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去年的文章)
我有一輛飛鴿牌自行車,是從部隊轉業到民航好多年之后才買上,用到退休,快三十年了。這輛自行車伴我度過了熾熱的青年和人生成熟的壯年。后來又陪我度過好幾年的退休時光。車的容顏有了很大改變,鋼釬生了一層厚銹,每隔一段時間我都要對它認真擦洗一番。
?每當用上這輛車時,我就聯想到剛來民航時的一些往事。記得最深的印象:飛上天不覺難,可在地面吃飯卻發愁。住在首都機場南大樓,而空勤灶在老候機室,步行快也要40多分鐘,一天三頓加上往返,每天花在吃飯路途要用3個多小時,雖然談不上跋涉之苦,可時間真是耗費不起!
由于飛行人員不允許在外用餐,況且那時糧票也緊,只好天天步行軍,往返在機場路上。看到有自行車的同志就特別羨慕,如果能順路用車馱自己一程就高興得不得了。碰上一位有事的飛行員執行任務,能把自行車讓我用一天,那感激之情難以言表。
可見,我那時多么渴望自己早一點擁有一輛自行車。
后來從北京的一總隊調到了太原的二總隊,仍然沒有自行車。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自行車屬統購而緊缺物件,每年飛行隊(四、五十人)也只分發到2-3張自行車票。登記買自行車的人只增不減,發票順序先老后新,先職工后干部。登記排隊八年,車票號能穩拿到手了,此時,我又成為兼職政工干部,得把機會讓給別人。還是自己的教員急在眼里,明在心里,想我所需。正好,他停飛后調到后勤機關,發給他一張自行車票,他知道自行車能以舊換新,十分欣喜,但很快覺得舊車也能再騎幾年,便痛快決定打電話要我去拿票。我見教員真誠,也沒多推辭,當晚湊足工業卷和錢,次日一早就趕到太原市買回了這輛珍貴的加重自行車。
同宿舍的航友見我有了自行車,都閃動新奇和羨慕的眼光,為我欣喜。有的說我的教員真好!有的問我這輛車能否公用?我爽快承諾:這輛車既是屬于我的,也是屬于大家的!我們還訂了條原則:家屬來隊探親優先使用。
后來這輛車還真用到了派場,騎著它開會,到機場看天氣,親屬來隊探親用它載人托物、甚至進城……使用頻率之高,私車公用,車子有了毛病有人修理,壞了部件有人去買,有了灰塵有人去擦洗。給我印象最深的這輛車還隨機到長沙執行過航測任務(看天氣、接機組、值班),成為名符其實的“公車”。
我從太原調到天津,許多物件留到了山西,但這輛自行車我不舍不離空運到天津。我仍然騎著它上下班,到機場看航友,到張貴莊購物,到郵局取款。我退休后,它陪伴我到運動場健身,到賓館會客。一位局領導見到我笑稱說:老首長該買輛轎車了!我說:騎著它方便,節省汽油,環保,還能健身呢!直到2004年,退休同事在一起聚會,許多同志勸我,年齡大了,為了安全,這輛自行車才光榮退休。
現在,這輛自行車放在樓下能避雨的地方,雖然不騎了,但我仍經常擦拭。回想騎過這輛自行車的飛行員、家屬數不清多少人,這些人有的到了地方,更多的人留在民航,大多數成為國航、南方、東方航空公司骨干,有的開專機,有的擔任過集團公司總經理、書記,還有的不幸去世……每逢看到這輛自行車,往事就像電影一樣,不斷在腦中回放,回憶起可敬的教員、可愛的航友,和那段物質貧乏但共同奮斗的火熱歲月。
謹以此文獻給艱苦歲月中的民航老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