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第一次聽說這本書,已經記不起是何時了。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卻清晰地記得,是2015年的暑假。2015年,初中畢業,出去浪了一天回來,和爸爸在客廳發生口角,他打了我,于是我“怒發沖冠”,毅然決然地上重慶——打暑假工,被資本家剝削了整整兩個月。現在想來,這是我做過最錯誤,最令我后悔的決定,卻是在今后的日子中時常懷念的那段時光。
? ? ? ? 我記得一個同事,20歲出頭,叫“德靜”,人如其名,我很是喜歡她。我們會花50塊錢打車就為了吃一頓200塊錢的烤魚,而我每天的工資也就50塊錢。我們會在晚上十點鐘下班以后到興科擼串,我們一起喝酒,一起聊天。天南海北的聊,從人生哲理到吐槽經理。即使不說話,也完全不會覺得尷尬。我們從分享面膜到分享辣條,她對我有著大姐姐似的包容,又有著朋友似的溫暖。 ? ?
? ? ? ?我對她的好感始于一本書。
? ? ? ?公司提供的宿舍,條件并不算好,甚至說是簡陋,水泥地,沒有裝修,沒有wifi,100平的空間,住了將近20個人,好在有空調,有衛生間,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德靜住在我對面床的下鋪,令她最不同的是,在這個簡陋的宿舍里,只有她的小木桌上整齊的放著幾本書。那個時候,我很喜歡三毛,剛好就在那張桌上看見了熟悉的紫色封面《夢里花落知多少》
“你看完了嗎?”我鼓起勇氣問。
“看完了。”她淡淡的回答道。
“那這本呢?”我指著《追風箏的人》問。
“正在看。”
我笑嘻嘻地又說:“那你看完了可以借我嗎?”
“可以呀。”她對我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 ? ? ?雖然早上十點才上班,但是連睡懶覺都來不及,晚上下班的時間更是無法預料了,十點,甚至12點。所以我只能在白天中午休息的時候,在后廚狹窄的走道邊,坐在低矮的木凳上,借著門口的自然光,捧讀《追風箏的人》也許是令人分心的嗆鼻的煙味,也許是令人難受的炎熱的天氣,反正那個暑假,我連這本書的序言都沒有讀完。
? ? ? 七校聯考剛剛考完,放松自己有兩個方式:閱讀和寫作。找同學借書來看,有人甩給我一本《后宮冷艷皇后》我盯著封面,連翻開的勇氣都沒有。那就《追風箏的人》吧,想念它很久了,于是這才把它讀完。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于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
? ? ? ? 2015年7月,我的思緒總是回到那月的某一天,就像阿米爾總是想到躺在磚頭上的哈桑的棕色燈芯絨褲,想到那些將雪地染成暗紅色、幾乎是黑色的血滴。恐懼,不知所措,如同窗外的黑夜,浸過我全身,我覺得喉嚨被掐住。那段時間我很不好,用索拉博自殺后在病房里醒來說的話就是:厭倦了,厭倦了一切事情……我很累很累。昨天晚上熬夜看《歡樂頌2》里面有一段話,是小關在電話里對失戀后的樊姐說的:“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時間總是會解決問題的。”1975年到2001年,時隔26年,在阿米爾被阿塞夫暴打之后,他才覺得有一種贖罪的感覺,脾臟破裂,牙齒脫落,肺被刺穿,眼眶裂開,沖擊力讓他的上唇裂成兩半,從人中裂開,就像哈桑的兔唇那樣。那么你呢?又想什么方式贖罪呢?
《THE KITE RUNNER》 ?追風箏的人
? ? ? 風箏是有象征意義的。對于哈桑來說,是忠誠,是友誼。對于阿米爾來說,是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這本小說里面,它既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對于我來說,風箏既是回憶,又是未來,是2015年夏天的記憶,又是2017年高考的到來。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么,讓我們勇敢地追。
? ? ?我追。千千萬萬遍,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