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丘吉爾之前,政治家在我心里的形象一直是:冷靜、運籌帷幄、精于計算,他們身居茅廬、調兵遣將,平衡各方勢力,最終取得勝利。英國首相丘吉爾,世界大戰期間帶領英國走向勝利的偉大政治家,應該也是這樣的人。可是,最近讀了他寫的《帝國之心 丘吉爾自傳 我的早年生活》,才了解到,這個偉大的歷史人物是那樣的勇敢、富有激情、雄心勃勃、充滿智慧。
勇氣似乎是他與生俱來的品質。在他的自傳里,你看不到任何對于戰爭、疾病、黨爭的恐懼。一絲這樣的感覺都沒有。他對戰爭總是“充滿激情,渴望親歷一場戰爭,渴望見證歷史時刻”這樣的心理活動描述,對身體上的病痛,比如摔壞了一個腎,他也只是輕描淡寫,仿佛在說別人的事情,這件事似乎沒有在他生命中留下陰影。對于公開競選、參與選拔過程中一些反對的聲音,別人的不看好、不認可,他也能夠非常理性的看待,他會用雄辯和實力去贏得競爭,面對不被認可和理解他也是積極的爭取、不陷入在情緒里。讀他的自傳,你會感受到他的心胸博大,對時政有著非常與眾不同的有智慧的看法。他極少為自己的事、為死亡的危險而情緒波動,他一直都在追求冒險、渴望親歷戰爭,他也總能夠在非常危險的時刻將死生置之度外,冷靜的解決問題,而且他的運氣也非常的好,上帝也一直在庇佑他,他經歷過槍林彈雨,當過戰俘還越獄過,但最終都能夠安全的歸來。
這樣擁有強大內心、勇氣十足、卓越膽識的人,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呢?他的這本自傳給了我們觀察偉人童年、青少年、成年的重要素材。
他出生貴族,父親乃至祖父都是英國的上流社會階層。從小他就可以接觸到大部分的英國貴族、名流政客,聽他們與父親對時政的看法,從小就有了深厚的政治底蘊和高度。父母非常重視他的教育,雖然家庭不是非常的富裕,卻讓他從小去最貴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不過事實證明,最好的教育未必是最適合自己的,他在嚴苛的老師教育下學習無所建樹,后來換了學校才有所改善)。得益于家族的貴族背景和父親母親的強大政治資源,丘吉爾從小就認識并結交了很多政界名流,視野也比大部分人更開闊,更重要的是他潛移默化的有了良好的思維方式。
他敢于冒險,經歷豐富。他喜歡騎馬、討論戰術,也喜歡閱讀哲學、歷史、軍事、地理、英語、物理等多門學科。他就讀軍校,然后參加了與布爾人的多次戰爭。他總是勇氣十足,渴望戰爭。他也喜歡排兵布陣,享受戰勝的快樂。但他并非嗜血狂魔,他很快就領悟到戰爭的真諦。他在自傳中寫到,“我站在臺上演講,告訴聽眾們戰爭不可避免,是公平正當的;自由黨不應該反對戰爭,正式因為他們的態度,戰爭的進展才困難重重;我們必須勇敢無畏,一往直前,等到戰爭結束后,處理問題時又應該寬宏大量。”他能夠堅持他自己的想法,不會屈從于政黨之間的壓力。這份自信是那么的強大。
他還是個不怕折騰,甚至不喜歡一帆風順的人。面對曲折、逆境,他覺得自己總能學到一些東西。對于好運的伴隨,他說“幸好,好運不會始終與我們如影隨形,不然生活就變得平淡無奇了”。這就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的胸懷和氣度。他總喜歡在困難中堅守,在失敗中積累智慧。在蘇丹戰役的最后時刻,英軍將要直接攻打德爾維希首都,丘吉爾非常渴望為這戰役貢獻自己的力量,但他遇到了大人物的抵制,一些人開始對他有偏見,英國司令基欽納爵士不批準他參加恩圖曼戰役。丘吉爾非常想參加,他動用了一切力量,他母親幫忙接二連三邀請當時的達官顯貴赴宴,還親自寫信給這位將軍,但將軍婉拒了。后來索爾茲伯里首相欣賞丘吉爾寫的一篇文章,與丘吉爾會面談話,丘吉爾后來請他幫忙和基欽那將軍溝通,可是還是沒成,可是丘吉爾就是不放棄,最后找到了他們家的故交,一位法官夫人,利用另一位爵士(伍德爵士)與基欽那爵士的矛盾,激將法讓他捍衛自己的特權挺身而出,最終丘吉爾成功進入第二十一輕騎兵團。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丘吉爾是多么堅韌不拔,不害怕困難啊。
想到我們普通人,特別是現代的年輕人,都希望做事情快速成功,一夜暴富,好運連連,面對挫折,缺乏抗擊打能力。瞻仰偉人,我們要告訴自己,你必須雄心勃勃,但是你一定要堅持不懈,只有在這樣,機會才會垂青與你。
沛文作于2018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