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有個同事就把在筆記本上記筆記發(fā)揮的淋漓盡致,他把平時軟件里面的菜單是怎么用的,都一一記在筆記本上,當時我們幾個都沒有這樣做,因為總覺得一項工具用的時間長了都會熟能生巧的,就像Ctrl C和Ctrl V一樣,但是事實證明不是的,有時候遇到不常用的工具這時候卻忘記怎么用了,我們就會去問他,他會把他記得東西再翻出來看,這時候領(lǐng)導(dǎo)看到了就會說“你還記筆記啊”,我同事就會很謙虛的說“因為我記憶力不好,總會忘記”,這事件就告訴我們一句老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件事的結(jié)果就直接導(dǎo)致每個人在領(lǐng)導(dǎo)心目中的印象,而且當之無愧的是他比我們先升高工,只有付出了精力與時間,才能得到更多的回報。
奧野宣之,他獨創(chuàng)的信息整理術(shù)和智慧創(chuàng)造法在商務(wù)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在利用新聞出版經(jīng)驗進行網(wǎng)絡(luò)與雜志專欄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jié)目和論壇中。
記得在讀夏丐尊和葉圣陶合著的《文心》的時候里面也有提到摘錄句子寫在筆記本上:從讀過的文章中把自己所喜歡的抄在一本小冊子里,短篇的如詩詞之類全抄,長篇的只選抄一節(jié),帶在身邊,無事時獨自讀著背著玩,隨時覺得有新意味可以發(fā)現(xiàn)。可見記錄對寫作是很有用處的。
在奧野宣之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通常我們在書上做記號有很多種,可能每個人用的方法都不一樣,在閱讀的同時在文章上劃線,還要用多色筆做記號,這樣一心倆用是很有難度的,因為在拿起筆的瞬間,集中在書上的注意力會被分散。而且,如果沒有筆就不能讀書,那么讀書也就失去了“隨時隨地都能享受和吸收知識”的樂趣。
那么應(yīng)該怎么樣在書中做記號呢?這本書中介紹了“篩選程序”,分階段把最重要的內(nèi)容篩選出來,也就是做標記的三個步驟:
1.通讀-一邊閱讀,一邊把覺得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2.重讀-讀完一遍后,再把折角的幾頁重新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很好,就把那一頁另一個角也折起來。
3.標記-再重新讀一遍折起上下兩角的幾頁,如果第三次閱讀后仍然覺得值得一讀,就用筆在上面做記號。接下來,再讀一遍3標記的內(nèi)容,把最后還是無法舍棄的內(nèi)容抄在讀書筆記上就可以了。
在進行標記那一步驟的時候可以用不同的畫線方式對標記的對象進行區(qū)分:
普通直線:用于“重要” “客觀上很重要” “暫時先畫出”的情況。
波浪線:用于“非常重要” “主觀覺得值得重視” “想記住這里,以后加以運用”的情況。
圓圈:用來圈出重要的專有名詞,關(guān)鍵詞,關(guān)鍵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內(nèi)容。
這本書介紹的標記就這三種,因為如果線條太多了話會影響我們重讀的心情,所以最好盡量少畫線。
想想我之前在沒有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通常會拿一本書拿一只筆在手里,就像書里說到的一樣,集中在書上的注意力就會分散;還比如我會看到好的句子就用筆畫下來,畫的太多的話就會影響重讀時的心情和書的美感。這時候我就會用書里說到的方法,折角。
這本書介紹了一種“蔥鮪(讀wei三聲)火鍋式”的讀書筆記法,(即蔥段金槍魚火鍋,是以蔥和金槍魚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蔥段屬于配菜而非調(diào)料)之所以把這種讀書筆記取名為火鍋,就是因我們只要做摘抄和評論,摘抄部分用圓圈“○”表示,而用自己的語言對摘抄部分的評論和感想用五角星“☆”表示。這樣就會一目了然的在筆記本上看出哪些是書上的原句,哪些是自己的感想和評論。如果這樣做,重讀的時候就不會分不清是摘抄還是評論了。
作者奧野宣之還說到了,如果讀的是純實用技巧書,可以不去摘抄,而是直接標記“☆”并總結(jié)要點。如果是小說等休閑讀物,可以直接分條書寫自己對本書的想法。摘抄的好處可以促進加深對書的記憶還可以加深理解,幫助自己進行原創(chuàng)文章或思想的輸出。
比如說我讀完這本書后,我想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了向?qū)Ψ絺鬟_自己想說的內(nèi)容,我會自覺得把雜亂無章的想法組織起來,或者要努力回想書中的內(nèi)容,然后才能通順的說或者寫出來,這算是最常見的思想輸出。因為我們知道即使掌握再多的信息,如果不去積極輸出,也無法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養(yǎng)成重讀筆記的習慣,因為當時摘抄的對象是當時自己認為很重要的段落,評論的對象是當時自己的問題,思想和表現(xiàn)力,當我們拿起筆記再次重讀的時候,我們自己會經(jīng)歷一些事,發(fā)生一些改變或者讀了其它的一些書,因為我們每天都會在日常生活中收獲一些新的知識,從而有了不同的見解。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為了堅持寫讀書筆記而走形式主義。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要踏實的寫筆記,并真正理解書的內(nèi)容。
作者奧野宣之特別在最后第五章給我們介紹了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19個技巧,還推薦了一些很實用的筆記本,便簽本,還有小到各種筆。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購買。
我把在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奧野宣之讀過的書列舉一部分出來:
板坂元的《思考的技術(shù)·繪畫的技術(shù)》;吉村武彥的《大和王叔》;杰西卡.威廉姆斯的《決定人類未來的50件事》;井上夏的《書的命運》;山崎元的《上兩年班就辭職》;亞瑟.叔本華的《論讀書》;三島由紀夫的《為了年輕的武士們》;齊藤美奈子的《名作背后的故事》;岡倉天心得《茶之書的》;磯天和一的《書齋曼茶羅》;阿蘭的《幸福散論》;卡雷爾.恰佩克的《各種各樣的人》;喬治.奧威爾的《一九八四》;伏木亨的《濃香與美味的秘密》;詹姆斯.韋伯.揚的《創(chuàng)意的生成》;城繁幸的《工作三年就辭職,那個年輕人去哪兒了》;岡田斗司夫的《別以為自己永遠是胖子》;赫爾曼.梅爾維爾的《白鯨》;等等。。。
最后借用書中的話“人類是健忘的生物,就連昨天吃過的飯都需要認真回憶才能想起來。”所以讓我們認真選擇每一本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書,然后真摯地與每一本書對話,努力從書中學到知識吧。這本書教會了我很多,而且我也在認真實施中,希望對大家的閱讀也能起到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