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好,我們今天會議的主題是讀《好好學習》這本書的感悟,下面我們按照學號順序發言。
1號戴麗:小伙伴們,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謝有這次共讀的機會,讓我接觸到《好好學習》這本書。這本書對我來講還是有些難度的,感謝群里的小伙伴每天發的共讀計劃,還有大群里面每一部分的讀書問題,讓我得到了很大的收獲,在這本書,每個部分都對我有很大的啟發。目前我是讀到第二章的“反思”,“以教為學”這里,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所說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是來自年齡,甚至不是來自經驗,不是刻意練習一萬小時的人,都能成為專家,只有反思,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模式,主動進行管理,才有可能改變,作者的建議是每天把生活案例化,每天進行復盤、錄音。我想我要按照作者的建議好好學習。
2號李傳紅:
檢視以前為了讀書而讀書
3號張華:
先說這真是一本很燒腦的書,若不用心看,看了兩遍都還不知道他講的什么?說不知道吧,看書過程中他講的每一個觀點又會特別認同,感覺那就是自己的想法啊,只不過沒成文出來。道理懂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在讀這本書書時有兩個困惑。
第一,學習臨界知識要具備兩個心態:綠燈思維。這個我理解的就是《高效能人士》里說的知彼解己,聆聽對方,從而理解,反而開闊了自己的思維,安靜理解他人,也讓他人理解自己,這樣就會達到良好的溝通。
? 作者講到的習慣性防衛應該就是平時我們的溝通中注意區分人和他所做的事的區別,也就是所說的對事不對人,我不同意你的行為,但與你的人無關。但,我現在迷惑了,行為不是由人派生出來的么? 人是會成長的,打擊人,就是打擊了尊嚴,但打擊事物,……
? 第二,作者說他要解決某個問題找書時,會去思考作者的思路。我想分享心理學家武志紅的一個例子,他高三時,從成績平平一躍為一二名,考取北大,他說他在做題時,會去想出題人的動機是什么?通過這個題目他想問些什么問題,他每次會站在出題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結果大不同。(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理解)
4號熊承紅:我簡單的從學以致用這個方面講一講我讀這本書的收獲吧。(1)早起打卡,目前用來也發早起時間,發晨間日記,聽葉老師的一百講發朋友網等五個卡,用時半小時,洗漱進入學習,站樁等,又用時半小時,每天程序化。(2)對日常事件不重要的刪除,可以他人做的委托,最后吹盡黃沙始見金,做要事。(3)當自己有能力時影響他人,以教為學。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活成別人的榜樣。
5號閆鳳麗:
《好好學習》真的是一本非常棒的書,目前我看到了96頁定期回顧部分,讀書過程中不斷被刷新認知。
我簡單說下對我啟發比較大,或者說目前能夠吸收的知識:
1. 學習臨界知識需要具備的
底層心態之一:綠燈思維!
當遇到新觀點時,特別是和自己以前的認知不同時,人們往往會自動地進行習慣性防衛,并且混淆“我”和“我的觀點/行為”,認為別人提出不同意見是在攻擊自己,大腦就會開始說:警報,警報,準備戰斗!
看到這部分,讓我想起了一年多前看張德芬老師的《遇見未知的自己》,有很多相似的觀點,比如德芬老師所說的我們給自己的“真我”穿上的厚厚的外殼:包括身體,情緒,思想,角色扮演和身份認同!因為人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就會向外求取,爭奪能量!習慣性防衛,實際上就是不肯接納自己,找不到真實的自己,習慣性地尋找外部原因,結果只會離真我越來越遠,阻礙我們的成長!而混淆“我”和“我的觀點/行為”,其實也就是德芬老師所說的“大我”和“小我”的區別,誤把自己的觀點/行為等“小我”當成了真實的自己!
2. 提升學習能力的底層方法之一:反思!
一直都知道反思的種種好處,卻依然做的不好,看到《好好學習》里提到的反思回顧帶來的種種好處,我想起了自己的初高中,有一個好習慣就是每日早反思晚總結,每天早上起來,我都會預習功課,計劃自己一天的學習,晚上會做習題,總結自己的知識點掌握情況,復習功課,直到自己徹底掌握為止!
得益于這個好習慣,我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重點高中,然而因為不想給家里添負擔,我去鎮上剛剛成立的鄉高中,好處是完全免費,包括學費書本費,住宿費,伙食費,在教學條件非常有限的情況下,我考上了211, 985重點大學,是一個特例,當時在我們的十里八鄉轟動一時[愉快]小有名氣~
早計劃晚總結的好習慣,帶來的學習的充實感中,應該也有很多心流體驗,一直讓我念念不忘,只是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丟掉了這些好習慣…
通過看《好好學習》,燃起了我重新培養反思和回顧的好習慣的欲望,每個人都本自具足,我相信我一定會再回到學習的巔峰狀態
6號羅婷婷:
早上好,伙伴們,今天的分享是好好學習,我想我們學習的目的都是一樣的,為此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我想,也有伙伴跟我一樣,學了卻沒用,學了也沒到點子上,也會掉入迷離消極狀態。有幸和大家共讀好書,在大家的拉扯下為了團隊為了自己努力,讀這本書我用了很老套的方法,就是把有感觸的,重點的勾出來,因為眼睛過一次,我覺得看不懂,理解不了,可是當我再一次翻開書,所看到的勾出來的,結合今天經歷領悟的,深受感觸!為什么花了那么多時間精力金錢學習,沒得到想要的結果呢,因為我沒有把它消化掉,把它落地到實處!用學到專業知識,勇敢踏出第一步,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努力,也不斷的肯定自己和別人!我很喜歡的一句話是,不框定自己的可能性,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用生命影響生命,用行動帶動行動。
7號鄔義君:
聽到大家的分享,我很有感觸。這類書我平時很少買,因為比較抗拒。昨天才看了第一章,在海量信息即時獲取時代,我們拼什么?這對我還是有一些觸動的,特別是這句話:改變命運的不是知識的數量,更重要的是知識的深度。里面舉了美團的例子,美團是怎樣在千團大戰中勝出,迅速的升起,可以說是知識深度的勝利。嗯,那對于我來說,內心不愿意接受的東西才是最需要做改變的。
8號詹晴
9號冉一:
你們大家都非常棒,每個人的成長都特別的快。這本書我現在也還沒有讀完。以前我曾經聽過成甲的演講,了解這本書的大致框架,講的是我們看書是如何進入深層和底層的認知?我以前也經常買書,但不是都認真的讀,沒有總結,原來曾經計劃一年讀一百本書,但是最后只讀了20本,從今年開始,我每次讀的時候寫筆記,做總結,相當于每本書讀了2到3遍,效果非常好,更好的掌握到深層的理論。如王東越的《遞弱代償》,這本書說到學習的目的是“存”,就是如何讓自己生存。還有李尚的《第一原理》《非連續性》,都是對知識的底層思維的解讀,我們以前的學習經常是錯誤的,我們原來的方式有問題,所以我們學習的目的是要搞清楚其中深刻的原理。
10蹇軍
這本書我還沒有看完,但我開車的時候會聽,從中得到了很多的啟發,打破了以前的認知,文中提到的“”臨界知識“”,“”綠燈思維“”,“”二八定律“”我以前聽說過,現在聽過后覺得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因為我老婆看的比較多了,我經常和她討論,互相學習,非常好。陳甲的邏輯思維里面提到的反思,和易效能結合起來,以教為學,刻意練習,這些都對我很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