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思無邪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注釋】
1)成:促成
2)美:好事
3)惡:壞事
4)反是:與此相反
【譯文】
孔子說:“君子會促成別人的好事,而不會成全別人的壞事。小人的做法與這相反。”
【理解與思考】
顏回陪著孔子到鄒邑宰家做客,邑宰給孔子講了一樁案件,原告是一個財主,被告是一對年輕的男女,財主說年輕女子是他剛剛娶的小妾,可是年輕男子半路殺出搶走了他的小妾,年輕男子辯稱,自己和女子十歲的時候就定了親,財主見女子長得好看強行納其為妾,那搶親的本應該就是財主,邑宰一聽就明白了,財主仗勢欺人逼婚搶親,就判一對年輕人為合法夫妻,對財主重打四十大板作為懲罰,講完之后邑宰問孔子這個案子自己處理的怎么樣。孔子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你這是君子的做法啊!”這就是君子成人之美的故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這句話在程樹德的《論語集釋》中是有解釋的,他經過考證認為這句話是一句古人的成語,而非孔子獨創出來的,是當時的一個品德的標準。其實這句話也是古代流傳到現在還能活著的一句格言,只是現在我們聽到的基本都是前面的半句,“君子成人之美”后面的“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很少有人提到了,那么前面的這半句話也就成為很多人求人辦事的借口,每當求人的時候都會說“君子成人之美你就幫我辦了吧。”之類的話,但是這件事其實只是從求人的那個人單方面認為是“成人之美”,如果被求的人做了,那會不會是“成人之惡”呢?“旁觀者清”大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以后再答應替人做事的時候就要想全面了,否則君子沒做成,你可能就做成了“小人反正是”中的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