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是在朋友圈看到的,因為一早就看到朋友圈被刷屏,不知道用什么語言來形容自己的心情,正好這張圖出現了,這回要做一次憤青了
先回憶一下,自己有沒有做過這樣的事呢?貌似沒有在微信和qq空間發過對別人的祝福,就發過一次現場參加同事的婚禮(現場也祝福了)
對于母親節這種節日,在朋友圈祝福自己的母親,這一現象是不是有點怪?
很怪,有幾個方面
1,你想讓別人知道你很孝順,其實可能只是自我的一種習慣行為
a,如果是沒怎么上班的人,平時習慣什么事都在朋友圈表達(一般這種情況都被我屏蔽掉了,浪費注意力,即使是以前關系好的甚至是親戚)
b,工作的人,可能為了增加別人對自己的好感,如果你是做銷售的,剛好面對的是一些普通老百姓,可能還是有效的,因為他們還屬于新一代的網民
但如果你面對的是一群知識分子,估計會產生不好的印象,特別是一些行動能力強的人,至少我是這樣認為,“你”太“假“了(如果你是一個新一代的網民,我覺得可以理解)
2,可能表現出你的無知
和那些報道農村某老人去世了后人花錢在靈柩前舉辦脫衣舞表演一樣,如果在朋友圈發這樣的動態,你和這樣的后代沒有太大的區別
之前寫過關于參加農村喪事的文章,也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很隆重但逝者已經不可能再看見
對老人好,就直接聯系就好了,如果你真的想家里的老人,沒有必要自欺欺人的發下狀態就完事了。其實這個道理不說一般人都懂
有些事我們知道我們知道,有些事我們知道我們不知道,有些事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最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還以為我們是對的
唉,其實也沒有那么復雜,想誰了就一個電話打過去。
其實這說的輕松,但現實是我們都會走一些彎路,特別是兩種情況
a,自己長期在外面奔波,敢在外面闖蕩的人,基本上思想上都是偏成熟的,獨立性非常強。如果家里有個哥,有個姐在家不遠,估計都會心里很放心,自然而然會養成很少主動打電話給父母
b,你變成了父/母,這個我們都會經歷,我們的愛大部分都給了下一代。還記得以前感動我們的故事嗎——電話那一頭是父母的擔心,自己卻很不厭煩的忙著掛了電話,一心想著自己的下一代(故事記得個大概)
通過今天這個朋友圈事件,也讓自己也是一個提醒,其實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算起來可能有幾十年,但真正陪伴的日子總共加起來有幾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