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常常聽說巧妹子讀了大學,工資也就三五千,婚后辭職帶娃,讀書沒有什么用,這已經不是知識改變命運的時代了。
你看那強子,初中沒畢業,做玉石生意,車都幾臺了,別墅砌得多漂亮。
讀書沒用,以后我的孩子想讀就讀,不想讀也隨他去。
其實大家都只看到表面,巧妹子雖然讀了大學,可是平時只是考試劃劃重點,臨時抱抱佛腳,考試是過了,分數也不錯,還拿了獎學金。
可是她并沒有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過是死記硬背了四年。閑暇時間也就是約約朋友,談談戀愛,其它一無所獲。
而強子,雖然初中沒讀完,可是他性格活潑開朗,愛與人結交,懂得與人合作,情商非常高。
所以一路得到很多幫助,生意場上摸爬滾打,不屈不撓,終于在經濟上有所成績。
知識到底能不能改變命運?
這個問題真是一個好問題,就像很多人懂很多道理,可是你能不能活的很精彩?
看過愛情小說能不能在愛情里一帆風順?知道很多數學公式,能不能成為數學家?看過星星,能不能成為天文學家?
讀過很長時間的書,你能不能活得更輕松?請注意:讀書時間長,比如讀到大學,研究生,并不代表知識掌握得更多更透徹。
如果只是為了考試和分數而讀書,學到的知識也是過眼云煙,考完就忘了的短時記憶,對以后的工作也沒有什么指導性意義。
學習知識,第一個字是"學"。我們上課是學,閱讀是學,人生各種經歷都是學。
第二個字是"習",是練習的意思。我們學到別人總結的知識,看到的觀點理念,都還不是自己的。
只有不斷練習,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或者提供思路,思維方式,自身不斷實踐,根據自身情況,又不斷調節和總結,才能算學習到知識。
千萬不要手上抱著幾本書,家里藏了幾百書,就以為自己學富五車了。看再多的書,沒有自己的思考,和反復練習,過幾日,就連書名你都會忘記,更別說學習到里面的知識。
知識還能不能改變命運。
能!
前提是你如何確定自己學習到了足夠多知識,或者學習到的知識不是陳舊的,腐朽的,片面的,具有欺騙性的。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被自己的固有思維模式和思維結構所控制。
認定了一樣東西,就不能接受它的反面。我的爸爸和媽媽,終身的矛盾在于只忠于一種已有知識。
比如生活的瑣事:米飯必須是硬的,菜必須是咸的,臘肉必須是大塊的,家里必須是男主外女主內的....
霧滿攔江說過:這世界最可怕的是,只有一種觀點。
不能接受與自己觀點有沖擊的知識,那么就無需不滿現狀,你的現狀應該是你最享受的狀態,不是嗎?
往往不是。人很多時候是很多個矛盾體,一面不滿現狀,一面不能接受新事物新觀點。
一面唾棄富有的人冷漠無情,一面渴望一夜暴富也不錯。
一面想要功成名就,一面只想好吃懶做。
好吃懶做,是每個人的天性,你可以保持這種天性,過著簡單粗暴的生活,也可以摒棄這種天性,跨向更有品質的人生。
這是每個人的選擇,無所謂對錯,只要你享受自己選擇的狀態,這就是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