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學妹徐麗跟我抱怨為什么自己一直這么窮,總是沒錢花;當季的衣服從來沒買過,都是等著打折去購兩件;哪家餐廳沒有美團都不敢去吃飯,怕太貴;去超市購物從來都是先看價格,從最便宜的看起,在便宜里面挑個喜歡的;水果都吃當季的,一次也不愿買太多,超過10塊都覺得貴了。酸奶只喝三塊五的,五塊以上就嫌貴。
從小到大一直都是這樣,上學那會兒,花的父母的錢,特別節省。買衣服一套都沒超過100塊,如今上班自己掙錢了,買衣服也還在100塊左右?;瘖y品更是節省,每次用爽膚水和乳液都很小心,一點點就夠了,室友用化妝棉搽臉時,她只用手,因為要把化妝棉浸透都需要蠻多爽膚水,太浪費了。一瓶爽膚水的價格也不太愿意買超過100的,嫌貴。至從有了淘寶后,幾乎沒有在實體店買過衣服,一直生活在收快遞的日子里。
后來交了男朋友,也還是這樣,不一樣的是吃飯除了美團還貨比三家,看看糯米,大眾點評什么的。買衣服也是,不愿意多花男朋友錢,跟男朋友逛街都不太敢試衣服,只是看看,然后自言自語的說,怎么都不適合我,實際上是怕試了買不起。有時候也會嫌棄男朋友也沒有錢,然后就感嘆怎么自己總是這么窮。
徐麗畢業后進了一家私企做行政,工資不高,也就是3000塊錢,除去房租水電1000,自己能夠支配的真的很少,吃飯坐公交每天的錢都是算著過??墒莾赡赀^去了,她的工資也就漲到小四千,還是不夠用啊,看起來平時挺努力的女孩,可是就是掙錢能力太差。即便在三線城市,她也過得不充裕。
因為沒有錢,所以身邊都是些沒錢的朋友,女生之間成為朋友的重要條件就是有相同的消費觀,否則兩個人購物起來就非常的別扭。就拿逛街這件小事來說,消費層次不同,逛的店子就截然不同。女伴最便宜的衣服都是兩三百,就算一起逛街,也不敢去試,其實說到底是陪女伴逛街而已。
所以能成為好朋友的,基本上就是跟自己條件差不多,至少是消費條件,或者是比自己差的。這樣的搭配組合逛街,基本上是會有收獲的,也會比較愉快。
但是并不是從窮人家庭出來的孩子就一定特別節省,有些人是在沒有錢的時候節省,但是自己賺錢后就開始消費升級。所以有時候你會遇到,某個人跟你條件差不多,但是對方的消費能力大于你,你心里會有一絲不爽,會覺得對方活的矯情不真實。
有些時候,你一直窮的原因是因為你可以忍受窮,或者說你已經習慣了低質量的生活。這是種心態,窮人習慣了省錢,因為這種習慣也就減少了賺錢的欲望。賺錢的欲望不強,結果進賬就會少,惡性循環,持續貧窮。
2、
我表妹家境不是特別好,爸媽都是農民工,省吃儉用供她讀書。但是這女孩從小的需求就特別多,買衣服都挑喜歡的,也有點小貴,但是穿起來很顯氣質,也能穿個幾年。她衣服不多,但是每件都很有特色,穿在她身上很合適。
酸奶只固定喝那一兩個牌子,吃的零食也是,其他的零嘴就不太愛吃?;瘖y品也有自己鐘愛的牌子,而且都是整套購買,從她的穿著和打扮看不太出她的家庭狀況。日子雖然過得不是特別小資,但是也是很有意思的。朋友圈里不乏一些美女,而且對方的家境條件都還不錯,經常交流一些穿衣心得,護膚方法等,所以她雖不是天生麗質,但是精與打扮。
很少在淘寶買衣服,每次都會光臨幾個固定的店子,找到自己穿衣風格后,也基本上就喜歡那幾款。她剛畢業那會兒工資也是3000塊,兩年已經漲到6000了,而且自己除了上班,還打了一份臨工,做堅持英語老師,加起來的收入也有七八千了。她甚至可以存點錢,還能自由的花錢,在三線城市,她過得還算不錯。
最近交了一個男朋友,經人介紹認識,對方條件還不錯,比她家境要好很多。但是這女孩也毫不遜色,自己也非常努力,兩個人交流起來完全沒有什么經濟上面的壓迫感。
其實貧窮并不可怕,也不可恥,因為不是每一個人的出身都含著金湯匙,有很多普通人,但是社會的財富是那些不安于貧窮的人創造的,他們想擁有更好的生活,或者她不愿意過低質量的生活,所以努力改變現狀。
而那些習慣貧窮的人,思維里面已經是貧窮的概念,你可以忍受沒有錢的日子,可以忍受穿幾十塊錢的衣服,低質量的護膚品,你的價值也就被無形貶低了。所以不要抱怨自己為什么一直這么窮,只因為你可以忍受而已,窮一時不可怕,可怕的是窮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