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閱讀的時候感受到痛苦,那都是真實的?!薄洲群?/p>
東南網(wǎng)消息,熱銷長篇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作者,26歲的臺灣女作家林奕含自縊身亡,曝光背后原因,與多年前補習(xí)班名師誘奸相關(guān)。
在此之前,我不了解林奕含,也沒看過她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直到看到她自殺的消息占據(jù)網(wǎng)絡(luò),然后才關(guān)注到她,關(guān)注到她自殺前八天接受采訪的視頻。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講述的是房思琪被補習(xí)班老師性侵而最終發(fā)瘋的故事,故事里的房思琪十三歲,美麗,精致,心中充滿柔情。
但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精致善良就會善待于你。相反,很多不好的東西可能正是因為這些而被掩蓋,被隱藏。
一個如此精致的小孩是不會說出去的,因為這太臟了。
于是,那些見不得人的陰暗,得以繼續(xù)陰暗地流淌。故事里有房思琪遭遇的,并不止是房思琪一個人。
"那年,她們十三歲。"
然而,書寫房思琪們的林奕含并不想控訴和反抗,她甚至對揭露誘奸者”李國華“們本身興趣并不大。視頻里的她,溫和柔弱,表面看,并不像是那種懷有強烈愛憎的人。
“所以這絕對不是一本憤怒的書,一本控訴的書。”
只是,在采訪中能如此平靜溫和地敘述強暴誘奸這一話題的林奕含,八天后就自縊身亡。
“(如果你)在閱讀的時候感受到痛苦,那都是真實的?!?/strong>
“當(dāng)你在閱讀中遇到痛苦和不舒服,我希望你不要認(rèn)為‘幸好是一本小說’而放下它,我希望你能與思琪感同身受。”
原來,書中的房思琪,真的就是作者林奕含。書中房思琪的遭遇,真的就是林奕含的遭遇,雖然經(jīng)過藝術(shù)的加工處理。
一直以來,我總以為一個人能將深藏心底的某件事平靜地說出來。那么,無論當(dāng)年那件事曾如何地傷害過TA,到現(xiàn)在都應(yīng)該已得到緩解。
正是基于這樣的一些想法,所以在池塘之底的文字中,我一直鼓勵來信者說出內(nèi)心的那些難以面對的痛苦與問題。
但看來林奕含并不是如此,看著視頻上她的言談舉止,恐怕沒人會想到幾天后她會決定離開這個世界。
或許,有的時候無論我們怎么努力,我們都只看能到水面的平靜,卻永遠(yuǎn)難以觸摸到平靜水面下的暗流涌動。
那么,既然林奕含并不想在小說中表達(dá)憤怒和控訴,那么她想表達(dá)什么?
其實小說中的補習(xí)班老師李國華,并不是通常人們眼中狼師的模樣。相反,在林奕含筆下:“李老師最高,深目峨嵋,狀如愁胡,既文既博,亦玄亦史”,而且,他會和她們討論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爾瑪佐夫兄弟,會給她們整篇地背《長恨歌》……
情竇初開,對美好東西充滿幻想的小女生們,在這樣的李國華面前,是沒什么抵抗力的。
“思琪她注定會終將走向毀滅且不可回頭,正是因為她心中充滿了柔情,她有欲望,有愛,甚至最終她心中還有性?!痹诓稍L中,林奕含這樣說道。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書中的房思琪,愛上了誘奸強暴她的狼師李國華,而現(xiàn)實中的林奕含,大概也是如此。
“(如果你)在閱讀的時候感受到痛苦,那都是真實的?!?/p>
隨著心理學(xué)的普及,我們都開始知道斯德哥爾摩綜合癥,開始明白為什么人質(zhì)會愛上劫匪,有研究甚至表明:女性愛上強暴她的人,實際上是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在部落沖突中,作為女性愛上虜掠強暴你的人,會讓你有更大概率活下來。
甚至,有的被強奸者在被強奸的時候,不光有身體所承受的傷害,不光有內(nèi)心里強烈的恥辱,同時,還可能有快感,甚至是高潮。
在這里,推薦“英國的那些事兒”轉(zhuǎn)載的一篇文章:http://wemedia.ifeng.com/14666864/wemedia.shtml
很多時候,那樣的反應(yīng)會給受害者帶來強烈的恥辱感。很多受害者終其一生,都在自我懷疑和屈辱中苦苦掙扎。
更何況,書中的房思琪是如此的美麗精致,如此地充滿柔情。我們又如何能夠讓她愛上那樣一個人,又如何讓她在內(nèi)心里接受自己愛上那樣的一個人?而且,被李國華那樣對待的受害者,遠(yuǎn)非房思琪一人,那樣對待房思琪們的狼師,也遠(yuǎn)不止李國華一位。
在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里,有這樣一段對話:
英文老師問物理老師:“你還是那個想當(dāng)歌星的?幾年了?太厲害了,維持這么久,這樣跟回家找老婆有什么不一樣。”
數(shù)學(xué)老師開口了:“我已經(jīng)上過三個啦啦隊長了,再一個就大滿貫了?!?/p>
英文老師說:“我就是來者不拒,我不懂你們在堅持什么,你們比她們還矜持。”
……
雖然說小說是虛構(gòu)的藝術(shù),真實的狀況未必惡劣到這個地步,但那已足夠摧毀少女們的美好幻想。我想,如果不了解到這些,房思琪們或許還可以自我欺騙:或許這就是愛,他虛偽,他下作,他強暴了我,但他是愛我的。
[圖片上傳中。。。(3)]
只是這樣冷血的現(xiàn)實,連一點點自我安慰的借口,都不能給房思琪,也不能給林奕含。
于是,在強烈的內(nèi)心沖突下,書中的房思琪瘋了,于是,在強烈的內(nèi)心沖突下,現(xiàn)實中的林奕含雖然能在采訪中跟人溫和平靜地談?wù)摃械娜宋?,但幾天后,最終還是自縊而亡。
所以,這真的不是控訴,甚至都不能算是憤怒。她的小說,乃至她本人,都只是在冷靜到冰冷地展現(xiàn)一些東西: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承受那些來自他人的傷害。但更讓我們不堪承受的,是內(nèi)心自我的沖突與殺伐。
如果人的自我真的存在,而你所了解的自我在你看來又是骯臟的、墮落的,你能否還愿意接受那樣的自我?
人本主義心理學(xué)的一整套理論,其實都是建立在“人是有自我意識”這一假設(shè)前提下的。
記得看完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之后,李小多老師寫了一篇影評:《對不起,我只是不能與自己和解》。
其實,與自我和解,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到最后,精致柔情的房思琪和林奕含,都沒辦法接受那樣的自我,然后,她們都以某種方式——或者瘋或者死——將自己的自我,從這個世界上抹去。
人真的有自我意識嗎?慢慢的,我也開始對此而感到懷疑,科學(xué)研究的指向,似乎越來越傾向于否定這一點。
在這里,姑且借用網(wǎng)友“科學(xué)家種太陽”的一句話結(jié)尾:“每個男性,都是潛在的強奸犯?!?/strong>
所以,請保護(hù)好你的家人,特別是孩子。
因為有的人太精致,根本沒辦法與自我達(dá)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