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閱讀習慣之9/100)
復盤的習慣對個人和組織都有重要意義,在《復盤》這本書中講了六大功能。
一、同一個坑只掉一次
避免自己犯同樣的錯誤。書里舉了一個例子,因為自己的秘書與老板的秘書不和,導致自己辦事效率降低。這讓我想起我的單位里,如果你跟辦公室搞不好關系的話,估計想開成一次會議都很難,更別提其他資源的使用了,當然要是辦公室在領導面前給你穿個小鞋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常說,人不會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就是因為被絆倒一次之后,有了經驗,才能防止二次發生。
二、固化流程
在實踐中發現的一些好的做法,成熟的做事方式,都可以固化下來。最典型的就是泰勒制了,通過對生產過程進行分析,分解生產動作,得出可以的工序,最佳的工位設置,最合理的勞動定額,標準化的操作方法,最合適的勞動工具,才導致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福特公司所引導的流水線生產就是這一思想的產物。流水線就是典型的固話流程。
任正非正式在華為引入IBM設計系統時說過:先僵化,后優化,再固話。
?三、從亂打中確定目標
聯想控股的公司拉卡拉的總裁孫陶然說:“創業過程是蒙著打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復盤很重要。邊做邊復盤,不斷反思過程,才能有小弟總結得失,使過去的成敗對未來更有價值,成為繼續發展的動力?!?/p>
四、看清問題的本質
TCL并購湯姆遜彩電業務敗點分析,作者認分析了五個方面的原因:
1.誤判彩電行業趨勢。2005年下半年開始,CRT電視不再受歡迎,緊接著是平板電視的崛起。TCL在并購之前并未進行充分調研,況且并購后人家也沒把這個技術給他。
2.對法國政策不了解,導致人事成本巨大。歐美地區裁員十分困難,必須提前3個月通知,還得支付高額賠償金。如果要解決老弱病殘的員工,必須優先安排工作,意味著裁員優先裁掉年輕人,因為年輕力壯好找工作。無奈,裁員也不可行。
3.文化難融合。語言不同,溝通不易,溝通時間長,一個簡單事情,需要開很多次很長的會,往往還達不成共識。
4.沒有及時改進自己運作企業的習慣。蛇吞象式的并購成功要點在于,你如果能證明自己在這一領域的賺錢能力比他們強,他們就聽你的,如果不聽你的,你就一步步淘汰掉。但是TCL憑什么證明自己比湯姆遜賺錢能力強。TCL只是拿出習慣的運作模式,問題這一套模式在西方市場并不適用,不適用,人家自然不會乖乖聽話的。
5.并購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首先是法國人員解聘政策,白紙黑字事情,事前完全可以掌控;其次文化難于融合,事前也是完全可以想到,歐美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顯然有啊;最后就是環境的改變并未引起TCL的管理和決策上的改進。
五、發現新知識和新思路
人類的知識有三類:基因知識、文化知識和原子知識(個體分立的知識)?;蛑R很容易理解,就是通過遺傳得來,生來就會的,它是本能的部分;文化知識,就是在一定環境中潛移默化形成的知識,是環境塑造的,是本民族活著群體演進而來的;原子知識,就是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屬于自己的知識,一般通過實踐、學別人做事,總結他人經驗,從書本上學,也可以聽別人培訓課程等等方式?;蛑R和文化知識都屬于無意識情況下習得的,原子知識無論是用哪種方式學,看書和復盤都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
柳傳志說,我們想書本學、想別人學,只占到30%,剩下的70%都是向自己學。復盤就是像自己學的最佳方式,一個不會復盤的人,就無法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提高,也就不可能增長自己的才能,改進自己的思考,更無法面對以后的挑戰。
六、認清自我,提高品性。
這里的自我不僅指自己,還指組織。復盤次數多了,反思反省的經歷也就多了,面對事情,不會輕率,而會深思,不會輕浮,而會沉穩。這就是品行的提升,改變自己的氣質。
每進行一次復盤都是對自己思維的一次訓練。當我們復盤得出的結論被用在工作中并取得成效,我們將感覺到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