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老師最近出了一本新書《躍遷》,他在得到APP上有個專欄《超級個體》,我是他的訂閱用戶,這本書很多思想來源于專欄文章。專欄更新快一年了,如果按照《超級個體》的定義,跟學一年了,我整個人應該會有質的變化,但是好像沒有,我并沒有變成那個超級個體。也許,可以用時間這個理由作為借口,可以講成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根據每個人的個性會有所差異。
當我拿到《躍遷》這本書,而且只字不差地看完這本書,又再次在萬維鋼老師的得到訂閱專欄《精英日課》讀到他為這本書寫的推薦序言《鳥類學家想告訴鳥類的話》時,發現高手的洞見真是不一般。一個鳥類學家和鳥類,形象的把作者和讀者帶入。從邏輯上講,鳥想要飛并不一定需要鳥類學家的幫忙,但是不是鳥類學家就沒必要研究鳥這個物種呢?這就是萬老師這篇文章的精髓,用高手的思維教我們怎么讀者本書,用好書中的方法論,最后讓我們能飛得更好。他給出了三個意見:
“模仿”和“創造”
“方法”和“事業”
“全面”和“一點”
有人看到一個新方法,就想既然有人這么干成功了,就照葫蘆畫瓢,并沒有考慮是不是真的把方法學到家了。跟著做只是學了把式,可能并沒有學到精神。真正的學是去思考:這個方法、理論還可以用到什么地方?如果把新方法用到不同地方解決了問題,就是一個創造、創新。這個辦法記得在李笑來老師的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里也有類似的說法,他講到寫作時如何收集素材,素材的原文提供了一個用處,在收集的時候一定要在說明里多寫一句話,這個還可以用在說明地方?其實我們看很多文章,你會有這個好像在哪兒聽過或者見過的感覺,可能這時你看到的東西就是你腦子里的那個意識記憶東西的變種而已。創造能讓我們對方法理解的更深,進而可能產生新的思想。
理解方法和事業這對詞,要先知道成功的公式:
成績=事業乘以方法
要特別注意中間的符號不是加法,而是乘法,也就意味著光有方法沒有事業,或者光有事業而不鉆研方法,都會在取得好成績上打折扣。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會卡在有一份事業上,會更加注重方法的打磨,殊不知習得的那些方法如果用在當下的工作上使不上多少力,這是提醒我們先建立一份事業,光有讀書、總結方法這個勤奮是不夠的,跳出低水平勤奮。感覺在事業上沒有太多進步的人,就要意識到可能是方法需要改進了。
“全面”和“一點”我的理解是不要整天想著憋大招,要能做到邊學邊用,先用起來。在用的過程中去思考,改進用的方法,提煉用的思想,創建自己的洞見。可能你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但是現在這個時代不是拼誰知道的多,而是看誰思考的深入,誰會用。這個世界是一個大的反饋系統,無論是正反饋還是負反饋,我們要善于從“用一點“中捕捉到反饋,然后去改進。這就是一個刻意練習的過程。
再次讀完萬老師的這篇推薦序言,對照三點意見,我覺得我沒有把他的方法學到。我自己對讀這本書,就是一個幻想,只是站在了很小的地方去讀這本書,覺得在這個小地方讀書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了,比別人多就是厲害的表現。
讀書給人一面鏡子,好書更是一面高清鏡,能把一個人照的明晃晃的,你會很容易看到自己與高手的差距。得到的幾位作者都陸續出了新書,萬維鋼老師的《高手:精英的見識和我們的時代》、李笑來老師的《財富自由之路》、古典老師的《躍遷》,三本書都是高手講成為高手的方法論,我個人覺得,在讀書的時候,如果能把三本書一起讀,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在某些看法上,你會從三個方面得到三種不同的視角解讀,這個比你把整本書都背下來有用多了。
既然有鳥類學家在研究各種飛的方法,我覺得我們應該學做一只飛的更高的鳥,也許還要做一只會進化的鳥,在飛的過程中,進化成另一種生物。
轉述自得到萬維鋼老師專欄《精英日課》第二季006課《鳥類學家想告訴鳥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