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上海的年輕人似乎都很孤獨。
Allen從周一就開始組周六不見不散不醉不歸的局;
Tina脫了高跟鞋,躺在單人床上累得像要死去;
Niki打扮精致,在朋友圈秀著裝潢文藝的咖啡廳;轉眼又和Molly說,媽的生活真雞巴無趣。
而Molly呢,他呼朋喚友被眾人擁簇,卻在喝酒之后大哭。
成千上萬的靈魂在清晨隨太陽醒來,在午夜隨太陽死去。
他們跪地朝拜生活,將“孤獨是一切的結局”引為座右銘,然后在溫暖的日光中漸漸失去自己。
新的年輕人醒來了,新的年輕人踩在滿是尸體的公路上,贊美孤獨和忙碌,初升的太陽一樣朝氣蓬勃。
而其實,你們哪里是孤獨,你們只是盲目。
通常,在工作日的下午八點,Allen和Tina會擦肩在世紀大道地鐵站,一樣的行色匆匆,一樣的疲憊不堪。
他們打個照面,一個奔赴自己溫暖的單人床,一個趕往待炸的夜場。
Allen極度害怕孤獨,除了上廁所尚能自理,連吃個午餐都要拉上同事一起。
他瘋狂崇尚社交,朋友圈的趴必須場場不落,除此之外還要自己組局。工作日的夜晚在加班之后結束,休息日則必須充滿酒精和朋友。
一群人喝酒打屁,醉到不行再沉沉睡去,他才安心。
Allen說,日子本來就已經很沒趣,沒有朋友怎么行。
雖然其實他也心知肚明,不是一起醉一起把妹,就能一起入死出生。
那Tina呢?
賺幾千一萬的工資,每周加班超過15小時,晨起90分鐘地鐵去公司,深夜再看兩集電視劇。
Tina沒有社交,沒有娛樂,沒有周末可約的朋友,沒有嗨過整夜的星期六。她把生活拱手相讓于工作,再以工作艱難維系基本生活。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Tina過著過著,過成陀螺。
Tina總拿一句話安慰自己,她說:靠外賣和快遞續命的小白領,沒有資格交朋友。
Allen嗨著,丟一瓶啤酒過來大罵死宅妖言惑眾;而更多的人打著王者刷著微博,為她歡呼和打Call。
畢竟社交是什么,能換錢嗎?能吃嗎?
不能不能不能,那好,孤獨萬歲,宅人獨活。
Allen和Tina常年對峙,誰也不讓誰。但他們之間并沒有好壞之分。
他們只是代表了這個城市的人群中,兩種極端的社交方式。
我們常談社交,其實沒有真的懂社交。
一些人對社交趨之若鶩,以為一群人湊在一起,搭伙兒吃飯,唱歌喝酒,就是彼此的homie,就能互相稱兄弟。
他們覺得人多就是熱鬧,熱鬧就是最好,在一個一個乏味的局里留下時間和精力,帶走酒精和困意。
另一些人呢,則對社交嗤之以鼻。
他們大概是明白了部分社交的真相,就決意開始離群索居。
三五成群的孤獨患者湊在一起打發時間的聚會,確實毫無吸引力。
但這些人通常拒絕更多,認識新朋友的機會,和老友聯絡的聚會,而醉心于網絡上的信息碎片,同微信里的好友徹夜聊天。
Allen說社交是救命良藥;
Tina搖搖頭,說社交是皇帝的新衣,作用于虛無心理;
Niki翻著朋友圈點贊記錄,說其實所有局不過是一張臉;
Molly搶了話筒,眼中含淚,社交救我,卻只能拖延,而無法徹底救我。
于是話題回歸到,孤獨是人之本質。
眾人響應。
其實他們通通都忘了,社交,只不過只是個名詞,是好是壞,都看你本事。
我見過太多Allen和Tina,也見過太多Niki和Molly,他們要么沉溺于華而不實的趴體情義,要么固執的,把自己與人群隔離。
他們針鋒相對,互不妥協,盲目的全盤接受或是拒絕,仿佛退步一點點,就不純粹,就會被組織拋棄。
不是只有站在對立面才能引人注意,也不是固執堅守就會顯得高級,我們生活在城市里,原本就不能夠離群索居,但我們終歸是獨立的個體。
我們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社交,但本質上,我們需要。
在我的朋友里,Mili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最好。
她干著傳說中的非人行業互聯網,卻能夠每個工作日都騰出時間來和男友來場“一杯咖啡”的約會。
同事間的聚會,職場上的聯誼,她偶爾去,但大部分,她選擇在電影院看部電影,或者和好友三五成群的酒吧一聚。
假期很少,有時候她主動加班調休,湊出三五天的時間,和登山俱樂部的伙伴去周圍的城市爬山;或者飛到海島徹底睡上幾夜。
回來的時候再約老友一場酒,第二天精神抖擻,干勁十足。
她告訴我,是你選擇社交,而不是社交選擇你。
“酒精從來就是媒介而不是目的,所以所有為了喝酒而喝酒的局不要去;局也是一樣,你可以認識朋友,也可以增進感情,唯獨不能拿此,用來擺脫時間,制造寂寞。”
“城市為社交提供便利,你可以加入喜歡的俱樂部,或去參與志同道合的線下活動,也可以在凌晨三點鐘和好朋友出來喝一杯,社交是為生活服務的,如同工作。”
“可他們說他們孤獨。”
Mili笑了,“他們不是孤獨,他們只是盲目。”
一杯奶茶下肚,Mili拍拍我的肩膀,說要去接男友下班。最后一句話是,你看,一杯奶茶也不賴的,這就是社交。
我不要做那個醉酒之后掉眼淚的人,也不想因為害怕孤獨而盲目狂歡,更不要把自己隔絕在人群之外,一個人吃外賣,一個人過每個夜晚。
城市里的年輕人來去匆匆,奔波在生活背后,對自己一無所知,不斷抓緊又不斷沉溺。
他們在清晨醒來,為生活奔波;他們在午夜死去,被孤獨淹沒。
我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沒有人必須寂寞,沒有人活該孤獨。
我們缺乏的,從來就不是對抗世界的超能力,而只是,對自己的更多了解。
那種閉著眼睛往前沖或是掙扎往后退的英勇,從來就不能拯救任何人。
只有我們對自我有更多認識,我們敢于拒絕,同時敢于選擇,我們才能夠,真的創造出自己的生活。
殺死城市里的年輕人的,從來就不是社交,也不是孤獨,而是盲目。
日光之下,死靈身旁,從來就不缺吶喊的人。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