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偏差:表現最好的最容易被看見。即我們眼里只能看見幸存者。
輸掉的人在哪里:輸掉的人完全從樣本中消失,或是從未在樣本中出現
為什么看不到輸家有兩個原因:
輸家自動退出或無法出現在該領域,則無法在該領域發聲;
例:笑來老師說的,在大漲前撐不下去離場的人,他們自然無法繼續發出聲音;
例:沒有能力入住曼哈頓社區的人自然無法在這個沒有失敗者的地方發生。
統計樣本的人自動忽略輸家。
例:無數打字機前的猴子全部被忽略,只看得見打出《伊利亞特》敘事詩的那只猴子。
例:馬克一家只看得見入曼哈頓社區的成功者,卻忽略了無法入住該社區的99.5%的其他美國人。
例:把錢投到一群經濟人中表現比較差的人身上,而獲得遠高于緊抱贏家經理人的“賬面策略”。
以上策略分析有個嚴重的缺點:他們的樣本中只有幸存者,而缺少已退出這一行的經理人。
即表現轉好的經理人會帶來賬面收益,而表現不好以至退出這一行的經理人不會留在樣本中,這就造成了“幸存者偏差”。
對你的啟發是什么?
我們有多少是基于“打出《伊利亞特》敘事詩的猴子”而作出的決策?卻自以為掌握了必勝的法寶,寄希望于這只猴子繼續打出《奧德賽》敘事詩。
不能盲目的根據過往的經驗及資料而作出判斷、決策,而應該從“幸存者偏差”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決策選出的是不是一只猴子。
印象深刻的?句話是哪句話?
“我們經歷的現實只是所有可能出現的隨機歷史中的一個,我們卻誤將它當作最具代表性的,忘了還有其他可能性”
我們分析成功總是分析“成功者”之所有成功,看起來似乎沒什么不對,但是我們忽略的是,有無數個持相同策略的“失敗者”,如此的分析完全沒有意義。
所以在分析“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同時,將無數“失敗者”也納入樣板分析,以區分出這是5只猴子中寫出《伊利亞特》敘事詩的猴子,還是無數打字機前寫出《伊利亞特》敘事詩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