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菱是一個清華大學(xué)畢業(yè)的高材生,與丈夫志明是大學(xué)同學(xué),后來一起去美國大學(xué)留學(xué),回國后兩人順理成章結(jié)婚。若菱是一家外企的高管,丈夫志明則是任教于清華大學(xué),職稱是正教授。若菱的性格想法比較偏激,負面情緒也多,這跟她從小家庭教育有關(guān)聯(lián),因為若菱媽媽。不溫暖的兒時家庭記憶使得若菱一點不痛快就要抱怨就要與志明吵架,而且她婚后多年未育,這也使得她不受婆婆的喜愛。
? “活著好累!”這是若菱與志明再一次吵架奪門而出后蹦出來的想法,在哀怨之時誤入了山里,遇到了一個老人,接著在與老人一次又一次的談話后,若菱通過自我回觀,重新面對生活,最后從逆境中走出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新生活。
老人與若菱的對話:
1.你是誰?
事實是,我們?nèi)祟愃惺芸嗟母淳褪莵碜杂诓磺宄约菏钦l,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2.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東西?
愛、喜悅、和平。
(1)是喜悅,不是快樂。因為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fā)的,它的先決條件是一定要有一個使我們快樂的事物,它的過程是由外向內(nèi)的。而喜悅不同,它是由內(nèi)向外的綻放,從你內(nèi)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2)這里的愛,指的是真正的愛,是無條件、不求回報的。有些父母的確可以表現(xiàn)出真愛的特質(zhì),但很多父母卻是以愛為名,讓孩子為他們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歷程。
3.究竟是什么東西阻礙了我們看見真正的自己?
(1)我們在世界上扮演的種種角色會遮蓋我們的真我。還有,我們?nèi)绾伟缪葑约旱慕巧?,會影響別人和我們之間的互動!(角色扮演,身份認同)
(2)我們?nèi)说男睦頇C制:真我?愛喜悅和平→身體→情緒→思想→角色扮演/身份認同。(真我是被團團包圍起來的)
(3)我們失去了與真我的聯(lián)結(jié),但人類還是要有‘自我感’,于是我們向外發(fā)展,認同于我們的身體、情緒、思想和角色、身份等,而一般人所謂的‘小我’、‘自我’于焉產(chǎn)生,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質(zhì)的東西,以尋求滿足。
(4)愛喜悅和平是我們曾經(jīng)擁有的,甚至是我們的本質(zhì),所以我們才如此熱切地追尋它們。
(5)你不是你的工作,不是你的表現(xiàn),不是你的成功,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你那個內(nèi)在的真我,要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
4.這個世界的實相究竟是什么?
不僅是所有眼見的物質(zhì),連看不到的聲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某種有特定振動頻率的能量。
5.什么是吸引力法則?
(1)在一個房間里放滿了不同頻率的音叉,如果振動其中一個音叉,另外一個和它振動頻率相同的音叉也會被引動。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們,而且會被他吸引過來。同樣的,一個人老是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么就難怪常有倒霉的事發(fā)生在他身上。
(2)一個人的能量,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對他周遭的人、事、物都會造成影響。同時,它也顯現(xiàn)出現(xiàn)代人最大的問題?能量的爭奪。我們因為與自己生命的源頭沒有聯(lián)結(jié),失去了能量的來源,所以不停地向外求取,以獲得能量。更糟糕的是,和我們的同胞—其他的人,爭奪能量。
(3)現(xiàn)代社會像個殺戮戰(zhàn)場,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去奪取別人的能量,像控制他人、用權(quán)力凌駕于他人之上,獲得別人的關(guān)注、認可、喜愛,或是證明自己是對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
(4)每個人的能量振動頻率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和你振動頻率相近的人,就是那些你看得比較順眼的人。你的思想、情感都帶著一定的能量振動,所以會吸引和它們振動頻率相近的人、事、物。
6.意識跟潛意識
(1)卡爾·榮格,肯恩·威爾伯,《我們懂個X》《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
(2)潛意識控制了我們的思想、感覺、行為、以及對人、事、物的反應(yīng),還有我們的人際關(guān)系和做決定的過程。我們在意識層面對自己一切的認知、喜好,只是占了我們自己全貌的1%而已。潛意識是非常強大的力量,它對我們的自我有完全的影響,而它的99%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3)我們的大腦每秒鐘要處理四千億位元的信息,但是我們只能意識到其中兩千位元的信息。所以,我們會選擇性地去看東西,并且以此來體驗這個世界的人、事、物。至于如何選擇,就是受到個人從小被灌輸?shù)母鞣N約定俗成的觀念、信念、標準、價值觀等的影響,完全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每個人每天環(huán)顧四周,看見的是他想看見的東西,其他的東西大腦會自動除掉。(頭腦會看到它想要看到的東西,收到它想要收到的信息。無關(guān)乎外在的條件、事實是什么!)
(5)如果你不斷重復(fù)做某件事,從生理學(xué)角度來說,我們某些神經(jīng)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聯(lián)系,比方說,如果你每天都生氣,那么你每天都在重復(fù)地為那張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接線和整合。當我們在身體層面或是大腦層面產(chǎn)生某種情緒感受時,我們的下丘腦會馬上生成一種化學(xué)物質(zhì),叫做“勝肽”,隨著血液跑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被細胞周邊的上千個感應(yīng)器所接收。久而久之,感應(yīng)器對某種勝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會產(chǎn)生饑餓感,這時我們的生理需要會促使我們做出種種行為,放射種種能量的波動的頻率,讓能夠產(chǎn)生這種勝肽的事件發(fā)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氣的話,你的細胞會讓你有生理需求想要去發(fā)脾氣……
7.“馬拉馬車圖”—代表人生
(1)馬車的構(gòu)造和質(zhì)量,代表我們的命,有些人命好,六輪大車;有些人命不佳,駕著兩個輪子的小車要混一生。而這路程,就是我們的運,有時康莊大道,有時羊腸小徑,而所謂命好不怕運來磨,馬車大的時候,走險坡也不覺得搖晃。
(2)馬就是我們的表意識,馬車夫就是我們的潛意識,乘客就是我們的真我。
(3)在尋找真我的過程中,我們先要努力地把潛意識的部分盡量帶到意識層面,這才能離真我越來越近。潛意識里有一個被制定好的自動化程序,要把它帶到意識層面來,讓意識之光為你破解生命中對你已經(jīng)沒有用處的一些人生模式。4性格傾向×外在環(huán)境×各種教育×生活事件=人生模式。
8.潛意識里是什么樣的模式在以自動化程序的形式運作?
(1)夢是潛意識通往意識的橋梁。夢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發(fā)、鼓勵,還可能把你做夢當時白天生活的一些心態(tài)整理出來給你看。夢還有示警、指引的功能,同時還可以讓你宣泄情緒或展現(xiàn)出被你自己壓抑的人格特質(zhì)。
(2)一些看似簡單的生活事件。要去做一件事,但是臨出發(fā)前諸多不順利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fā)生,就顯示出你的潛意識其實不太想去做。
(3)一些一再出現(xiàn)的生活模式。比如說不管走到哪里都碰到同樣的人、同樣的事、同樣的互動方式,那也是潛意識在主宰你的命運。
(4)還有當你說漏嘴,不經(jīng)意說出或做出來的一些事,雖然與本意不相同,但可能就是你潛意識里真正的想法。
9.身體是怎么構(gòu)成我們與真我之間的障礙的?
(1)在人還是胚胎的時候,你感覺自己在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當中,你的感覺和周圍的東西都是合一的。然而出生后,在現(xiàn)實的沖擊下,我們產(chǎn)生了幻覺,誤以為我和我的身體與這個世界是分離的。為了尋找自我感,我們就發(fā)展出了小我,在這個世界上抓取所有我們能抓取到的東西,好證明自己的存在。因為小我是如此地虛幻、脆弱,所以它需要更多的抓取、獲得,才能延續(xù)它脆弱的生命。
(2)而且去除不了這層身體的障礙,所有造成我們與真我隔絕的東西都像黑暗一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拿覺知之光去照亮它們。
10.去除不了,那怎樣找回與身體的聯(lián)結(jié)?
(1)跟你的身體對話,傾聽你身體的信息。基本上,任何能讓你專心一致、活在當下的運動,都可以幫你與身體重新聯(lián)結(jié),所以運動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時的心態(tài)和狀況。
(2)身體是我們尋找真我的必經(jīng)之路,所以要傾聽身體的信息,跟身體聯(lián)結(jié)。而為了把這條路修直、修正,我們必須要好好呵護自己的身體,就像那一輛馬車也需要好好維護一樣,不然有一天寸步難行的時候,講心靈的追求也是枉然。
(3)最佳的方式是靜坐冥想。瑜伽。健走。反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時時留意自己的身體。
11.多少罪惡是假愛之名?
天底下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1)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小孩要守規(guī)矩、用功讀書,有多少是摻雜了怕小孩出去丟自己的臉的成分,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為他們的小我?guī)砉鈽s,甚或是將自己對未來無名、未知的恐懼投射在孩子身上,加重了他們的負擔?
(2)夫妻之間,也要捫心自問:你真正的出發(fā)點是什么?是為了對方的人生,或更多的是為了自己?
對于最親近的人,更要注意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是為了自己,而且還自以為有權(quán)力管對方,認為我們可以介入他人的領(lǐng)域、促使別人改變,這種做法不但白費力氣,而且還會造成兩人關(guān)系緊張。
(3)你可以把你知道的,你認為對的、正確的東西和他們分享,但是背后不要設(shè)定一個預(yù)期的結(jié)果(比方說:你一定得聽我的……),這樣的話,對方比較能夠接受。也可以自己以身作則,努力、盡心去做,讓對方看到效果,感到好奇,然后他可能會愿意聽聽看你這么做的理由,同時,他也許會試著做一些你在做的事。但是如果你強加這些觀念在他身上,他的小我第一件會做的事就是反抗。
(4)記住,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放下小我的執(zhí)著心。為我們的親人擔心,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比如小孩要出門,你提醒他好多注意事項,那這時要看你出發(fā)點,你的本意是出于關(guān)心,所以把提醒孩子當成是一種愛的表達,還是出于恐懼把擔心投射在孩子身上,給他很多壓力。
(5)無論你多么愛他,多余的擔心就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吧。
12.來自《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
我有一副身體,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欲望來來去去,卻影響不到內(nèi)在的我;情緒反反復(fù)復(fù),卻影響不到內(nèi)在的我;思想來來去去,卻影響不了內(nèi)在的我。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是所有思想、情緒、感覺與知覺的見證。
13.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1)情緒都是一種能量,尤其對孩子來說,一些天生的恐懼,所求不得的憤怒,希望落空的悲傷,都只是一種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動而已,它會來,就一定會有。
(2)當小孩有負面情緒時,大人不是想要幫助他立刻消除,而是否定他的情緒,要不然就是打壓。無論采取以上任何一種策略,他的情緒從來沒有被認可、被接受過,所以,它們也從來沒有離開過。因此,在情緒上,要給孩子無限的接納、支持和認同,大人不要干涉,要讓孩子自己學(xué)會怎么去處理自己的情緒,學(xué)會和自己的負面情緒共處。如果你用轉(zhuǎn)移的方法來教孩子避開負面情緒的話,孩子長大后就會學(xué)會用替代品來逃避情緒,像抽煙喝酒等。(不過行為規(guī)矩還是要遵守的)例如:小孩要飯前吃糖,不給他就在地上打滾。這時候,你把他抱起來,告訴他‘我知道你很想吃糖,那個糖很好吃,媽媽也想吃,但是現(xiàn)在要吃飯了,吃完飯后,媽媽和你一起吃’。如果他繼續(xù)哭鬧,你可以說‘哦,我知道你吃不到糖好生氣、好傷心哦,我讓你摸摸它,跟它拉個勾勾,說好吃完飯就吃它,好不好’這樣孩子的情緒可以充分地被理解,而且他也可以自由地發(fā)泄情緒。
(3)當負面情緒出現(xiàn)時,看見了它,先接納它,然后告訴自己,我不需要這種情緒了,我要放下它的需要。還可以試著問自己,我可不可以允許它的存在?當回答可以時,你的內(nèi)在就有一股力量升起,你就不會那么害怕、排斥讓你痛苦的情緒了。
(4)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不同的功課要學(xué),那些給我痛苦情緒的人只是來幫助我的,給我功課做而已。
14.如何超越自己的情緒,從而因此而成長?
(1)痛苦有兩種:一種是無知的、無明的受苦,就是任隨潛意識的操控而受苦,同時在抱怨、抗拒那份痛苦。這樣的受苦不能讓你成長。另一種是有覺知的受苦,當你感覺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是要爆炸似的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地去經(jīng)歷它。讓這個壓抑、隱藏多年的能力爆發(fā)出來,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態(tài)度,在全然的愛和接納中去經(jīng)歷它。這樣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壯生長的契機。
(2)臣服。不是對人臣服,是對事情臣服,對本然,就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臣服。因為事實最大,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好像拿頭在撞一面墻壁,而希望能把它撞開。無濟于事,徒勞無功。我們?nèi)藭芸嗟淖畲笤?,就是抗拒事實?/p>
(3)臣服過后,接下來,你就要自己做出選擇。對于那些可以改變的事,你還是可以盡力去做,力挽狂瀾。無論你的選擇是什么,不帶負面情緒去做這些事,會比帶著情緒去做好得多。
(4)生活留給我這樣一個巨大的創(chuàng)傷,我不會繼續(xù)在上面撒鹽。我會努力讓傷口好好愈合,使自己的情緒和心靈恢復(fù)健康。
(5)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zhuǎn)機出現(xiàn),你才發(fā)現(xiàn)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而且,正因為你把能量充分關(guān)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脫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歡的情境。
(6)所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個經(jīng)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候有點兒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兒一點兒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里面深藏的禮物。
15.如何檢視我們思想的真實性?
(1)我們總是習慣對自己的思想深信不疑,讓它牽著我們的鼻子走。每天我們放了多少負面的思想在自己的腦袋中,還反復(fù)思考、琢磨它們。
我們是一個完整的人,生活在一個二元對立的世界,比如,有勇敢就會有懦弱。我們總是把勇敢展現(xiàn)出來,懦弱就被否定和壓抑,凡是不被允許的那些特質(zhì),雖然被我們壓抑在潛意識里,但是它們是一種能量,不會因為你不承認它的存在就消失了。它們會儲存在我們的細胞記憶里,它們不時會浮上臺面,給我們造成困擾。(拼命工作、酗酒、抽煙等等都是逃避的策略。)
(2)把注意力帶回到當下。因為你如果去看你的思想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所想的東西,不是在過去就是在未來,很少是當下這一刻的關(guān)注。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和未來,但是我們的身體和呼吸卻永遠是在當下的。
(3)只有當你自己愿意進去探索,把里面的東西拿出來,攤在陽光下接受療愈,或是把光帶到洞中,療愈才會發(fā)生。
(4)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xù)。因為當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種情緒的時候,你會聚焦在那個情緒或事件上,這樣就賦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強大了。
(5)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于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你對事情的解釋造成了痛苦。
(6)『A事件→B信念、想法→C結(jié)果』:A永遠是中立的,因為同學(xué)的A,發(fā)生在不同人的身上會有不同的C出現(xiàn)。例如,我婆婆看到我時臉色不好(A),我覺得她討厭我(B),我很難過(C)。但是或者我認為她身體不舒服(B),那我還會格外心疼她(C)。
(7)我們每個負面情緒后面,都有一個支持它的思想。因為情緒是身體被我們思想刺激之后而產(chǎn)生的反應(yīng)。每當負面情緒產(chǎn)生,首先要檢視自己負面情緒后面的思想,多半都是不能成立的。
16.什么是“投射”?
(1)當你對某一類人或是它們的行為,特別有意見、特別看不順眼的時候,就是一種自我的投射行為,也是一種逃避策略,其實,他們的那些缺點你都有,只是不承認罷了。
(2)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射出來的結(jié)果。
17.什么可以帶來喜悅?
(1)首先,人的自我覺察就會帶來覺知之光。其次,喜悅是消融負面情緒最好的光。
(2)安排一個散心的旅程,到大自然的懷抱中,享受它那個最接近我們真我的振動頻率。
(3)定靜。定靜是對治我們紛亂思想和負面情緒的最有效的工具。在冥想時,我們的身體如如不動,情緒、思想都在嚴密的監(jiān)控下,你和你的真我可以有短暫的相聚。在這個過程當中,會發(fā)現(xiàn)那些特質(zhì):愛、喜悅、和平。
(4)然后會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逐漸看到讓你喜悅的東西,它們是無所不在的。
17.破解“身份認同”。
(1)我們的事業(yè)、家庭、成就,都不是真正的我,而我卻如此地認同于它們,認為我‘擁有’它們,可是老天爺可以在一瞬間,把它們席卷一空。
(2)覺知是破除身份認同的第一步。先要看到你自己認同于某樣?xùn)|西,如果你能徹底了解到你認同的那些東西,其實不是你,也不屬于你的,你就有可能從這個向外境追逐的噩夢中醒來。
18.如何“心想事成”?
(1)所謂心想事成的第一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東西必須是命中注定該是你的,或是與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類社會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潛意識和真我的層面,破除人生模式,學(xué)好自己該學(xué)的功課,破解你的命運,否則心想事成只是紙上談兵罷了。
(2)當你真心想要一樣?xùn)|西的時候,你身上散發(fā)出來的就是會吸引那樣?xùn)|西的那種振動頻率,然后全宇宙就會聯(lián)合起來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3)不僅僅在思想層面,你必須打心眼兒里渴望這個東西,每次想的時候,都會到了渾然忘我的境界。而且最有威力的是,讓自己隨時隨地都處在你已經(jīng)得到了你想要的東西之后的感受。而且視覺的觀望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每天都在腦海里面演練你已經(jīng)擁有你要的東西的畫面,細節(jié)愈清楚愈好。這樣去觀想并且去經(jīng)歷那種感受,讓你的每個細胞都充滿信心地在召喚它想要的東西……
(4)我們的大腦,分不清此刻它體會到的東西是我們當時實際經(jīng)歷到的,還是我們想象出來或是記憶中的東西。它只是接受到了你振動的頻率,然后用和它相配的事物做出響應(yīng)。
(5)最大的秘密就是,我們用視覺地觀想和自己的感受所發(fā)出的振動頻率是最強的。
(6)外在的努力還是很重要的。雖然這個一個內(nèi)在的旅程和工作,但是我們不能整日在家做白日夢、游手好閑,期待事情會從天上降臨。你的努力不一定有收獲,但是你想要有收獲,就非得付出努力不可。
(7)你要把自己想要的東西定義清楚,這樣宇宙才能知道你究竟想要什么。要言行一致,不要說的、想的是一回事,做出來又是另一回事。
(8)感恩。在你想要的事情還沒有成就的時候,就去感恩、感謝,宇宙就不得不給你了。
19.對未來的思考。
我們一直以來做的,就是去和現(xiàn)實抗爭,對現(xiàn)實不滿,想要改變他人、改變環(huán)境,但都是徒勞無功的,甚至適得其反。我們不知道一切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zhuǎn)地隨之改變。
20.對于婚姻的思考。
(1)其實沒有所謂的‘有一個人,在此生等著你,要和你完成你們累世的盟約’。我們的人生,在適當?shù)碾A段,會有不同的人出現(xiàn),提供你靈魂需要學(xué)習的課題,甚至幫助你完成這個課題。不再寂寞和痛苦了。用痛苦的方式讓你學(xué)習和成長。
(2)不要期待一個人會出現(xiàn)在你的圣母中,滿足你所有的心理需求,從此你就不再寂寞了。沒有這回事。有些親密關(guān)系是業(yè)力關(guān)系,對方扮演黑天使的角色,用痛苦的方式讓你學(xué)習課題。有些伴侶是療愈關(guān)系,對方可以讓你在一個比較理性、溫和,具有安全感的環(huán)境下,療愈你內(nèi)在的一些創(chuàng)傷。這兩種都可以說是靈魂伴侶。
?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們驚鴻一瞥那個一直都在的深層的自己,如此的熟悉又陌生。讓我們和自己真實的源頭越來越近,人生從此變得富有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