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總認為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其實回頭想想,人心都是一樣的,無論古今。記得當初看完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有個后記,里邊問了一個看似簡單實則深刻的問題,歷史為什么總是驚人的相似?最后作者給出的答案是,因為古往今來,人性總是類似的,諸如貪婪,自私。于是在哪朝哪代,總是有著相同的歷史故事在不厭其煩的上演。
? ? ? ?近日看《兩宋風云》,主要描述的是從北宋徽宗即位到南宋孝宗接班這段歷史。故事集中在徽宗、欽宗、高宗三朝,包含了宋金之爭的最主要部分。讀完歷史,總是讓人唏噓不已。其實每個王朝都有他的宿命,這宿命就是由他的建國背景、王室觀念以及固有的制度體系所決定的。讀宋史,不能不提岳飛,岳飛終其一生,都是抱著恢復古都、迎回二圣的人生理想沖殺戰場。他出生在金占區,也就是當時北宋的淪陷區,所以他比別人更懂得國破家亡的滋味。他出身義軍,通過在敵占區自發組織的抗金斗爭,一步步成長起來,最后被吸納進正規軍,并逐步拜將封侯。但即使他拜將封侯后,依然抱著直搗黃龍府的理想,就是說他的人生就一個意義,恢復故土。而此時,南宋高宗趙構,偏居江南一隅,已無回復之心。你一次次上書請戰,就是不講政治了!韓世忠黃天蕩一戰,金國再不敢輕易南下。而岳飛一直打到朱仙鎮時,金軍士氣已經落到極點,甚至很多人都做好投降的準備。金帥完顏兀術也已明確的認識到,宋朝的實力不可低估,在漢人區的統治也力不從心,準備歸還徽宗、欽宗,并連幽云十六州一起歸還宋朝。當岳飛在前線將捷報報到臨安時,高宗也是意氣奮發,多年的屈辱終于洗去,感覺揚眉吐氣了。這時宰相秦檜只用了旁敲側擊的三句話就讓高宗立刻改變了主意,而且那么徹底!因為,這就是宋朝的宿命!秦檜的第一句話是,陛下真的相信岳飛能滅掉金軍嗎?(謊報軍情邀功),這才十幾年的功夫啊(退一步,如果捷報屬實,岳飛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能鍛造出一支這么厲害的部隊)!第二句話,陛下可曾記得當年淮西軍變(武將率眾嘩變,逼高宗退位),可曾記的杜充此人(雖受皇恩,卻領兵逼宮)?說到此處時,高宗說,岳飛絕對是忠臣,他絕對不會造反!這時,秦檜又說了第三句話,太祖龍興之前也是忠臣啊(趙匡胤黃袍加身前,曾是后周的托孤之臣,是國人皆知的忠臣)!秦檜奸佞,殺人不用刀啊!
? ? ? ?十二道金牌急發前線,命令撤軍!老百姓牽衣阻馬不讓離去,岳飛只能仰天長嘯:十年之功,毀于一旦啊!就這樣,很多老百姓眼看不能阻止王師南還,便都偕老扶幼跟著部隊走。讀史至此,怎能不淚下!
? ? ? ?后面的故事就不用說了。當負責審訊岳飛的人審問岳飛可否知罪時,岳飛說何罪之有,審官說謀反!岳飛沒有多說話,只是脫去上衣,后背露出四個刺字—盡忠報國。審官無言以對,便回去說此案他無法審。于是秦檜便換了個素來與岳飛有過節之人來審,審訊之時大刑用盡,最后星落風波亭!
? ? ? ?岳飛的一生,無論武功、文治、人品都不可多得,岳家軍的軍紀、戰斗力更是眾口皆碑!岳飛死后,金人舉宴相賀,就連當時留在金營的一些漢臣也看不下去!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圖私利茍安而不顧國家計,我們歷史上這樣的人還少嗎!讀史至此,扼腕而起!
? ? ? ? 每個時代總有些人,會讓你記住,并且會讓我們的子子孫孫一直記下去,這些人就是我們的脊梁,就是我們的精神支柱。這幾天陸續聽到一些身邊普通人的英雄事情,很多事情很感人,也很不被眾人理解。大家都在問,你那樣究竟是為了什么,有人給你給了多少的好處?這時我忽然就會想起諸如岳飛這樣的人。他們的偉大之處,正是堅守“對”的事情,不計個人利益。時代的洗滌使得我們都不在相信美好的存在,高尚就是虛偽,善良就是別有用心,奉獻就是沽名釣譽。其實我想說,任何事情只要你認為有意義就是有意義!當別人在醉生夢死到青春不再的時候,最起碼你可以動情的給你子孫講起你的堅守和故事。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這就是全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