的巴西也來華招募華工,這算是一個契機吧。
那么康有為的計劃為何失敗呢?首先當時的清朝政府就處在風雨飄搖的危機時刻,政局動蕩,而且戊戌變法的失敗導致康有為的很多想法都成為了紙上談兵,所有的計劃都付之東流了。這個奇思妙想也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