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靜下心來讀一本小說,那些看了開篇就知道結(jié)局的套路,讓閱讀變得十分乏味。
知道《一個人的朝圣》,是一個羞于啟齒的巧合,高中時期語文老師要求交讀書筆記,在豆瓣上看到這本書的一篇讀后感寫得很精彩,就在完全沒有讀過這本書的情況下,抄下了那篇讀后感。現(xiàn)在拿起這本書,是送給一位同學(xué)的禮物,我卻先翻看了起來。
想象中的,這本該是描寫一個人虔誠的文章。
是么?
先一頁頁地翻閱品味吧。
男主人公哈羅德收到了二十年前的好友奎尼描述自己生命因為癌癥即將走到盡頭的來信,他寫好了回信,要去寄信,路過一個又一個郵筒,離家越來越遠,卻忽然決定從這英國最西南的地方走去奎尼在的東北。他希望奎尼等著他的到來,堅持下去。
沒有準備,沒有計劃,真正的說走就走。離開他一直生活的城鎮(zhèn),離開在兒子走后與他形同陌路的妻子,離開得很輕易,行走得卻很艱難。
從一開始沒有理由的自信,到自我懷疑,遇見了給他勇氣的路人,再一次堅定地行走,身體已經(jīng)無法支撐,幫助他的人卻仍舊存在,好轉(zhuǎn)后再一次的出發(fā),一次次的自我懷疑,再重樹信心…后來他成名了,他的故事感染了很多人,一向不愿交際的他開始在鏡頭前頻頻出現(xiàn),即使內(nèi)心并不情愿。有人加入到他的隊伍中,但他們理解他么?他們的陪伴漸漸成為他行走的阻礙,反而沒有了行走的意義。
那么,我就從這里,開始說起吧。
一個平庸一生甚至懦弱的男人,想要在晚年做一件有意義不一樣的事情——走路,走很多路,盡管他唯一的親人,他的妻子并不會支持他。他開始走路的理由,我至今仍舊不能接受和理解,為什么會固執(zhí)的相信只要走到那里,朋友就會活下去呢?但,他的決定或許本就不為了朋友,而是內(nèi)心隱隱的自私想法,他想要讓妻子,讓已經(jīng)不在的兒子,更重要的讓他自己,刮目相看。
這場行走開始于一個瞬間的想法。不假思索,就這樣開始。
這是對的么?不計較后果的沖動的開始,大多數(shù)理性的人們都不會這樣選擇。被理性主導(dǎo)的人們會讓這個世界更快地向前發(fā)展,他們考慮得周到又詳盡,力求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世界需要他們,精密地計算每一步。但,他們自己呢?沒有沖動過,沒有因為沖動而邁出腳步,他們會不會因為那些沒有開始就無疾而終的心情感到失落?會不會因為一絲不茍、井井有條的生活而感到無趣?哈德羅一直很理性,小心翼翼與每個人保持著恰當(dāng)?shù)木嚯x。但他讓感性的情緒牽引過他兩次,第一次是年輕時主動走向吸引著他的妻子,第二次是這次,晚年時固執(zhí)地行走。
最后他的朋友還是離開了,她甚至無法開口和他說一句話。所以哈德羅的行走就是無意義的了么?誰來評價這件事的意義?那些新聞媒體、還是哈德羅那些并不真正理解 他的追隨者?他們總說他是“朝圣者”,但他并沒有宗教信仰,他只是為了朋友更是為了自己行走。意義。人們總是太過于強調(diào)每一件事情的意義,當(dāng)目的性如此明顯,那些路程中的鳥語花香又該讓誰去發(fā)現(xiàn)呢?總該花點時間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或者說在別人看來沒有意義的事情,那時候,時間才是屬于自己的,人們總說一生很短,但近百年的時光其實也很長,很多時間我們都在意這別人的眼光,去完成他們心中口中所謂有意義的事情,我們自己呢?讓心靈在山間田野游蕩,看日出彩虹晚霞日落,我只要行走就好,我可以回憶經(jīng)歷的所有,也可以忘記所有想想未來模糊的樣子,再沒有塵世的束縛。為什么不把時間給自己留一點呢?我想對于哈德羅來說此行意義非凡,他想通了許多,懂得了許多難得的珍貴,會覺得悔恨遺憾,但再沒有迷茫,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終于不再迷茫。
哈德羅的妻子叫莫琳。在我的腦海里這該是一個美麗的女人,她四十年前在舞會上對哈德羅一見鐘情,我甚至可以體會當(dāng)她看見哈德羅主動向她走來時,她努力想要矜持卻仍舊忍不住漾開的笑容。少女情懷在哪里都是一樣的。莫琳的家人并不喜歡哈德羅,但一個被寵愛的女孩的傾心執(zhí)著,怎么會被這些反對打敗。他們在一起,結(jié)婚生子。但哈德羅面對自己的兒子竟然也是膽小又懦弱的,他甚至很少抱兒子,這便是莫琳日后與他分歧的引子。與兒子發(fā)生的許多故事讓哈德羅晚年想起來痛苦不已,不論他是怎樣做父親的,不論他究竟是不是一個好的父親,有一點不會被質(zhì)疑,他愛他的兒子,所以才會在日后遇見一個同樣年紀的男孩覺得那么親切。不過,他再也無法彌補,逝去的年輕生命離開了就不會給他懺悔的機會。兒子的離世讓莫琳無法接受,她搬離和丈夫共枕眠的房間,在客房度過了20年。這20年他們貌合神離,年輕時甜膩的愛情最終被打敗了。但,真的被打敗了么?一直不愿接受兒子去世的莫琳,在哈德羅離開家行走時才發(fā)覺,自己并不能離開丈夫,也不得不真正從沒有兒子的生活里清醒過來,他的丈夫要做一件一生都沒有做過的勇敢的事情,為了另外一個女人。她起初不相信,到最后覺得驕傲。這二十年來她所有的冷漠也只是因為覺得哈德羅不會離開的。他離開了,她才會覺得害怕,才會默默搬回他們的房間,才會發(fā)覺,原來我還愛著你。“有恃無恐”這是在我看來愛情里最可怕卻也最幸福的事情。它是一種信任卻更是一種傷害,當(dāng)所有激情變成生活的平淡時,“有恃無恐”會帶來無盡的疲憊,怎能指望永遠的寬容和驕縱呢?還好莫琳察覺了,我想對于莫琳來說哈德羅的行走再好不過了,讓她重新意識到生活還在繼續(xù)并非停留在二十年前,讓她看見了她所期待的哈德羅,更讓她又一次看清自己對哈德羅的深愛。還好,還不晚,他也愛著她。
最后,說說哈德羅此行中的路人吧。他們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們的故事與他們的外表沒有關(guān)系。就像我們每天遇見的每一個普通人一樣,我們并不相熟,但我知道他們總有些特別的事情,總有繁花點綴的春光也總有冷風(fēng)呼嘯的寒冬。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但在我的故事里,他們只是過路人,我叫不出名字的過路人。我在他們的故事里,也是同樣。所以,我們都沒什么特別。我們的光芒無法萬丈,我們不能夠改變世界,我們引起的關(guān)注不會持續(xù)發(fā)酵;但,我們并非為這些而生活,我走的每一步路不是為了在陌生的土地上印下我會被后人淹沒的足跡,而是將路上的風(fēng)景印進我的眼中我的心中,或許還有夢中。這可能太自私了,我不否認這樣的自私,如果能將自己活好,讓所愛之人幸福,如果我之熱愛都會盛開,這就會是我所有的滿足。
最不喜歡的自然是只為功力成名的那些硬要與哈德羅同行的人,他們不了解他的開始,不在乎他的結(jié)局,又憑什么與他為伴呢?但這樣的人又實在太多,一不小心我們就會成為別人更上一層的踏板,我們阻礙不了,抵擋不住,甚至有可能成為這樣的人。怎么去改變這個事實,我并不知道,只是偶爾想一想童年最純白的自己吧,不為任何目的只要自己開心的自己。
故事說到這里,也要結(jié)束了。哈德羅將走路這件事變成了勇氣的決定,動容了我和許許多多的人。走路是簡單的,我們生活里大部分事情都是簡單的,但其實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勇氣。我們這樣生活,這樣努力的生活,活成最好的模樣,本就是一件勇氣可嘉的事情。
我想起哈德羅的樣子,覺得他一定穿著帆船鞋和莫琳牽著手在行走。
有清風(fēng),有笑聲,有回憶。
還有,其實誰都沒有變的一顆,純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