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向往說:“我們還要顧及商店的生意,流動資金有限,先聽聽小的項目吧。”
林慧于是從皮包里取出一大疊資料,介紹項目的情況:他們在Mount Waverley看中了二間土地面積較大的連在一起的舊house,按計劃,他們要將舊屋推倒,然后在上面建四間Town house……(此外省略122個字)。
向往和羅小曼聽完后,覺得這種規模的投資不會影響商店的運作,當即表示很有興趣參與。
交代完合作的細節后,陳文對向往和羅小曼說:“根據我們對市場數據的分析,澳洲的樓市已經開始呈上升趨勢,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夠站在金融的高度上,充分運用現有的資金和銀行的杠桿作用,把握時機,未來非常值得期待。”
向往第一次聽到“金融的高度”這種提法,似有茅塞頓開之快感。他突然覺得,以前只專注于運用現金流去運作規模有限的生意,而忽視了從銀行貸款而帶來的巨大的杠桿效應,自己的思維模式是不是已經out了?
有一天,向往與吳偉在舊店里相遇,二位侃爺又興致勃勃地坐在商場的咖啡廳里聊了起來。向往對吳偉說:“你有沒有聽陳文講過關于金融高度的理念?”吳偉說:“聽過。你是怎么理解這一高論的?”向往說:“我的理解是:他的意思是說,只要我們能跑贏時間,那么我們從銀行借錢所要付出的利息其實是微不足道的。我們不要只算計眼前的繩頭小利,而應該放眼未來,高屋建瓴,徹底將通貨膨脹制服。換言之,就是一定要想辦法以錢賺錢,而不是僅僅憑人力去苦干。”吳偉想了想,說:“講到底,其實還是數學范疇的問題。”向往說:“不要說得那么抽象,回到現實中來,你是否考慮過將部分資金投入到目前開始復蘇的房地產上,分散你的投資風險?”吳偉笑道:“我以前在中國投資過房地產,一塌糊涂。算命先生說我命里缺金缺土,不宜搞房地產。”向往說:“此一時彼一時也。你不會那么迷信算命先生說的話吧?”吳偉說:“我覺得我目前認定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目標是沒有錯的。宜將剩勇追窮寇,現在我正是要集中力量拓展零售大業的時候,房地產我暫時不會考慮。更何況,樓市本身也是有風險的,沒有人可以擔保這個市場只升不降。”向往“哦”了一聲,覺得吳偉的話也合情合理。
再說義烏那批貨在幾間店里賣得比想象中還好,尤其是其中有十幾款的提花連褲襪銷得特別猛。向往嘗試到一些大公司去跑推銷,結果有一家知名的連鎖店提出要跟他們長期訂貨。這樣一來,從義烏運來的這批貨便不夠用了。羅小曼對向往說:“經過這次嘗試,我更加明白我們應該怎樣選貨了。看來我們要馬上再去義烏一次,有針對性地重新再訂一批貨。”向往說:“還有很多事情現在要等著處理,我們必須速去速回。”羅小曼說:“事不宜遲,馬上去訂機票吧。”
一周之后,向往和羅小曼匆匆趕往墨爾本機場。辦好手續后,離航班起飛的時間還有一個小時。他們無所事事,于是便在機場的免稅店到處轉轉。突然,向往的眼睛定住了。眼前的一個身影,竟是那樣的熟悉。難道這是真的嗎?
向往站立了好一會兒,才慢慢地走近她,輕聲地問:“你還好嗎?”
她轉過頭來,吃了一驚,過了幾秒鐘后才說:“原來是你。我曾經也想過,我天天站在這個機場免稅店里,遲早有一天會遇上你的。”
向往望著趙靜,欲言又止。過了一會兒,他輕聲問道:“我記得Michael 以前是在Ansett航空公司任職的,但我從報紙上看到消息說Ansett后來停止營運了……”
趙靜很平靜地說:“是的,是有這么回事。但在Ansett倒閉之前,我和Michael 已經離婚了。”
空氣好象突然凝固了。沉默了幾秒鐘后,趙靜問:“你現在怎么樣了?”
向往說:“在奮斗中。”
這時羅小曼也走了過來,她笑著問向往:“你們以前認識?”
向往介紹說:“她是趙靜; 這位是羅小曼,我的太太。”
趙靜和羅小曼大方地握了握手。羅小曼說:“原來你就是趙靜,聽向往提到過你,幸會。”
趙靜望著羅小曼,想說什么,但一時沒有開口。羅小曼微笑著對趙靜說:“我想買一瓶紅酒送給朋友,不如你幫我選一款?”
趙靜微微一笑,說:“好啊,我覺得這款Penfolds bin389送給朋友作手禮很合適。”說完她到貨架上拿了一瓶紅酒遞給羅小曼。羅小曼說:“好的,就要這瓶吧。”
買好酒后,向往和羅小曼要趕去登機了。他們和趙靜熱情地道別,并互相交換了電話號碼。趙靜黙默地望著他們漸漸遠去的背影,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