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格式塔僅僅對是什么進行探究。
至關重要的是評估當前的問題,并且考慮自己提供的治療是否有效
兩份記錄:1.正式的內容、主體、治療過程2.非正式的私人的移情,反移情,想法印象
我們認為,有效的格式塔治療須具備以下四個特征:
1. 聚焦于現時此地呈現的體驗[通過覺察力(awareness)、現象學探索(phenomenological enquiry)和轉變的悖論原則(paradoxical principle of change)],
2. 提供一種對話式關系(dialogic relationship);
3. 場理論(field theory)和整體論(holism)的觀點,
4. 對生活和治療過程的創造性和試驗性態度。
格式塔治療師認為,人們具有面臨困難時所有解決他們自身問題需要的潛能。然而,有時人們不可自拔,這時,他們就需要他人的一些幫助。作為治療師,我的任務就是幫助你更加清晰地認識你自己的處境,找出在此情景中你自己的位置,以及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和新途徑。格式塔屬于人本主義/存在主義治療。它認為,人們天生具有與他人建立互惠聯系的動力,能創造滿意的生活。然而,通常在童年期或之后階段,這些能力和潛質的發展過程受到阻斷,久而久之,受阻的發展過程造成了人們看待自己的固定模式,這種固定模式阻礙了人們自身的發展。格式塔治療的目的就在于探究和揭露這些固定模式如何依然影響來訪者當前的生活。我希望幫助你找到新的或 更富創造性的方法來解決你目前正面臨的問題或危機。
一個曾經遭受創傷或虐待的來訪者可能與他身體一情感知覺(bodily-affective sensation)的內部區域毫無聯系(知覺之前的阻斷)。
進食障礙患者往往可能在識別情感上被阻斷,錯誤地認為自己的知覺是饑餓而不是一種情感的需要(知覺和識別之間的一種阻斷)。
一個焦慮不安的來訪者動員了過多的精力,但卻不能采取有效的行動(動員和行動之間的阻斷)。
一個濫交的來訪者以頻繁地更換性伴侶為行為特征,但卻不能與人建立真正的交往(行動和接觸之間的阻斷)。 一個工作狂有能力交往并完成工作任務,但是,他從來都不能感到滿足,總是馬不停蹄地投入另一項新的工作(接觸和滿足之間的阻斷)。
一個焦慮的來訪者整天提心吊膽,畏供死亡,盡管疲憊不堪,但輯轉反側,難以入睡。他無法消停而進入平靜,因而也就無法入睡(滿足和消退之間的阻斷〉。
居心叵測的人總是窺探時機,以尋求確定感和充實感,因而無法達到沉思和靜謐境地(滿足和休憩之間的阻斷)
在真正意義上,它表明成長和改變是通過連續不斷的覺察、接觸和同化而逐漸獲得的一個自然過程。
格式塔治療中的治療關系取決于以下三個相互依存的因素: 安全容器(safe container)的提供。
工作聯盟的構建。
對話式關系(dialogic relationship)的提供。
增進并加強工作聯盟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不斷監測你們雙方是否向同一方向努力。你們需要一起定期地回顧治療關系是 否相互
關聯,有益進程及富有成效
誠實是可靠關系的重要部分。
咨詢師的感覺一如悲傷或憤怒一也許會幫助來訪者識別或支持自己先前否認或偏轉的感覺。
這也許說明其他人也能理解他們的體驗。
這可以證實這樣一種狀況,即健康的反應消失了,如對被虐待的憤怒。
咨詢師開放地交流自己的體驗不僅是真實地面對,而且更 多的是使關系平等化,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力量的失衡。 由咨詢師慎重地提供的一個新的視角,也許會完全改變來訪者對某種狀況的看法。
自我暴露指南
在治療中,有必要進行自我暴露嗎?這是否有助于加深理解,增加自我支持,使治療深入,形象鮮明,且又不阻礙來訪者的投射? 即使自我暴露沒有幫助,但不進行自我暴露是否會影響到你與來訪者在一起的能力嗎?我們發現暫時的注意力分散可以使我們放松,從而允許自己更為投入治療。
如果一種感覺、想法或意向持續了一段時間,尤其在多次治療中持續出現,(而且總是與來訪者在一起的時候出現),你也許就可以假設這也許與來訪者提供的某些資料有關,因而適合與來訪者分享。然而……
考慮一下來訪者提及的一個問題或話題,你是否有強烈的反應或意見。如果如此,對這種反應要持保留態度,并車后加以思考或接受督導,直至你確信自己能做到不偏不倚。
檢查一下你希望自我暴露是否是一種反移情,這一反移情也許需要更好地去理解,或暫時將它懸擱(bracketed)。
當你決定將你的體驗與來訪者交流,需確信你的介入只是簡單地包括你的感覺、思想或想像,而不涉及詮釋或評判。你可以用現時此地的口吻來進行干預。“當我聽你講話的時候,我感到悲傷/ 憤怒/髙興。” “當我聽到你被虐待的情形時感到很不安。”這些要比“這真是一件糟糕的事情”或“他不應該如此對待你”更具影響力?
記住沉默無論從積極方面,還是消極方面,都會是一種有力的溝通。
在你與來訪者分享自己的反應后,注意來訪者的表現。你要注意觀察來訪者是否感興趣,是否參與進來,是否有反應,并需要準備幫助來訪者表達他對你所說的感受。
或者:“你剛才提到的問題正好觸動了我,因為我自身也存 在同樣的問題。去年,我也失去過孩子(父母/伴侶等),至今, 我仍感覺隱隱作痛。我很商興能與你見面,但是,你更需要一 個全身心投入而不是一個被自身問題所困擾的咨詢師來幫助你。 我認為把你轉介給我的同事可能對你更為合適。”
現象學方法(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意味著盡可能地關注來訪者現時此地的體驗,幫助來訪者探索和覺察自己是如 何感知世界的,而不是對來訪者的行為作出解釋。也就是說,現
學方法主要包括三個部分:首先是懸擱(bracketing),即咨詢師應當先將自己的信念、假設和臆斷暫時擱置一邊,或是指治療師對任何事物都抱著“恍若初識”的態度;第二部分是描述 (description),指僅僅對那些直接而明顯地被感知到的現象進行描述,第三部分是水平化(horizontalism),即所有現象的重要性 都應該盡可能地被一視同仁。此外,我們還要加上第四部分—— 強烈的好奇心(active curiosity)——我們認為強烈的好奇心賦予了上述三個部分(懸擱、描述和水平化)以活力。
現象學探究的三個領域包括:來訪者的內在世界、外在世界或環境(包括咨詢師)以及他們之間不斷變化的關系。這三個領域統稱“場(field)”或總體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