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大多數人對待貧窮人都是“何不食肉糜”的態度,許多人對貧窮充滿鄙視的論調是:這年頭只有勤奮,是不可能貧窮,你看哪個工地一個月一萬,月嫂一個月八千,他們窮,明明是懶惰得無可救藥。
我曾經,也有這樣的誤會。直到有一天,我看BBC的紀錄片《為什么貧窮》:全球每年有1億3千萬人誕生,出生在哪通常決定了大多數孩子的命運。從英國到美國,柬埔寨到塞拉利昂,主持人Brain Hill一路行來,見證了一場規模浩大的全球新生兒“出生大樂透”。
貧窮與否的最大的決定因素,是你會不會投胎。做個窮人很容易,你不用投胎到敘利亞那么慘。你隨便到一個中國的西部貧困區,窮人沒有機會上網,看報紙,閱讀。受的教育有限,很多人小學沒畢業就輟學了。窮人懶嗎?他們跋山涉水走幾十里去上學,怎么懶了。可是能考上的,也只有百分之幾?你要說他們可以當月嫂和民工一樣賺高薪。這個紀錄片會告訴你,窮人因為沒錢買報紙,信息閉塞,見識有限。他們甚至不知道,有什么工作是可以賺更多錢,怎么讓自己多賺錢,他們沒有勇氣和能力去改變。這不是他們的錯,貧窮帶來的局限,使他們的世界和眼界只有一個山溝那么大。
他們沒有通往外面的公路,即使有,你跟他說外面的世界更美好他們信嗎?不信,即使有個別人真的出去了,在外面目不識丁,連你認為最基本的普通話都說不好,他們十幾歲就背井離鄉,打日結的短工,賺幾十塊錢,住十塊錢的廉價賓館,或者直接睡在大街上,存不下一分錢,沒飯吃的時候,二十塊錢就可以把身份證賣掉。
他們中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如何回到自己的故鄉,也許終其一生都只能在外顛沛流離,偶有一兩個人回到家鄉,他告訴大家搬磚比種田更賺錢,他仿佛是救世主,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于是大家就又跟著他一起來到山外面,這一代人的孩子終于接受了教育,背上了書包上了學,這些孩子又會發現搬磚這種體力活終其一生都賺不到錢,于是開始做銷售,做汽修,最餐飲,也許他們會天真的以為自己比父母跟加進步,思想更加前衛,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假如他們也同他們的爺爺奶奶生活在窮山溝里,也會復制著他們的一生,進步的不是他們,是社會,時代進步了,他們的生活變好了,但是所在的階級卻不會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只是從只會種土豆變成了只會搬磚。
那些公司的老總,會如同當年的村長一般,他們會指著不屬于你們的大樓,說著一起為之努力,仿佛這座高樓不屬于他,而是屬于你們,他們會壓榨你們的時間,給你們一點點好處,一點點希望,因為現在的你如同你的爺爺奶奶,只知道種土豆能填飽肚子,多耕一畝田,就多了一分收入。現在的富人,會告訴你努力,才有未來,當你用你不多的時間,換來了一份微不足道的收獲,你卻又知道他得到了什么,在體制下的你們,也會在這種生活中庸庸碌碌的過完你們的一生。
而他們,也會對身邊的人指著你說:“何不食肉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