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
由于一個稀缺的資源,引發了人們的需求,而想要獲得這個資源,就需要付出成本,不同人的成本不一樣,就開始有了交易,也就是供給,
供給方和需求方會相互影響,從而共同決定價格,價格同時會受到時間和信息不對稱的影響。
在不斷演化過程中,人們開始了相互合作,從而延伸出了合同、工會等。最后一章講了宏觀經濟學。
總結關鍵詞:稀缺 - 需求 - 成本 - 供給 - 價格 - 時間(耐心) - 信息不對稱 - 合作 - 協調
[稀缺]
資源,總是稀缺的。水是稀缺的嗎?當然,古代的時候,為了水,村莊之間可能引發沖突;現在,為了更干凈的水,有了凈水器。
所以,所有的開端就是這個稀缺的資源。
因為稀缺的資源,所以有了競爭。人需要存活,同樣,企業也需要存活,而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必然會引發競爭。
遠古時候采用武力的競爭,而現在,采用了市場競爭的方式,簡化了說,就是錢、價格高低。
人人都競爭,那還有人情味嗎?小圈子,用愛心;大世界,靠市場原則。
世界的人千千萬,不會每個人都能走進你的圈子,走進你圈子的人,用心維護。
同樣的,每天要和無數的陌生人交易,甚至很多時候,人都見不到,就需要靠市場原則來建立交易的信任。
不然,你怎么知道自己拿到的是不是假貨?各種不信任的問題也會延伸出來,而市場競爭,就會最終淘汰賣假貨的家伙。
所以,小圈子,用愛心;大世界,靠市場原則。
[需求]
稀缺的資源,引起對資源的需求。
需求程度不是客觀事實,而是主觀價值決定的。
比如說一顆鉆石和一杯水,一般會選擇鉆石,而 但 環境變化,身處沙漠,而且已經很久沒有進水了,那時候,對于水的需求就遠高于鉆石。
同樣需求也是有邊際效應的。
吃第一個包子和吃第四個包子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書中還說到了需求的三定律:
第一: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格增加,需求減少;價格減少,需求增加;
第二:需求在時間上具有一定彈性。也就是說:時間越長,人們找到替代方式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添加額外成本會導致人們對于好東西的需求。也叫:好東西要運到遠方去。
[成本]
想要獲得某個資源,就需要付出成本。
那什么是成本呢?放棄的最大價值就是做這個選擇的成本。
比如:有A、B、C三個選擇,預期價值分別是 10、100、1000。那么選擇 A 或 B 的成本都是 1000,而選擇 C 的成本則是 A、B 中的較大者:100.
對于社會成本,有了科斯定律。一句話:誰用的好,就歸誰。
把整個社會當成一個整體,而不同的人或者企業,就類似上面說的 A、B、C,社會的資源,總體來說,就會歸 C,這個成本最小,收益最大。
從這個點,我明白了為什么大多數的資源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了。
科斯定律,是建立在沒有交易成本或者交易成本很小的情況下。
而實際社會中,也會考慮人與人之間的交易所涉及到的成本。
科斯定律的發現者科斯也曾多次強調交易成本。
[供給]
每個人獲得同一個資源的成本是不一樣的,成本小的人就可以為成本大的人提供服務,也就是供給。
這里就不得不提比較優勢:每個人做自己最擅長的事,然后合作,從而能夠讓整個共同體收益最大化。
這個比較優勢最有意義的是不和其他人比,只和自己比較。在自己的各個能力之間進行比較。
[價格]
有了供給,就需要價格來為某個資源進行定價。
每個場景下,供給方的成本就有所差異,就會出現價格區分對待,書中叫:價格歧視。
超市里面的一瓶水和沙漠里的一瓶水就不應該是一個價格。
資源配置決定了如何分餅以及餅怎么做的問題。也就是實施價格歧視,從而能夠在不同場景下都能夠享受服務。
對于爬山,如果山腳下的水和山坡上的水一個價格,如果有人把水背到山上來賣,這樣就只有賣家承擔這個爬山的成本。
最終就會出現虧損,被市場淘汰。那時候,想要在上坡山花十倍的價錢也買不到水了。
價格管制,類似規定山坡上的水,必須是多少錢。
實行價格管制后,供給方就會追求損失最小化。
以剛才的山坡上的水為例,如果實行價格管制,從之前的兩倍價格限制只能以超市價格來買,供給方可能就不會賣,因為水已經很容易賣了。
而是引入其他競爭,比如:水不賣了,吃飯才送水。
最后可能出現場景是:你可能不餓,但很渴,你還必須買一份飯才能喝到水,從而對整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浪費。
市場原則下的競爭是以價格為準。書中列舉了其它幾種競爭方式,如:暴力、智力、輪資排輩、社會身份,最后證明使用價格是最優的解決方式。
比如上坡山水的例子,如果實行了價格管制,就會出現供不應求。
假如以暴力的方式解決,那要買水的直接搶,必然以后沒人賣水。
暴力往下降一點就是武力,看誰的手勁大,最后就成了手勁大的人才能有水喝。
而如果以價格為準,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比較優勢來獲取貨幣,再用貨幣來等價交換,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喝到水。
[時間]
未來具有不確定性,所以時間會引起一系列的變化。
需求三定律中,其中一個就是和時間相關的:時間在需求上是有彈性的。
而且投資就是時間維度上的消費。
什么意思呢?
平時消費的都是金錢,而投資消費的是我們的時間。
所以時間是會影響需求、價格、供給等各個方面的。
[信息不對稱]
同樣,信息不對稱也會對需求、價格、供給等產生影響。
信息不對稱,所以交易雙方的信任就是一個問題。
為了解決信任問題,就有了各種方式:
比如麥當勞,每個地方的價格一致,這種就叫優質,也就是口味、價格等,不會因為地方不一樣而出現差異。
比如明星代言,就是使用沉沒成本,我已經花了這么大一筆資產,我不會跑路。
比如合同,避免干著干著老板跑路了,也避免員工亂搞。
為了避免交易失敗的損失過大,從而有了防范成本。
[合作]
有了信息不對稱,對于合作,就需要決策權。
那誰來負責決策呢?書中給了三個對比。
資本和勞動力的對比;專用資源和通用資源;固定收入和剩余索取。
[協調]
最后書中講了協調,也就是宏觀經濟學,由于宏觀大世界的變量很多,經濟學家們也各自持有不同的觀點。
總結這本書的話,就是:
由于稀缺資源所引發的需求、成本、供給、價格以及在時間和信息不對稱的時候可能出現的影響。
由于一個稀缺的資源,引發了人們的需求,而想要獲得這個資源,就需要付出成本,有了成本,就開始有了交易,即出現了供給,
供給方和需求方會相互影響,從而共同決定價格,價格同時會受到時間和信息不對稱的影響。
在不斷演化過程中,人們開始了相互合作,從而延伸出了合同、工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