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 李煜,五代時南唐國君,世稱李后主。他在詩詞方面造詣極高,有“千古詞帝”之稱。納蘭性德在《綠水亭雜說》中說道:“花間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
? 李煜的詞擺脫了《花間集》的浮糜,語言明快,用情真摯,亡國后的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成為宋初婉約派的開山,被后世尊稱為“詞圣”。
01醉生夢死,懦弱亡國
? 南唐后期,國事頹廢,宋金對南唐虎視眈眈,李煜的叔父和兄長爭奪帝位,局勢一片混亂。然而,對權勢無意的李煜踏歌而行,高唱:“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誰料,叔死兄亡的現實將最無心爭奪帝位的他推上了權力的峰頂。
? 李煜正式繼位時,年僅25歲。他不諳政治,貪圖安逸,沉迷佛教。他生性懦弱,沒有一統天下的豪情壯志。他庸弩無能,卑屈事宋,歲時貢獻,府藏為之空竭。他念佛填詞,醉生夢死,詩書畫造詣日臻佳境,而南唐皇朝氣息奄奄,日薄西山。
公元975年,宋軍長驅直入,圍攻金陵。李煜草率應戰,潰不成軍。自殺未遂后,有良知有愛憎的他以“不屠城,保民眾”為條件,出城降宋,被俘至汴京。為羞辱李煜,宋太祖趙匡胤封他為“違命侯”。一夜之間,李煜便從顯赫一時的君主淪為任人凌辱的階下囚。
02絕代才子,千古詞帝
? 清代評論家趙翼有言:“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國破家亡,李煜陷入了對故國的無限思念和對往日的不絕悔恨之中。
? 當比他早四年亡國,此時也在汴京的南漢國主劉跟奴顏婢膝事宋時,他卻在宋君臣面前始終保持沉默,“無言獨上西樓”,任由“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在心頭紛擾纏繞。于是在寂寞梧桐的深深庭院,有他“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的苦苦追憶,在春意闌珊的冷冷雨夜,有他“夢里不知身是客,一響貪歡”的切切悔悟,在“林花謝了春紅”的滿地狼藉中,有他“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無奈感慨。春已逝,夢已空。故國不再,情何以堪。“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凄凄楚楚的吟唱終令宋太宗心生惱怒,一壺鳩酒讓這個不識時務的“違命候”魂赴黃泉。
“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李煜用字字血淚字字珠璣的詞句去訴說國破家亡的深仇劇痛。血淚之詞成就了他“詞中之帝”的文名,可惜一杯毒酒結束了他42年短暫而幽恨深長的生命。“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絕筆之作,唱出了他一生的愁緒,也成就了世代流傳的千古絕唱。
03細雨閑花皆寂寞,文人英雄應是如
?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國維說“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龍椅上的孩子們,往往是沒有朋友的。
? 即使出身紙醉金迷,終日燈紅酒綠,也抵不過夜深人靜時無人訴哀腸的寂寞。
? 尤其是南唐滅亡之后,家園之恨降臨在這個還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上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頭。他的寂寞也是無聲的,但卻不是無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將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鋪在宣紙之上,將其化為“一江春水”,化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詞中帝王,負了大好河山,換的千古詞句,功過是非,任后人評論吧!
2017/9/12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