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書上所有文章都是給自己看的,資料可能有問題,請慎看。
指標與字典解釋:
1)機動車:可分類為汽車及汽車列車、摩托車及輕便摩托車、拖拉機運輸機組、輪式專用機械車、農用運輸車和電動車等。
2)民用汽車:根據汽車所有者的不同分為個人(私人)汽車、單位汽車;根據汽車的使用性質分為營運汽車、非營運汽車和特種汽車;
3)旅游周轉量:旅客人數與平均運送距離的乘積。1噸公里=10人公里
4)民航客運量:也稱機場旅客運輸量,意為出港人數;
5)機場旅客吞吐量:意為進出港人數總和
6)中航/南航/東航/海航:中航集團包括國航、國貨航、深航、山東航、昆明航和西藏航;東航集團包括東航、中貨航、上航,東航江蘇、中聯航、東航武漢和幸福航空;南航集團包括南航、廈航、貴州航空、汕頭航空、重慶航空、河北航空和珠海航空;海航集團包括海南航空、首都航、天津航、揚子江快運、新華航空、祥鵬航空、西部航空、長安航空、福州航空、烏魯木齊航空、北部灣航空、桂林航空和新華航空控股有限公司
7)通航城市:A、B兩個城市間有直飛航班(非直達),即可稱A與B為通航城市。如因存在CTU-SFO,CTU-SHE-YVR定期航線,那么舊金山、溫哥華都可被定義為成都的通航城市。
航點:航點是以機場為計算單位。由于存在一市多場的情況,因此通航城市數<=航點數。航線:航線是以航空公司運營航點為單位計算的;如:CTU同時與北京兩場PEK,NAY都有定期直飛航班,因此CTU與北京互為通航城市,但CTU到北京卻有兩個航點。
航線:航線是以航空公司運營航點為單位計算的;如兩個航點之間有不同航空公司運營定期直飛航班,那么被統計為多條航線。以CTU-NRT為例,因為同時有ANA, CA, 3U三家不同航空公司飛,因此CTU-NRT的航線數為三條,而非一條。
航班:兩個航點之間飛行器實際飛行次數,不管定期航班還是臨時包機,每趟航班都有航班號。
一條航線可能有多躺航班。
總結:航班數>>=航線數>=航點數>=通航城市數
8)飛機起降架次:單位時間內航班起飛和降落的次數。機場的飛機起降架次反映機場的載運能力和水平,表現出機場工作人員和機場跑道的繁忙程度
9)民用航空:通常分為通用航空業務和運輸航空業務兩類。在中國,發展快速、應用成熟的是運輸航空業務,其中運輸航空公司進行經營的商業航班和航空郵件等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10)通用航空:通常是指使用各類航空器,如飛機、直升機、氣球或飛艇等,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
11)航空器:分為飛機、旋翼機、滑翔機、輕于空氣的航空器和初級飛機等五種類型。
12)城區是指“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而市轄區內的農村地帶,并不計入城區范疇。
相關資料:
1、八大國家中心城市與城市交通樞紐
八大國家中心城市:
37個國家級流通節點城市:
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福州、廈門、南昌、濟南、青島、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南寧、海口、重慶、成都、貴陽、昆明、拉薩、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
國家一級綜合交通樞紐: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西安六個。
民航、普鐵、高鐵、公路規劃(具體看數據來源的規劃文件):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根據《“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到2020年,普通鐵路網覆蓋20萬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鐵路網基本覆蓋50萬以上人口城市,動車組列車承擔鐵路客運量比重60%(目前是46),高速鐵路覆蓋80%以上的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的城市;普通國道基本覆蓋縣城,國家高速公路基本覆蓋20萬以上人口城市;民用運輸機場數量達260個左右(現狀214),通用機場數500個。鐵路、高速公路、民航運輸機場基本覆蓋城區常住人口20萬以上的城市。推進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的城市軌道交通成網。形成3大世界級機場群、10個國際樞紐、29個區域樞紐。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城市建成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100%。到2020年,高速鐵路將覆蓋超過113個大城市(包括超大城市)。基本建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中原、成渝、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鐵路網。這意味著到2020年,高速鐵路將覆蓋超過113個大城市(包括超大城市)
加快建設哈爾濱、深圳、昆明、成都、重慶、西安、烏魯木齊等國際航空樞紐。有序推進天津、大連、秦皇島、青島、上海、廈門、廣州、深圳、北海、三亞、重慶、武漢等郵輪碼頭建設。
以偏遠地區、地面交通不便地區、自然災害多發地區、農產品主產區、主要林區和旅游景區等為重點,推進200個以上通用機場建設。
現狀:全國還有900多個縣沒有國道連接,有18個新增的城鎮人口在20萬以上的城市和29個地級行政中心未實現與國家高速公路相連接;郵政普遍服務營業場所總數達5.4萬處,村郵站總數達21萬個。快遞服務營業網點達18.3萬處。全國鄉鎮快遞服務營業網點覆蓋率達70%。高速鐵路覆蓋百萬人口以上城市比例達65%。截至到2014年11月,浙江已在主要城市成功布放E郵站1527個,在農村已建成并投入運營村郵站2.6萬個,信息化村郵站1萬多個。
有哪些城市有高鐵,普鐵,地鐵,公交,和城區常住人口有關,記得看自己整理的一篇和《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16》
城市交通排行榜:
2、交通運輸行業整體報告
2017年春運:從1月13日起至2月21日止,共40天,全國旅客發送量約29.8億人次。鐵路3.57億人次(12%,15年是10.5%),增長9.7%,其中高鐵發送1.8億人次,占國家鐵路發送人數的51.4%。道路25.21億人次(84.6%,15年是86%),水路4397.6萬人次,民航共運送旅客5904萬人次(2%,15年是1.7%),執行航班55.2萬余班,平均客座率達84.2%。
1)2015年末客運量:
全國客運量:總客運量為1943271萬人(除去民航部分總為1899653,194億,日均5324萬)。鐵路客運量為13%-253484萬(253億,日均694.5萬),公路為83%-1619097萬(162億,日均4436萬),水運為1.4%-27072萬(2億,日均74萬),民航為2.2%-43618萬(4億,日均119.5萬)。全國旅客周轉量:總旅客周轉量為30059億公里,鐵路旅客周轉量為11961億公里(上升),公路為10743億公里(下降),水運為73億公里(下降),民航為7282億公里(上升)。
上海客運量:總客運量為13844(少了民航數據)萬(日均38萬,占全國的0.7%,平均是61279萬即各省平均3%,最高的是江蘇四川都占7%還有江蘇浙江河南湖南廣東),鐵路為70%-9692萬(日均26.6萬),公路為27%-3766萬(日均10萬),水運為3%-386萬(日均1萬)。北京總客運量為62849萬(日均172萬,占全國的3%),鐵路客運量為12918萬(日均35.4萬),公路為49931萬(日均136.8萬)。上海鐵路旅客周轉量為88.95萬,公路為125萬,水運為0.81萬。北京鐵路旅客周轉量為149.31萬,公路為130萬。
2)汽車擁有量
2015年底數據:
截至2015年底,全國民用汽車擁有量為16284萬,私人汽車為14099.其他機動車擁有量為9570。
民用汽車16284萬:平均各省是525萬。北京533萬,河北6.6%-1075萬,山東1510萬,浙江1120萬,上海282萬,江蘇1240萬,廣東1471萬。
民用汽車中載人汽車14095萬:北京498萬,河北923萬,山東1339萬,浙江1012萬,上海256萬,江蘇1143萬,廣東1290萬。
民用汽車中載貨汽車2066萬,北京31萬,上海19萬,江蘇90萬,浙江104萬,山東165萬,河北147萬,廣東74萬,河南129萬。
民用汽車中機動車駕駛員32853萬,北京977萬,河北1746萬,遼寧1134萬,上海650萬,浙江1776萬,江蘇2385萬。
私人汽車(載人和載客)? 為14099萬。私人載客汽車90%-12737萬,私人載貨汽車9%-1330萬。北京載人汽車429萬,上海208萬,浙江910萬,廣東1181萬;載貨汽車共133萬,北京9萬,上海0.25萬,浙江65萬,廣東109萬。
北京為439萬/429(常住人口為2171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61輛),上海為208萬(常住人口是2415萬,每百戶家庭擁有26輛),浙江976萬(常住人口為5539萬,每百戶家庭擁有53輛),江蘇1070萬(常住人口為7976萬,每百戶家庭擁有40輛),廣東1292萬(常住人口為10849萬,每百戶家庭擁有36輛),天津234.68萬(常住人口為1547萬,每百戶家庭擁有45.5輛),河北976.65萬(常住人口為7425萬,每百戶家庭擁有39.46輛),四川676萬(常住人口為8204萬,每百戶家庭擁有25輛),山東1352萬(常住人口為9847萬,每百戶家庭擁有41輛),內蒙古334.9(常住人口2511萬,每百戶家庭擁有40輛);
可以看出,汽車擁有率各個省排名為:北京/浙江/天津/山東/江蘇 內蒙古/廣東。注意的是,汽車雖然上牌照可以不限制戶口,但是汽車擁有量受各地上牌照政策限制影響。上海主要原因在于上海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實行牌照拍賣政 策,此后牌照價格一路走高。另外上海對外地牌照車限制沒有那么嚴苛,所以上海很多人都是掛外地車牌。
最新公安部的交通數據是:
截至2016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9億輛,其中汽車1.94億輛;機動車駕駛人3.6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超過3.1億人。小型載客汽車保有量達1.5億輛,其中,以個人名義登記的小型載客汽車(私家車)超過1.4億輛。私家車總量達1.46億輛,每百戶家庭擁有36輛?(我算了下是1.47/(14.8/3)=30)。
全國有49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18個城市超200萬輛,6個城市超300萬輛。其中汽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的18個城市依次是
北京(常住人口為2171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65.6輛)、
成都(常住人口為1465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84輛)、
重慶(常住人口為3048.43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31輛)、
上海(常住人口為2415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40輛)、
深圳(常住人口為1191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80輛)、
蘇州(常住人口為1061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61輛)、
天津(常住人口為1061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88.7輛)、
鄭州(常住人口為957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84輛)、
西安(常住人口為883.2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83輛)、
杭州(常住人口為918.8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76輛)、
武漢(常住人口為1076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64輛)
廣州(常住人口為1404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74輛)、
石家莊(常住人口為1078.46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63輛)、
東莞(常住人口為826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81輛)、
南京(常住人口為827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80.5輛)、
青島(常住人口為827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80.5輛)、
寧波(常住人口為787.5萬,即每百戶家庭擁有77.7輛)、
佛山。
2016年,小型載客汽車達1.6億輛,其中,以個人名義登記的小型載客汽車(私家車)達到1.46億輛,占小型載客汽車的92.60%。
與2015年相比,私家車增加2208萬輛,增長15.08%。全國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36輛私家車,成都、深圳、蘇州等城市每百戶家庭擁有私家車超過70輛。
至去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9億輛,其中汽車1.94億輛,非機動車0.86億;機動車駕駛人3.6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超過3.1億人。北京、成都、重慶的汽車保有量居全國城市前三
停車位:
按停車設施的建設類型劃分,分為建筑物配建停車場、城市公共停車場、路內停車位三類。
1 建筑物配建停車場是指建筑物依據建筑物配建停車位標準所附設的面向本建筑物使用者和公眾服務的供機動車停放的停車場。
2 城市公共停車場是指位于道路紅線以外、面向公眾服務的供機動車停放的停車場。
3 路內停車位是指在道路紅線以內劃設的面向公眾服務的供機動車停放的停車空間。
根據停車泊位的使用特點,可分為基本車位和出行車位兩類。
1 基本車位是指滿足車輛無出行時車輛長時間停放需求的相對固定停車位。
2 出行車位是指滿足車輛有出行時車輛臨時停放需求的停車位。
城市停車供給總量應在停車需求預測的基礎上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規劃人口規模大于 50 萬人的城市,機動車停車位供給總量宜控制在機動車保有量的1.1~1.3 倍之間;
2 規劃人口規模小于 50 萬人的城市,機動車停車位供給總量宜控制在機動車保有量的1.1~1.5 倍之間。
公共停車場規模一般不宜大于 300 泊位,服務半徑不宜大于 300 米。
出行車位需求占機動車保有量比例:大城市及以上規模城市通常為10%~30%
地面停車率(小汽車地面單層停車位與居住戶數地比率)按不大于 10%控制。
居住類建筑物配建車位中包含每戶 0.1 個訪客車位。
其他停車位標準見《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導則》、《山東省城市建設項目配建停車位設置規范》、《合肥市控制性詳細規劃通則2013和2016》
3)公共汽車
5)地鐵
6)民航數據
民航建設的目的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旅游等。
A、整體基本概況:
民用航空機場:2016年末共有頒證民用航空機場218個,比上年末增加8個,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機場214個(不含港澳臺),定期航班通航城市204個。目前總共有333個城市
通航城市:我國航空公司國際定期航班通航56個國家的145個城市,國內航空公司定期航班從38香港,從10個內地城市通航9澳門,大陸航空公司從48個大陸城市通航臺灣地區。
我國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簽訂雙邊航空運輸協定120個,比上年底增加2個(薩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其中:亞洲有44個(含東盟),非洲有24個,歐洲有36個,美洲有9個,大洋洲有7個。
B、對象之航點(或者叫機場)所在省份:
各省城市機場分布數據概況:點擊左邊藍色文字
航點省份分布:
東部地區是指北京2、上海2、山東9、江蘇9、天津1、浙江10、海南2、河北5、福建5和廣東8個機場,共10省市;東北地區是指黑龍江、遼寧和吉林3省;中部地區是指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和山西6省;西部地區是指寧夏、陜西、云南、內蒙古、廣西、甘肅、貴州、西藏、新疆、重慶、青海和四川12省(區、市)
中國機場最多最發達的省份是新疆/內蒙古/四川/云南/黑龍江/貴州/江蘇/山東。
2020年全國民用機場規劃分布圖:
C、對象之機場:
一個機場可以有多個航空公司運營。
機場與航空公司關系:機場均獨立,屬于地方財政單位,而民航公司與機場則是業務合作的關系,民航在機場起降,均要向機場支付費用,例如使用跑道,停機位,乘客上下機的運輸服務,餐食服務等等,這樣便于航空公司之間競爭,以及增加機場的收入,而不停滯于以往的由航空公司撥款的情況。機場是為航空公司服務的,為航空公司的飛機提供起降、加油等,為貨物提供裝卸服務、為旅客提供上下飛機、休息、候機等服務,航空公司按需租用,按次結賬。在對設施資源控制和業務資源利用方面,雙方還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關系。
機場吞吐量排名見這篇最底下下載。
排名可以側面反映哪個城市民航最發達,能通其他大部分城市。
民航最發達(通航城市最多最廣)的城市:大致是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昆明》深圳》西安》重慶》杭州》廈門》南京》武漢》天津》哈爾濱》長沙
主要機場包括首都機場,浦東機場,廣州機場,昆明機場,西安機場,成都/深圳/重慶/虹橋/杭州/南京/廈門/青島/大連/沈陽.
2016年,北京首都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0.94億人次,連續七年位居世界第二;上海浦東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344.0萬噸,連續九年位居世界第三。
機場放行正常率最低(航班延誤影響最嚴重)的20個機場:
不正常原因一般 跟航空公司自身,天氣,空管有關。
D、對象之航班線路:
總3794條(平均每個民用機場18條線路?),國內3055(港澳臺109),國際739。
每個機場的航線可包含非本站是始發站的數據。
首都機場通航54個國家和地區的111個航點,國內通航133個航點。
深圳機場共開通國內外航線180條,通航國內外131個城市,其中國際及地區客貨運航線達到31條,通航城市達到28個。
成都機場已經開通200條國內外航線,其中143條國內地區航線和57條國際地區航線。
云南機場共開通航線367條,國內、地區和國外通航城市137個。其中國內航線307條.
昆明機場共開通航線268條,其中國內航線225條、國際航線38條、地區航線5條。
青島機場共開通定期航線109條,與國內外63個城市實現通航,其中國內城市51個、地區城市3個、國際城市9個。
三峽機場執行航線共25條,每周航班量為244架次。
大連機場共開通國內外航線100條,其中國際航線25條。
哈爾冰開通國內、國際航線110條
....
以上估算,機場平均開通航線80條?
主要航段的飛行班次,旅客運輸量,貨運輸量(2013年):
E、對象之運輸航空公司:
一個機場可以有多個航空公司運營。
航空公司是運輸企業,將旅客、貨物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
機場與航空公司關系:機場均獨立,屬于地方財政單位,而民航公司與機場則是業務合作的關系,民航在機場起降,均要向機場支付費用,例如使用跑道,停機位,乘客上下機的運輸服務,餐食服務等等,這樣便于航空公司之間競爭,以及增加機場的收入,而不停滯于以往的由航空公司撥款的情況。機場是為航空公司服務的,為航空公司的飛機提供起降、加油等,為貨物提供裝卸服務、為旅客提供上下飛機、休息、候機等服務,航空公司按需租用,按次結賬。在對設施資源控制和業務資源利用方面,雙方還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關系
截至2016年底,我國共有運輸航空公司59家,比上年底增加4家,按不同所有制類別劃分:國有控股公司44家,民營和民營控股公司15家;全部運輸航空公司中:全貨運航空公司8家,中外合資航空公司11家,上市公司7家。
八大航空公司包括國際航空/南方/海南/東方/廈門/深圳/山東/四川。
根據服務質量評比,服務質量好的航空公司主要有:
1.上海虹橋國際機場2.廈門高崎國際機場3.上海浦東國際機場4.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2016機場放行正常率最低(公司自身原因航班導致非正常最嚴重)的公司:
幸福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導致航班不正常的比例最大,達 34.34%;其次是長安航空,因自身原因導致航班不正常比例為 28.19%。2015 年因公司自身原因導致航班延誤最嚴重的公司也是幸福航空公司。
2015年情況如下:
2015年主要航空公司正常率排名情況:
2015 航班正常率最高的前3位航空公司依次是山東、四川、國際航空公司。2014年統計的航班正常率最高的前3位航空公司依次是國際、南方、四川航空公司。
中航集團完成飛行小時237.4萬小時,完成運輸總周轉量261.7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0.1%,完成旅客運輸量1.15億人次(日均31萬),比上年增長9.3%,完成貨郵運輸量191.6萬噸,比上年增長7.0%。東航集團完成飛行小時197.3萬小時,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97.3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0.6%,完成旅客運輸量1.0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8.6%,完成貨郵運輸量139.5萬噸,比上年下降0.3%。南航集團完成飛行小時237.5萬小時,完成運輸總周轉量243.9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8.9%,完成旅客運輸量1.15億人次,比上年增長4.8%,完成貨郵運輸量161.3萬噸,比上年增長6.7%。海航集團完成飛行小時139.5萬小時,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42.1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2.9%,完成旅客運輸量0.83億人次,比上年增長22.4%,完成貨郵運輸量78.4萬噸,比上年增長0.8%
各集團運輸周轉量比重:
F、對象之駕駛員:4萬。
G、對象之通用航空:
現狀:310個通用機場。
目標:“十三五”時期,中國通用機場將達到500個以上,通用航空器達到5000架以上,飛行總量達到200萬小時,飛行員將達到7000人。
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和建筑業的作業飛行以及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教育訓練、文化體育等方面的飛行活動。
通用航空的業務內容包括作業類、消費類和飛行訓練三大塊,作業類主要是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和建筑業的作業飛行;消費類則主要是私用飛行,也包括醫療衛生、搶險救災、科學實驗、文體競賽等方面的飛行活動;飛行訓練則是為了獲取各種飛行執照和等級而實施的飛行訓練活動(國際民航組織把民用航空活動分為運輸航空、通用航空和作業航空,通用航空并不包含作業航空,中國則把后兩類合并稱為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企業:截至2016年底,獲得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的通用航空企業320家,其中,華北地區79家,中南地區65家,華東地區66家,東北地區31家,西南地區43家,西北地區29家,新疆地區7家。
航空器:2016年底,通用航空企業在冊航空器總數達到2096架,其中教學11訓練用飛機621架。
?
上面的市場分布排名下:
石油/商務及短途旅行/漁業飛行/防治病蟲災害/航空攝影/航空護林/空中瀏覽
?
H、對象之運輸機隊:
截至2016年底,民航全行業運輸飛機期末在冊架數2950架(2015年,民用/通用機隊分別是2650/1904),其中教學訓練用飛機621架
I、指標之吞吐量:
影響民航客運量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居民消費水平、外國人入境旅游人數、鐵路客運量、定期航班航線里程;
2016年末,218個民用機場中,全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00萬人次以上的通航機場有77個,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000萬人次以上的有28個(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內機場旅客吞吐量的79.1%),吞吐量50萬-100人次的占用16+13=30個,吞吐量30萬-50人次的占用16+13=29個,吞吐量10萬-30人次的占用16+29=45個,吞吐量10萬人次以下的占用35個。每個民用航空機場平均吞吐量是208萬。年貨郵吞吐量達到10000噸以上的有51個。
2016年,全國民航運輸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0.16億人次(日均278萬,有133萬是出發,計算了下進的比出的多,且平均每個機場日均吞吐量為1萬),國內航線占比90%-91401.7萬人次(其中內地至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航線完成2%-2764.5萬人次),國際航線完成10%-10234.0萬人次。
各機場吞吐量前50排名情況(2016):
最高的首都機場94396萬,平均單個機場
J、指標之起降架次,高峰架次與航班次:
2016年,全國民航運輸機場完成起降架次923.8萬架次(日均2.54萬架次)。2015年起降架次增常率最低,增長幅度最大的是2009年,達14.09%。
延伸:大部分起降飛行是運輸航班一般的,國內航班為一班兩個起降,國際或港澳臺地區航班為一班一個架次;飛越我國大陸上空的飛行不計算起降架次。
高峰架次
把 7:00 至 22:00 之間的 15 個小時設定為繁忙時段。該時段內,大部分機場平均起降架次接近小時容量,說明這些機場空域范圍內每天都長時間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
每小時在80-90/30-50兩個梯隊的架次。
由圖可以看出,上述幾個機場 24 小時流量分布特點基本一致:早上 6 點開始,機場起降航班量開始急速上升,8 點左右接近小時容量,之后保持平穩,一直持續到晚上 10 點后才開始明顯減少,一般凌晨 2 點至 5 點間起降航班最少。
春運民航熱點城市:
紅色標簽所示為航班量前十的機場,藍色標簽為增長率前十的機場,熱點城市多集中江浙滬地區。從統計來看,2016 年國內城市對之間的航班飛行距離主要集中在 200 至 1800 公里范圍內,占全年航班量的 82%左右;其它飛行距離的航班所占比例較少。
K、指標之航班次:
2016年,全國客運航空公司共執行航班367.9萬班次(日均1萬航班次),其中正常航班217.8萬班次,正常率為76.5%。
2016年每月的日均航班量情況,日均13590班。其中1月份日均航班量最小12958班,8月份日均航班量最大為14547 班。
L、指標之運輸量:
2016年,全行業完成旅客運輸量48796萬人次(為全交通工具的2.2%,即4億,日均133.7萬),每年旅客運輸平均運距1669萬公里。國內航線完成旅客運輸量43634萬人次(占比89%),其中港澳臺航線完成985萬人次(占比2%),國際航線完成旅客運輸量5162萬人次(占比10.6%)。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城市機場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內機場旅客吞吐量的26.2%。
運輸量年度增長率分布(和流動人口分布,旅游有關):
M、指標之貨郵運輸量:
2015年,全行業完成貨郵運輸量629.3萬噸,國內航線完成貨郵運輸量442.4萬噸(占比70%),其中港澳臺航線完成22.1萬噸(占比0.3%),國際航線完成貨郵運輸量186.8萬噸(占比30%)。
N、指標之機場數量:
2016年末共有頒證民用航空機場218個
O、指標之航線里程和航線網絡:
截至2016年底,我國共有定期航班航線3794條,按重復距離計算的航線里程為919.3萬公里,按不重復距離計算的航線里程為634.8萬公里。
P、指標之航班飛行距離:
2015年國內城市對之間的航班飛行距離主要集中在400至1800公里范圍內,占全年航班量的81%左右;
Q、指標之運輸飛機使用時長:
2016年,全行業在冊運輸飛機平均日利用率為9.41小時,比上年減少0.08小時。其中,大中型飛機[11]平均日利用率為9.57小時,比上年減少0.09小時,小型飛機平均日利用率為6.64小時,比上年增加0.06小時。
R、指標之運輸飛機客座率:
平均在81%。
S、指標之成本效率:
?
延伸--全球情況
全球民航機場繁忙排名:
全球機場吞吐量排名:
5、公共交通、
城市交通
1)城市軌道交通
截至到2016年,中國大陸地區有30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共133條,擁有2條以上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增加至21個,占30個運營城市的70%。
地鐵城市分布地圖:
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線路長度:
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平均間距一覽:
城軌交通進站和周轉量排榜:
運輸周轉量是運輸量和平均運距的乘積
北京上海廣州的的日均客運量均在600萬人次以上,100人次以上的還有深圳、南京、重慶、武漢、成都、西安6個省。
客運量對比:
2016年全國城軌交通平均負荷強度為0.83萬人次/公里日。負荷強度超過1萬人次/公里日游9市,依次有廣州、西安、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武漢、哈爾冰、南京。廣州的負荷強度仍然保持全國最高,為2.46萬人次/公里日;廣州地鐵1號線5.92萬人次/公里日,8號線4.37完人次公里日的負荷強度位列全國第一、第二。深圳負荷強度僅為1.24萬人次/公里日
?北京、上海的負荷強度分別為1.88萬,1.51萬人次/公里日
2016年各城市城軌交通運營情況統計匯總(日均客運量/進站量/出站量/負荷強度/最高客運量):
?
最小發車間隔:
運營時長對比:
以上表格數據一覽:
??
軌道交通運輸的線網密度,萬人車站擁有率對比如下:
?? 反映城市規模與地區人口的關系
客運總量與建設規模的關系:
小客車? 覆蓋率
全市公共交通客運量達50.2億人次,其中軌道交通客運量16.4億人次,公共汽電車客運量25.3億人次,出租車客運量8.3億人次,水上,公交客運量0.2億人次
延伸:高鐵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