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完美主義,完成勝過完美

昨天,閨蜜找我訴苦,馬上到露肉的季節了,可是自己身上的肥肉一斤還沒少呢,我聽了特別驚訝,她從3月中旬就制定了減肥計劃,下載了薄荷軟件,專門查找了低熱量食物,做了食譜規劃和運動方案,并且還曬過自己的跑步記錄,這份計劃加執行力,怎么也至少瘦了2斤吧,我同事的計劃還沒她周全,都已經瘦了快5斤了,閨蜜聽完,苦笑到:計劃堅持了不到2天,覺得不夠完美,又在知乎查找了各種減肥方法,包括哥本哈根,輕斷食,生酮飲食……還有各種運動方案,改來改去,改到崩潰,還是覺得不夠滿意,再說,運動滿頭大汗太痛苦了,她想找個能優雅地健康地快速減肥的好方法。

結果可想而知,優雅地健康地快速減肥?這么多附加條件,這么完美的目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閨蜜的減肥計劃就這么在計劃中滅亡了。

精致的完美主義,讓我們忍受不了任何瑕疵,使我們不敢輕易做出行動,而不行動,正是一切拖延的本質原因。

如果你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想改變拖延,克服完美主義,想擁有積極有效的行動,不妨從斯蒂芬·蓋斯的這本《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中去尋找答案。


很多人對斯蒂芬·蓋斯可能會感到陌生,但是說起他寫的《微習慣》,大家或多或少聽過,要養成健身的習慣,從每天一個俯臥撐開始,要養成讀書的習慣,從每天讀1頁書開始,要養成寫作的習慣,從每天寫50個字開始,這種小到不可能失敗的任務,更能讓我們持續堅持,并且在不知不覺中做的更多。

正如微習慣策略的高效一樣,斯蒂芬·蓋斯在《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中,首次根據思維方式對完美主義進行分類(過高期待、糾結不放、認同需求、過失擔憂、行動顧慮),不管你是哪種類型的完美主義者,都可以從中找到簡單有效,切實可行的方法策略。

以下三種方法策略對我這個資深的拖延癥患者的影響最大,希望也能給你帶來幫助。

1.過高期待:降低標準才能知足常樂

很多時候,我們想完成一個比較大的目標時,總是想制定一個非常完美的計劃,尋找一個特別高效的方法,做出一個非常好的結果,特別是當這個目標本身有不少人關注時,因此我們收集各種數據方法,以確保這個目標從計劃開始,就不會有任何瑕疵,結果導致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在方法查找和計劃制定上,留給行動的時間少之又少,最終結果也往往很不理想。

所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當我們降低對于目標、計劃、方法、結果的標準時,行動起點就會變低,很容易邁出第一步,而很多事情的關鍵就在于邁出第一步。

最近我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個副業,一份社交電商的微創業項目,因為我對此沒有任何經驗,完全是個小白,所以我沒有立很大的目標,對自己的要求很低,只要在朋友圈每天發一條分享,每個月有開單,有收入就行,這很容易做到,所以我做的很輕松很快樂,沒有任何壓力,結果如何呢?今天是我為創業的第19天,每天的分享為我帶來的收入已經突破了500,遠超預期。

降低標準能讓我們開始行動,唯有行動,才能帶來改變。

2.認同需求:增強自信是關鍵

缺乏自尊和自信的人,總是從外界尋找許可和認同,他們希望每個人都喜歡自己,做任何舉動,都會想到他人的評價,他們不敢做自己,他們只想做別人眼中的那個會被喜歡的自己。

孩子不敢奔跑吵鬧,只能做父母喜歡的乖寶寶,因為孩子沒有在父母那里得到足夠的愛,他只有壓抑活潑好動的天性,才能換來父母的肯定和笑容。

一個一直追求外界認同長大的孩子,他的內心是缺失的,即使是在健康關愛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也會在別的班學生、別人家老公、別的員工的聲音中迷失自身價值。

要想快速建立自信,可以用三種自信法:

化學法:保持自信的身姿,姿態伸展,打開胸膛,挺直軀干,僅僅2分鐘,體內的睪酮會上升20%,皮質醇下降25%,自信指數發生明顯變化。

很多演講達人在上臺之前都會做一些動作,伸展身軀,高舉雙臂,正是用了這個方法,以此增強自信,提高上臺之后的演講感染力。

假裝自信:收起顧慮,像一個自信的人一樣思考和做事,裝的越像越好,裝的越久越會真假難分,假自信成功逆襲為真自信。

這條我深有體會,幾年前,當我剛成為公司管理者時,我覺得自己資歷淺,很不自信,特別對于比我年長的老員工,安排工作時總會有些顧慮,不敢放手做策劃和管理,好在公司給予我很大的信任和支持,為了公司發展,我就假裝自己是已經工作多年,經驗足夠豐富的老骨干,那么,在各種情況下,他會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如此,我負責的項目進展很快,我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調整參照標準:如果自身能力不易提升,不如降低標準,不少人的幸福是比較來的,不少人的優點是與別人的缺點比較來的,將參照標準降低,等于變相將自己的能力提高,這種自我欺騙式的自信往往來的更快,更有效果。

3.過失擔憂:用二進制思維開啟行動

艾爾·弗蘭肯曾經說過:“過失是人類無法擺脫的特質,請務必接受你的過失,畢竟,最寶貴的經驗往往都需要付出痛苦的代價。即使是致命的過失,至少也可以為他人提供前車之鑒。”

有些人不敢演講,是怕自己在臺上出丑,有些人不敢追求自己心儀的對象,是怕被拒絕,有些人不敢付出太多努力,是怕失敗后再也找不到借口。

對結果的擔憂往往會阻止我們采取行動,二進制思維是讓我們改變思維模式,不在以結果成敗作為判斷,而以行為本身作為判斷標準,只要做了就是1,沒做就是0。

只要上臺演講,就是成功,無論結果如何,只要對心儀的對象表白,就是成功,無論結果如何,只要努力去做了,就是成功,無論結果如何。

只要行動了,你就是成功,哪怕結果是失敗的,你也能從失敗中積累經驗教訓,這不正是黑匣子思維嗎?錯誤也是學習的機會。對于任何事情,將思維模式調整為二進制,去做,就是1,就是成功。

當然,除了以上的方法策略,本書還提供了大量其他的方法,在這些方法的實施過程中,最好結合微習慣策略,以最小不可失敗的行為模式去嘗試,對于完美主義者,要打破心魔,開始以一種看起來很笨拙的方式去行動,除了改變思維模式,更重要的是行動本身,因為實驗表明,行動比思維對情緒的影響要大一倍,而完美主義者之所以拖延,往往因為受到情緒的影響。

人生是一場未知的旅行,每個人的起點和終點都是相同的,最重要的是中間的過程,當一個追求他人認同的完美主義者脫去外衣,開始關注過程,開始探討努力,開始承認一些不足,這些不完美,卻會成為成長的積淀,在一生中熠熠生輝。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