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老師的專欄每一篇我都有認真讀,讀后都會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整理成每節課的知識筆記,下圖是節選兩節課的的筆記圖片(圖片太大無法全部上傳),該篇復習資料是對思維導圖筆記經過一周的時間整理和歸納后所得,文章簡單概要總結了每節專欄所講知識點,詳細知識點還請參考思維導圖筆記(地址https://www.processon.com/view/link/59dd79dbe4b06e9fd2fb444e)或者選擇關注公眾號(成長不止步)收藏文章,在文章內直接查看思維導圖筆記。
【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復習資料】為繼得到專欄【劉潤的五分鐘商學院-基礎篇】、【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和【武志紅的心理學課】的第四篇知識總結更新。關注公眾號(成長不止步)查看其它專欄知識筆記和復習資料。?
【薛兆豐的經濟學科】共計14個模塊,從人性講到個體,從個體過渡到集體,從集體延伸到公司與國家的關系,層層遞進,薛兆豐老師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其中的經濟學關系和如何運用經濟學思維解釋以及解決生活中的難題。以下為對于每個模塊的知識精華總結,目的為方便你我來復習,把知識內化。?
? 人類永遠面臨著東西不夠、生命有限、互相依賴、需要協調的四大約束,整個專欄內容全部圍繞著這四點展開來講。
? 人性與稀缺
經濟學視角:
1. 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經濟規律
2. 只有那些讓人類存活下來的規則才是公正的規則
3. 好的經濟學家不僅看見那些看得見的結果,還能通過推理與猜測看見那些看不見的后果
4. 如何避免出于良好愿望而產生事與愿違的結果
人的本性:
1. 經濟學關心人存活下來的條件,而跟經濟學規律,人是否理性沒有關系
2. 同情心隨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遠而逐漸降低,但是人只要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市場上會有一只看不見的手讓他的努力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3. 市場的機制可以高效的協調人們的分工與合作
4. 行善很難得到正確的反饋,而通過商業行為行善是最有效的手段
稀缺與選擇:
1. 由于資源有限,而人的需求是無限的,所以人類無法避免稀缺
2. 面對東西不夠用就面臨著選擇,選擇就會產生歧視
3. 凡是歧視必得付出代價 4. 無理的歧視會受到損失,相應不當的限制歧視會造成惡果
? 成本的深義
成本初探:
1. 做任何事情都有成本,成本就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
2. 人的價值是由市場的需求決定
3. 除了金錢成本還要看見金錢以外的時間成本、注意力成本、心情成本
4. 沉沒成本是你放棄了做其他事情的成本
成本進階:
1. 盈利資源的估值就會增加,虧損資源的估值就會減少
2. 產品的價值是由市場決定,而不是由成本決定
3. 租:資產不以收費的變化而變化,這種資產帶來的收入就是租
4. 尋租:為爭奪資源而產生的負向資源浪費的結果
科斯定理:
1. 科斯定理:交易費用為零的情況下,誰能更好的利用資源,資源就歸誰所有
2. 所有的傷害都是相互的,在避免傷害的過程中誰付出的資源越小,資源就歸誰
3. 在交易費用為零的情況下,誰能更好的利用資源,資源就歸誰所有
交易費用:
1. 交易費用:凡是在一個人的社會里不存在,而在多個人的社會里存在的成本
2. 交易費用就是平衡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取舍 3. 最理想的交易就是彼此心里都有剩余
? 需求規律
需求規律:
1. 商品的價值是由個人決定的
2. 邊際:新增帶來的新增就是邊際
3. 需求第一定律=價格提高,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價格降低,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4. 需求價格彈性=需求量的變化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化的百分比
5. 需求第二定律=交易費用是由需求最大的一方承擔;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面對需求會有越來越多的替代方案
6. 需求第三定律=產品流動時,附加成本越高,高品質的產品就越便宜
? 價格的作用
價格初探:
1. 人際之間的效用不可比較
2. 價格衡量社會資源對的價值,作對得到獎賞,做錯得到懲罰
3. 如何分餅決定餅做多大
4. 通過價格歧視把更好的資源提供給更需要的人?
價格進階:
1. 最公平的競爭規則就是按照價格競爭
2. 按價格競爭就會驅使人們去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
3. 短缺=人們僅僅用出價的辦法買不到商品,人們必須用其他的競爭方式才能得到商品
4. 過剩=產品的價格被人為的抬高,高于市場價后無法賣出的現象
5. 增加附加成本是有效抵制價格管制的方法
價格管制:
1. 商品的價格應該由市場決定,不恰當的管制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2. 價格是市場最有效的調控方式
3. 貨幣補貼相對于食物補貼更有利于貧困人民
價格的教益:
1. 價格漲跌不應該由人為控制,而應該由市場決定
2. 限制需求就等于限制了供應
3. 沒有使用需求就沒有投資需求
4. 價格就是反應市場的真實情況
? 權利的安排
權利的辨析:
1. 權利是別人賦予你行駛的社會行為
2. 能力取決于你自己能夠占有多少
3. 政治自由不等于經濟自由
4. 權利保護物理屬性而非經濟屬性
權利的保護:
1. 產權的興起是由于人口聚集和外部性共同驅動的
2. 產權分為使用權,出讓權和收益權
3. 政府對于產權的干預分為:確權、裁決權利、買賣權利
4. 交易費用界定財產原則和責任原則
權利的限制:
1. 財產不可轉讓原則是否真的符合人民的期望
2. 邊際生產量等于邊際成本時,總產量達到峰值 3. 集體所有制關心的是平均產量
所有制論衡:
1. 私有制關心的是剩余資源的價值
2. 全員所有制會讓產品價值趨近與零
3. 公地是否產生悲劇在于人民是否才去恰當行為手段
4. 目標多元是政府所有制的特點
共用品與私用品:
1. 公用品由于沒有主人導致資產無法發揮最大的價值
2. 價格篩選的是需求而不是貧富
3. 公用與私用品的區別是一個人用是否影響其他人的使用
? 耐心的回報
時間偏好與利息:
1. 易耗品與耐用品是時間維度上的競爭
2. 利率是人們推遲消費的一種補償
3. 高利貸是對于比較大不確性的補償
4. 貼現率就是在今天看來未來價值的打折程度
有效市場假說:
1. 投資就是時間上的平衡消費
2. 短期股市無法預測,長期股市是公司價值的體現
3. 資產價值不僅取決于資產的內部價值,而且取決于人們認為的價值
4. 全球開放的競爭使利潤趨于平衡
債券、保險和期貨:
1. 過長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利于人類的發明創造
2. 債券是未來收益的憑證,未來收益與人們對于未來的信心有關
3. 保險是分攤你資產的風險
? 生產的規則
比較優勢:
1. 每個人只做自己最擅長的工作,產生的收益是最大的
2. 貿易逆差=一個國家從另外一個國家進口的商品多于出口的商品
3. 貿易順差=一個國家從另外一個國家進口的商品少于出口的商品
4. 自由貿易是對雙方國家都有利得
5. 貿易保護只是給落后的產業與項目找借口
生產的規律:
1. 生產總量不變,生產速率快,他的平均成本就會提高
2. 企業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說明這個企業對于未來發展是看好的
3. 產業集群是供應的基本趨勢
4. 讓產品商業化就是企業家精神的標志
定價的規律:
1. 完全競爭對應的是受價者,不完全競爭對應的是覓價者
2. 價格歧視可以解決無謂的損失
3. 競爭程度是否激烈不是由企業個數決定,而是由行業入口是否有限制決定
? 信任的建立
信息不對稱:
1. 信息不對稱給雙方交易帶來了極大地成本
2. 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才算優質
3. 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方式有重復交易和第三方信用背書
4. 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方法有擔保,延保和共享合同
制度的對策:
1. 沉默成本、人質和抵押來增加信任
2. 廣告和代言人是增加信任的方式
3. 特許經營中的強者是加盟商,弱者是總店
4. 垂直整合是未來管道產品的最終目標
合約的履行:
1. 合同法是給不完備的合同填上默認項
2. 如何處理好合同中隱藏的危險與承諾
3. 正常情況答應什么給什么,特殊情況則酌情處理
4. 風俗習慣是約定俗成的合同
責任的分攤:
1. 漢德公式=避免意外所發生的成本小于意外發生的概率*意外發生的損失,他就有責任為避免意外采取措施
2. 監管要考慮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之間的平衡
3. 事前監管和事后監管各有利弊
4. 強制披露的弊端是信息過大則導致無法全部瀏覽
? 保存于對抗
決策權歸屬:
1. 每一個成員的收入取決于他對企業的邊際貢獻 2. 資本相對于勞動力是弱者
3. 專用資源相對于通用資源是弱者
4. 剩余索取相對于固定收入是弱者
工資與收入:
1. 收入的高低是由你在外面的機會成本所決定的 2. 長期的競爭會減弱同工不同酬的現象
3. 最低工資發剝奪了低端勞動力的機會
4. 不能以剎那的收入來衡量整體的人均收入水平?
勞資關系:
1. 雇傭與工作之間是彼此抗衡的關系
2. 罷工表面看提高了工資,長遠看工人失去了競爭的機會
3. 勞動力之間的競爭除了比拼實力以外,他們還會提高競爭對手的門檻提高競爭
4. 自我成長是最大的投資
? 公司的結構
有限責任:
1. 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有三個優點和三個特征
2. 股份有限公司的責任在于個人而非公司
3. 邀人入股還是向人借錢
4. 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
公司治理:
1. 股東文化與利益相關者文化
2. 公司經理人任用采用信托原則還是商業判斷原則
3. 公司收購是目的是提高經營效率
? 競爭的邏輯
大的也是美的:
1. 隨著人數的增多,產品的價值就越大
2. 市場是驅利的
3. 競爭應該由市場去決定,而不是由政府控制
4. 企業之間勾結定價很難做到
傾銷與捆綁:?
無論企業是實施傾銷定價,還是捆綁銷售,都是基于市場決定的;符合市場規律則企業生存下去,違背市場規律則企業面臨破產倒閉。
市場深意:
1. 本身原則=以被告人事實上是否做了此事為是否違法判斷
2. 理性原則=當事人做了一件事是否違法則依據這件事的前因后果決定
3. 假陽性錯誤=意識是你認錯了人,把不具備你所指特征的對象當做是具備這種特征的對象
4. 假陰性錯誤=意思是你放錯了壞人,你把那些本來就具備你想要確定特征的對象,當做是不具備特征的對象而放過了
5. 反壟斷法對競爭失利公司有利,對競爭成功公司不利
6. 反壟斷法的存在是不利于企業發展與競爭的,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應該由市場決定(個人觀點)
? ? 趨勢與調控
貨幣的作用:
1. 影響宏觀經濟的因素太多太復雜
2. 貨幣降低了交易成本,貨幣存在是因為人民都相信他有價值
3. 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能力與法定準備金率成反比
4. 以國家的實力來維護貨幣的信用
宏觀調控:
1. 通貨膨脹=總的物價水平持續的增長,不是一個短期的增長
2. 通貨膨脹是由于發行貨幣量遠大于總物品價格導致物價上漲
3. 通貨膨脹與失業率短期是有關系的,長期來看是沒有關系的
4. 外匯自由流動、穩定的匯率和貨幣發行量這三者不可兼得
宏觀學派:
1. 聯邦儲備局只是反映了市場上利率的走向,而無法調整市場的利率
2. 財政政策=經濟不景氣時政府花錢促進經濟發展
3. 貨幣政策:政府調節貨幣流通量調節經濟狀況 4. 奧地利學派看待經濟周期
? a. 只有人才能做出決定
? b. 研究交易要基于場景研究
? c. 研究經濟現象要研究人的動機
? d. 貨幣不是中性的
? e. 資本是異質的,不是同質的
? f. 社會機制是人們行動的結果,而不是事前計劃的結果
? g. 政府大量發鈔會導致利率下跌,利率下跌會導致人們做出錯誤的決策
? h. 自由發鈔彼此會產生競爭關系,誰亂發鈔誰的貨幣就會被市場淘汰(比特幣?)
學術的運氣:
1. 凱恩斯=從長遠來看政府終究會垮臺
2. 貨幣主義是嚴格控制貨幣發行量,理性主義是交由市場自動調節
3. 經濟周期是自然現象
4. 宏觀經濟學的六大共識
? 政治與法律
官僚體制:
1. 大多數人都不具備主動選擇的能力,多數的選擇都是受別人的影響所決定的
2. 官僚機構特點=不管你進入行業之前是一個怎么樣的人,懷著什么樣的愿望,追求什么樣的理想,經過一次一次的洗禮以后,能剩下來的就是想法、經驗、態度都非常接近的人。(真正的洗腦,洗行為)
3. 投票選舉是由中位數決定,市場選擇是由平均數決定
4. 公平的選舉很難做到
投票的規律:
1. 選票交易某種程度可以提高選票效率
2. 選民無知很容易被利益群體操控
3. 普通選民會存在一定的偏見
4. 人民在需要承受代價是會變得理性,無需承受代價是會變得偏見
觀念的外部性:
1. 政府決策會與決策人的利益相關
2. 收入在分配,而真正的窮人卻得不到施舍
3. 公共選擇只會讓選舉者投大眾所好
國家發展:
1. 人的理性都是相近的
2. 通過經濟自由指數分析我們生活在一個不自由的國家
3. 效率是最大的公平
4. 脫貧致富太難了
關于如何使用這份復習資料,個人有五點建議: 1. 文章與知識導圖都是按照專欄原文正序排列
2. 通讀文章,如果對應的知識點無法想起點擊底端閱讀原文查看該節詳細知識內容
3. 如果思維導圖所列詳細知識要點仍無法理解該節講述內容,通過思維導圖題目在專欄檢索文章重新閱讀
4. 一直復習到你通過看這篇文章就可以了解專欄內容為止
5. 學習的路上沒有捷徑,只有一遍一遍的復習
魚事我想在此祝你學習愉快,學有所得,學有所獲,理想成真!