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出來的要講出來,講出來的又能要上出來,上出來的還要寫出來,東北特級教師劉海軍老師的一句話,讓我陷入了沉思。
圖片發自簡書App
現實中,有的老師上課上的非常好,但讓講,尤其根據所上的課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講出來,卻也些牽強;有的老師講座了,講解了非常精彩,但讓其真實地上節課,卻渾身冒汗;能講能上的老師,卻又不一定能把所上、所思、所想整理成資料,再寫下來成為能交流的文章。
東北特級教師劉海軍,象吳正憲老師等那么多的名家一樣,首先實踐做課,隨后跟著是針對自己課堂思考、思想的解說,下午又幾個鐘頭的講座,這正是他說的上面幾句話的最后詮釋,也不正是我所追求的目標嗎。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本人認為能上、能講、能寫是教師的最高目標的體現,是教師中的精品老師,這個過程也會讓我們提升的更快,更高。也許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象劉老師說的:多次鍛煉促成長,通宵達旦總在想,教案改的變了樣,雕蟲小技累夠嗆;也許會遭到質疑,因為天、地、人都是會變的,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你的課堂不一定每次都是什么結果或效果。想到原來也有過這樣的活動,有的名家上的課也會有這樣那樣的遺憾,當時就有許多老師撇嘴,我想說的是“不服你試試!”。
但在經過自己的“悟”“思”“改”“寫”后,一定會根據自己的性格、思維特點,尋找到自己的教學主張,達到他說的經歷四:抓住主張做靈魂,教育教學才有根,一條主線連成串,道法自然很關鍵。到這時,我們就會抓住“靈魂”去靈活地進入到教學之中,并又促進了自己的“講”和“寫”,這三方面互相扶助,相得益彰。
上出來的講出來,講出來的上出來,上出來的寫出來,這才是名師的成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