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同導(dǎo),是治理。政,政策、法令。齊,單一,整齊,約束。刑,刑罰。免,避免犯罪。無恥,是無羞恥之心。意思是:“如果使用政策法令治理國家,用刑法去整頓約束百姓,雖然簡單且成效快,卻是很粗暴。如此治理國家,百姓就會是沒有感恩之心、柔軟心、羞恥心的,因為他們不是自愿、主動去接受,而是為了避免犯罪受罰,而被動接受,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其實這樣做是有后遺癥的,只要是不犯法的事情,或是法律有漏洞,就會有很多人削尖腦袋鉆空子,惟利是圖,為非作歹。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雖然符合法律程序,但不合乎道,不合乎本心、良心。法令是工具,肯定會出現(xiàn)漏洞,就需要越來越多的法令堵漏。有越多的法令,自然就會有更多漏洞要去堵,也就有堵不完的漏洞。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德,《大學(xué)》里“明明德”的明德,是每個人本自具足的本心、良心、良知。禮,秩序、次序、規(guī)矩。尊重每個人的偉大存在,各安其分,各得其所,相互協(xié)助,共同成長,自然形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諧社會。
“有恥且格”。格,“正”或“至”的意思。反之,若領(lǐng)導(dǎo)者以身作則,先把明德彰顯出來,百姓自然會被感化。領(lǐng)導(dǎo)者也用相應(yīng)的禮來約束自己,流露出的是溫良恭儉讓,百姓自然也會以相應(yīng)的禮節(jié)約束自己。若是做惡事時,每個人的良知自然就會知道違背自己的本心、良心、良知,自然而然就會感受到是一種恥辱,馬上就會去改正,不再出現(xiàn)第二次,也就是“不貳過”呀!這不正是領(lǐng)導(dǎo)者所要的效果呀!也正是老百姓所要的方向呀!
作者無生,感謝關(guān)注與閱讀。
您的分享,讓世界多一份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