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踐行第 11天
運動— 跑步4.2km
感悟:以前跑步總是漫無目的的跑,跑步距離忽多忽少,所以感覺自己的耐力一直在4km~5km附近。按照刻意練習的方法,我必須每次給自己設定一個稍有挑戰的目標,然后逐步提升。 希望這個月的目標是能夠穩定跑到5km。 從明天起每天增加100米的距離。
讀書《刻意練習》
帶著目的去練習,毫無目的的練習等于做無用功。 目標對于練習就像是古時候大海上的燈塔對于輪船的作用,失去燈塔,那么在海上無論航行多久都無法到達彼岸。因為目標意味著專注,每次的練習你都會以設立的目標作為檢驗的標準,沒達到目標之前,你會反復的練習,反復的調整自己的策略,直到自己能夠完美的達到設立的目標,當達到目標的那一刻,也就意味著你的水平又上升了一個臺階。反之,你在毫無目標的練習,書中有這么一段話值得反思:當一個人的表現達到“可接受”的水平,并且能夠做到自動化,那么,再多“練習”幾年,也不會有什么進步。
刻意練習需要不斷突破極限。所謂大師,所謂專家,所謂高手,不過是在不斷拓展自己能力圈的上限。我們常常會有這種感覺,當我們不會一樣本事的時候,覺得會這個本領的人特別厲害,但是當你自己親自去學了之后,發現其實自己也學得會,也沒什么大不了,但是大部分人當學會一個知識或者一項本領之后也就淺嘗輒止了,雖然還在不斷做同樣的動作,同樣的練習,還自詡著我也很努力,我也投入了1萬小時,但是為什么和別人差距就這么大呢?可能就是因為別人的天賦比我好吧?因為我們從來都沒嘗試著突破自己的極限,從來都沒去沖破能力的天花板,所以很多人看似努力,其實只是在原地踏步。
投資筆記
投資中的均值回歸理論。均值回歸理論指的是無論任何事物都會圍繞著一個中樞值在波動,有時候或高,有時候或低,最終都會回歸趨近于這個中樞值。比如我們去挑選基金的時候會去篩選基金的業績,比如近1年,3年,5年收益排名最靠前的基金,網站都會大幅宣傳基金經理的超神業績,這樣的基金往往賣的最好,但是當你買入這種基金的時候,卻發現收益馬上就不如人意了;換到股票上也是類似,明明這只股票前幾天還漲的特別猛,怎么我一買入就開始跌了,而且這種情況還屢試不爽,有時候你會覺得特別納悶:難道這只基金/股票就盯上我這點錢了。其實這就是均值回歸的一種現象罷了,之所以某只基金他的收益能如此靠前,就是因為在這段時間里基金經理的業績已經超乎他的正常水平,這種額外的收益并不是由于他的水平帶來的,可能是因為運氣的成分,而當你買入的時候,由于這種超長發揮的水平不具備持續性,基金的業績終歸要回到正常水平,所以在你看來仿佛是因為你運氣特別差。
回歸到我們去買基金或者股票會去看估值,當估值比較低的時候,我們去選擇買入,當估值高估的時候,我們選擇賣出,因為終究會回歸到一個正常的估值水平。所以當你掌握和運用好均值回歸理論,你其實也掌握了一種投資賺錢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