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有味道嗎?有。至今還忘不了第一次翻開課本的那股悠悠草香與墨香,伴隨著新鮮與刺激。現在,一到冰雪融化,檐水滴答,殘雪將盡的時侯,我周圍總是彌漫著那股淡淡的書香,沁人心脾。
我八歲讀書,到第二學期才拿到新書。當我把用五分錢硬幣卷成的四棒沉甸甸的硬幣筒交給王老師,眼巴巴瞅著兩本嶄新的散發著油墨香味的語文數學書到我手中,激動得尾巴都翹到了天上。一回家,父親便從大伯家要來報紙,小心謹慎地給我包上書皮,然后在書皮上端端正正寫上書名及我的名字,我半夜醒來都要摸幾次。
我雖愛書,但不會讀書,更不愛讀書。老師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根本是假的,我連“黃金屋”“顏如玉”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只喜歡書上的圖片。五年級時我的學習有了進步,全班共九個學生,老師獎勵前五名,但每次都沒有我。大概是太愛不釋手了,我的課本總是從右下角開始卷曲,越來越嚴重,以至到后來快成了一朵盛開的爆花。接著包書紙掉落,書皮掉落,書紙掉落,到學期末,我的課本也就光榮殉職了。掉落的課本呢,一張可以換一口糖精水,有時瓶口剛磕著牙,一張紙的使命便結束了。母親常說,我的書讓狗讀了,父親干脆說,別人是讀書,我是吃書。
真正發生轉變是在第二個五年級,第一個五年級畢業后,父親看我身材矮小,成績不好,便讓我復讀了一年。我一直認為父親沒啥本事,但他這個決定和他沒讓我畢業后去放馬一樣英明,決定了我的一生。這次我突然茅塞頓開,成績直線上升,自然也就喜歡上了讀書。
臨近畢業時我得到了一部小說,厚厚三大本,忘了是誰的,淡黃色的紙張,散發著濃濃的樟腦味,但很香。書名為《呼家將》,這時我才知道這世上還有一種攝人心魄,令人神魂顛倒的東西叫小說。每到課間,同學們上跳下躥,推桌掀凳,大呼小叫,我則躲到角落,雙手捧書,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課堂上老師昏昏欲睡,心乏氣短,同學們無精打采,蔫不拉幾,我則心潮起伏,跟著呼家英雄智斗奸臣,排兵布陣,加封受賞,樂在其中。一回家便撲在書上,廢寢忘食,母親不識字,看后很高興,常在鄉鄰父親面前夸我。她哪里知道,大考在即,我這種做法和農夫睡覺賭博一樣不務正業,罪大惡極。一個月的時間,我爭分奪秒,廢寢忘食,伴著樟腦味讀完了厚厚的三本書。一抬頭,考試時間到了,但我腦中全是呼延慶、呼延守勇、呼延守信的影子。
考試結束,一不小心,瞎貓逮了個死耗子,名不見經傳的我竟考了個四門全鄉第一,一時名聲雀起。但這不是我最高興的,我最高興的是在大伯家找到了幾本小說。黃中帶黑的書頁中夾著許多風干的牡丹花瓣,暗紅色的花瓣散發著悠悠清香,仍然在延續著昔日的芬芳。這幾本書為歷史演義,分別為《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楊家將》《隋唐英雄傳》,這次我可沒有走馬觀花,囫圇吞棗,八戒吃人參果了。有的是時間,且無后顧之憂,我細嚼慢咽,認真品味,遇到精彩章節,便如牛一樣“反芻”,把我能吸收的營養統統吸收掉,連同花香一同融進我的血液中。山神廟外有棵大杏樹,離地一米主干分為幾枝,最大的一枝如伸開的手掌一樣斜欹出去,正好躺在手心看書。涼風習習,馨香悠悠,我直看得天昏地暗,神情恍惚,意興闌珊才回家。
上了初中,課程驟增,學業逾忙,一天有啃不完的課本,做不完的題,便再無心思讀閑書。偶爾得到一本作文書,便細嚼慢咽,翻來覆去地讀。
初中畢業,順利考上師范,束縛我的僵繩完全解開,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輕松。這時,我迎來了我的第二個閱讀高峰。堂哥福祥因讀小說荒廢了學業,這些小說卻成了我的饕餮大餐。整個假期,都在金庸古龍梁羽生等名家創造的武俠江湖中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行俠仗義。我每天下午都去林中放馬,馬吃草,我看書。書讀多了,我便非常羨慕那些俠客,仗劍去國,劫富濟貪,除暴安良,“十里殺一人,千里不留形”,那份瀟灑,那份超脫,那份飄逸,令我心馳神往。那時我就像堂吉訶德一樣,頗有點走火入魔。讀著讀著,我便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大俠,形神灑脫,武功高墻,飛檐走壁,除奸懲惡,最后英雄救美,抱得美人回,歸隱山林……突然打個激靈,我的馬呢?一次我又在神遊,馬兒熱乎乎的嘴唇吻著我的臉,“啾啾啾”打著響鼻,醒過來,已暮色四合。
師范四年,迎來了我的閱讀高峰,在初中翻了雪山,過了草地,如今走到平原,自然會更加珍惜。我終日以書為帆,在古今中外文學名著中遨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勤不必說,苦卻未必,與古今中外大師們跨越了時空,促膝長談,實為一樂事。
七里墩有個租書屋,專門租借武俠小說,價格便宜。但我一次都沒去過,那些三教九流,五花八門的武俠名著已不能滿足我的胃口。校門外有個書灘,賣的全是倒版書,厚厚的一本名著價格僅為原裝正版的三分之一,紙張差,但香味依舊,這正是我們這些貧寒學子的好去處。我是那兒的常客,隔三岔五地去,每回去都有所收獲,少則一二本,多則三五本。許多中外名著、詩詞歌賦都是從那兒淘來的。一次專門去市區買衣服,正好看到個書店,不由自主進去。在半價區里看到幾本喜歡的書,便毫不猶豫地買了。回校的路上,提著沉甸甸的五本《史記》《古文觀止》《古詩觀止》,心里美滋滋的,踏實無比。買書花去了我的大量生活費,直接導致我面黃肌瘦,形容枯槁,但我“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樂在其中,晏如也。
一段時間,我深深迷戀上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文學,我醉心傾慕于陶淵明的淡泊,王子猷的隨性,謝安的雅量,嵇康的孤傲,阮藉的狂放,劉伶的豪邁……這些人物三三兩兩,日日夜夜與我相伴。培根說“讀書可以塑造性格”,這話是真的,“建安風骨”、“魏晉風流”對我一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的邋遢、孤傲、自負、不思進取就是那時逐漸養成的。學校對面的菜園里,后面的杮子林中、半山腰,南郭寺下面的松林中,都是我廣闊的書房。我的書,便有了瓜果的味道。
學校后面山麓處有片墳地,松柏蒼翠,芳草萋萋,孤墳累累,極為陰森恐怖。每個周末東方破曉,我便手提兩熱餅,踏著幽微星光上山,躺在墳堆荒草中間,在梟鳥怪鳴中伴著松香飽讀詩書禮易錦繡文章。讀著樂府名歌《孔雀東南飛》,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李密的《陳情表》,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我竟情不自禁,淚流滿面,有辱斯文。但書讓我心中升騰起一股浩然正氣,無懼冢中朽骨。我常像古人一樣胡思亂想:若遇惡鬼,我捉而烹之,若遇狐仙,我笑而納之,亦不快哉!豈不知,蓬頭垢面,形容枯槁,衣衫破舊的我,早成了別人眼中的孤魂野鬼。
師范四年,買了許多書,堆在一起,快成一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黃生亦曰:“書非借不能讀也”,同學來借,必慷慨相送,那些書,如今就像我的腦中一樣,所剩無幾。
參加工作后,我選擇教語文。別人大多對這一工作嗤之以鼻,動輒怨天尤人,叫苦不迭,更有甚者告誡學生“千萬別做老師,做老師也千萬別做語文老師”。我卻對這一選擇無怨無悔,并情有獨鐘,樂在其中,既為教書育人,也為自娛自樂,不忘初心。可惜,近幾年結婚生子,養家糊口,忙于俗務,與悠悠書香背道而馳,漸行漸遠,實在罪該萬死!現在我要重拾詩書,充實自我。
蘇軾說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多年與悠悠書香相伴,窮困潦倒,粗繒大布倒常裹我身,但從沒感到“氣”多“華”,只是眼鏡片越來越厚,現在快要五谷不分,六親不認了。不過,回想起與書香相伴的日子,深感世事精彩,不虛此行,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