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過《西游記》的人,都有一個疑惑:孫悟空一身本領,唐僧軟弱無能。為什么唐僧能成為孫悟空的領導呢?其實,他倆最大的差別在態度上。孫悟空桀驁不馴,任性自大,而唐僧見佛就拜,兢兢業業,意志堅定,把取經當做畢生使命。作為管理者,菩薩們當然會選擇唐僧做團隊負責人,把取經的重任交給他。
為什么他們的態度差別這么大?因為他們的需求層次不一樣。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不同需求分為5個層次,形成一個金字塔,最底層是生理需求,其次是安全、社會、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需求層次的不同,決定了他們師徒倆態度上的差異。所以,菩薩們也是根據他們的需求層次來管理唐僧和孫悟空。
實際上,管理者在管理員工時,也要看準員工的需求層次在哪個階段,才會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管理對策。
像唐僧,這種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員工,他們的需求層次自然是“自我實現”;而孫悟空所看重的是成就、地位和名聲,很明顯,這樣的員工處在“尊重需求”的層次上;而像沙僧這種忠厚老實、人畜無害、吃苦耐勞的“老好人”員工,就比較看重自己的社會需求了。他們看重人際關系,喜歡與人交流合作,也樂于助人。但大多數的員工最大的需求是養家糊口,他們就比較注重物質的回報了,這也是豬八戒的需求層次——生理需求。當然,這無可厚非,有了衣食住行,我們才能保證基本的生存。
1、自我實現
處于自我實現層次的員工是企業最需要的員工,能為企業帶來直接的財富效益,一般占員工中的少數。這類員工的特點是積極主動,工作熱情高,創新能力強,能在組織工作中起到主導作用。
唐僧作為“項目經理”,有崇高的信念、堅韌的品性和極高的原則性,不達目的不罷休,又深得菩薩們的支持和賞識。除此之外,他擁有很強的團隊領導能力、溝通能力和決策能力,既能鎮住狂妄的孫猴子,又能激勵懶散的豬八戒。唐僧的自我實現需求,讓他成為一個優秀的團隊負責人。
管理者要保護珍惜這類員工,他們是公司的重要資源。因為根據“二八定律”,公司的大部分利益是由他們創造。其次,管理者也要適當授權給他們,給他們更多的發展空間。
2、尊重需求
處于尊重需求的員工往往擁有很強的業務能力,在某個專業領域可以獨擋一面。這類人在企業中為數不多,他們對自己的專業領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但比較好面子,容易自負。
孫悟空能力超群,人脈廣泛,是取經團隊里的骨干,但這只猴子也是最好面子、最喜表揚的。因為“弼馬溫”這個小官銜,他大鬧天空,可見尊重需要對他的重要性。
管理者對這類員工,首先要認可他們的專業技能,對他們所取得的業績要公開表揚與獎勵;同時,還要給他“畫大餅”,在完成艱巨任務時,努力激發他們的成就感。總之,盡量滿足他們的尊重需求,為公司創造效益。
3、社會需求
處于社會需求層次的員工往往擁有極好的工作態度,對交給他的工作,能按時按量完成。在公司中人緣很好,常常幫助他人, 俗稱“老好人”。這樣的員工在企業為數不少,他們既不會連累團隊績效,一般也沒有什么突出貢獻。
沙僧為人忠誠,沉穩莊重,任勞任怨,注重團隊的人際關系,每次師傅誤會孫空悟或者豬八戒和孫悟空拌嘴,他都是和事佬。
但他默默無聞,能力有限,且承接的主要是缺乏“能見度”的苦活累活,所以價值很難在團隊中凸顯出來。
管理者要盡量為這類員工提供與他人合作的機會,支持員工努力構建和諧人際關系,滿足他們的社會需求;同時,對這部分人要在知識、技能、習慣等方面加強培養,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
4、生理需求
處于生理需求層次的員工,工作積極性往往低些,比較看重物質回報。但他們在企業的價值也不容小覷。因為企業大部分的日常工作,都需要他們來完成。而且,他們比處于其他需求層次的員工可好管理多了。
像八戒,雖然每到一個有吃有喝的地方,他就動搖了取經的信念,所以給人留下“好吃懶做”的印象。
但團隊中少了他,損失巨大。取經團隊里,他是輕松氣氛、調節情緒的潤滑劑,會討好師傅,還仰仗自己的“巧嘴”數次勸回逃回花果山的孫悟空。
管理者要想讓這類員工好好工作,那就要盡量滿足其生理需求了。適當提高薪資待遇、改善福利條件,都是激勵他們好好工作的良藥。
相信很多人還記得喬布斯的“活著,就要改變世界”。喬布斯就是處于自我實現需求層次的人。
眾多研究顯示,需求層次越高的人,獲得成功的機會往往會更大。因為他們有著比常人更大的格局與眼光,而且在對待同一件事上,他們與別人也會有截然不同的態度。一次失敗,很多人會抱怨,但看重自我實現的人會感激失敗帶來的經驗。兩次失敗,很多人會認命,但他們會屢敗屢戰,越挫越勇。
要想在職場中有所發展,我們要做的絕非只是提升能力,學著轉變自己的態度、提升自己的格局,向更高階的需求層次攀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