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估計屬于那種最無知的中國人了,總是對日本有著莫名的恐懼,或者說仇視。這種東西實際上沒有多少必要,但總能在身上找到很多影子,比如說選擇閱讀書目時,我會盡量不去碰日本作家的作品。即便他的名聲很大,我也是能不碰就不碰,比如說東野圭吾。我2014年買了kindle之后,就經常在亞馬遜上找各種各樣的便宜的電子書看。
“東野圭吾”這個名字很長時間以來都在排行版前列,我當時也很有興趣想要去看看,為此還詢問了一位博覽群書的同事。但下定決心是一回事兒,能不能真的付諸實踐就是另一回事兒了。結果這一拖,就是兩年。直到來到武漢一年多之后,我才真的開始看東野圭吾。然后就一發不可收拾,大半年的時間里,我被東野圭吾深深迷住了。我把看過的書都一一做個介紹吧,也希望我的文字能夠讓讀者更愿意去翻看。
一、《白夜行》
《白夜行》是東野圭吾的巔峰時期的最主要作品,獲獎無數,長期占排行榜最前列。如果東野圭吾的書只能看一部的話,那必定是這本《白夜行》。故事的梗概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大概就是兩個童年時期受到嚴重傷害的人,在犯下一起兇殺案后,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也為了逃避自身創傷被觸碰,度過了不算太長但幾近漫無天日的十九年,最終男主自殺,女主失魂落魄。那是一個關于救贖的故事,卻是一個充滿了對“救贖”的渴望和無望的交織和掙扎。在這個故事里,你無法真正定義一個“好人”或者“壞人”,你看到的就是一個個需要幫助的“可憐人”。蒼白的語言無法描述這樣美麗的故事,我還是希望能夠喚起更多人的共鳴的,如果能在下方互動一下那就更好了。
這么精彩的小說肯定會出影視劇版的,我知道有日版電影和韓版電影,還有一部日劇。我只看了日版電影,確實精彩,但因為篇幅限制,電影精簡了很多情節,比起原著來,要無聊多了。但是,女主角很漂亮啊!
記得我看這部小說的時候,我還在跟學生們一起沖刺高考。我幾乎就是在上課的間隙一點一點地看完的。這部小說很長,但情節生動感人,絲毫不覺得難以下咽。甚至我會因為太想把它看完而失眠。那個失眠的晚上我把《白夜行》看完了,夫人看到我的黑眼圈問我怎么了,我只能如實以告。她很納悶兒怎么會這么吸引人,她想一探究竟,要了我的kindle賬號,也讀了起來。結果,她也一發不可收拾,我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才看完,夫人幾天就看完了。那幾天家里都很安靜,我在讀英語或者寫文章,她就在讀書。有時候連燈都不開,直接用手機kindle。
看完這本書后,我覺得當年我們約定的要一起閱讀的想法可以實現,我就給她買了一部新的kindle。夫人也確實拿著它看了更多的書。比如下面這部。
二、《虛無的十字架》
十字架代表的是救贖,虛無的十字架就是根本就不是救贖的救贖。東野圭吾在《虛無的十字架》里探討了死刑和坐監獄的意義。倘若死刑也好,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也罷,根本無法讓罪犯真的認識到自己所犯的罪,他的內心從始至終都沒有任何悔改,那么所有的刑罰的意義又是什么?就好像電影《密陽》中殺害申愛女兒的罪犯,他在監獄里非常平靜地說,我信了耶穌了,我相信耶穌已經原諒我了。臉上沒有絲毫的悔意,你很難說他是真的已經被基督救贖了。一個罪人不是應該為自己的罪而痛悔嗎?
《白夜行》我一直想寫書評,但一直都沒寫出來。不過這本書倒是寫了出來,之前已經發在了公號里(虛無的十字架,未曾降臨的救贖)。《虛無的十字架》是我跟夫人一起看的第二本書,東野圭吾的敘事結構很特別,夫人似乎有點不勝理解力。她說,看了我的書評倒是了解得更透徹了。這是在夸我呢還是在夸我呢?
三、《嫌疑犯X的獻身》
我也是為這部小說寫了書評的(即便是天才,也逃脫不了小人物的悲哀)。在我們現實社會中,不是你有才就一定會有施展才華的機會的。就算你是個天才,你也很難逃脫作為一個“小人物”的悲哀。主角石神是個數學天才,但因為家庭原因卻最終與數學研究失之交臂。幸好,他對數學的興趣一直都在,而且一直都關注最高水平的研究。隔壁鄰居靖子是石神的暗戀對象,有一天靖子錯殺了前夫,石神為了幫助她而身陷各種糾紛當中。
讀完這個故事,你一定會覺得一種莫名的寒意和來自于社會底層的冷漠。每個人都是小人物,都有自己無法逾越的圍墻,有著自己無法超越的人生,尋找不到遠在天邊的意義。靖子無法擺脫自己前夫的騷擾,不得已將之殺死;石神無法逃離原生家庭的貧困,難以實現自己的學術理想;一個流浪漢,人到中年竟然家道中落,最終無故成為他人的刀下之鬼。生與死之間的界限都是模糊的,每個人的命運都在無法抵抗的枷鎖中,走向了虛無。
四、《解憂雜貨店》
這可能是東野圭吾小說里最能給人溫暖的作品了吧,一個老人在生命的最后關頭帶給他人太多的祝福。原本的一個近乎鬧著玩兒的舉動,將很多人的命運改寫。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就是他對時間的描寫。幾十年的時間都集中在過去一個點上,無論是三十年前還是三十年后,每個人都會因為一個陌生人的鼓勵,走向了人生的另一個平臺。甚至,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了真正的救贖。這是關于愛和救贖的溫馨畫面。
五、《神探伽利略》、《秘密》
這兩本書都沒看完,《神探伽利略》是一堆的故事合集,像極了神探夏洛克。這也是東野圭吾的代表作,一個大學教授和一個警察一起破案的故事。好像所有的偵探小說里都是這樣,真正辦案能力強的人,不是警察而是警察的朋友。看了幾則故事之后就沒再看,有機會還是要看完的。
至于《秘密》,我是先看過一篇電影介紹的。講的是女兒和妻子同出車禍,在做手術之前,母女兩個手拉在一起。女兒搶救了過來,妻子卻去世了。但女兒似乎被妻子附體了,言行舉止都是一副妻子的樣子。中間發生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好像誰也不敢說面前的這個妙齡少女到底有沒有被妻子附體。我看了幾章之后就沒再看下去,感覺這種題材的東西很難提起興趣。以后可能還會再次拿起來看完吧,至少希望如此。
2016年對我來說可以說是“東野圭吾年”,我讀他的書比其他作家的都多。而且還準備繼續讀下去。以上只是一些簡單的分享,我蠻希望跟大家一起邊讀書邊分享的。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是東野圭吾的粉絲,看了很多他的作品,絕對是比我多而且見解比我深刻的。倘若你愿意,可以在下方留言,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